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西安買房故事:搖號買房 天天帶著戶口本

編者按

9月26日,今年第20萬名大學生“新西安人”落戶,而從今年1月1日至9月26日,西安全市遷入共計624961人,其中碩士、博士落戶總計22022人。而西安市戶籍人口,在2016年末總計不過才824.93萬人。按照規定,只要符合年齡要求,學歷中等職業教育水準以上,技能等級中級工以上的,都能在這座省會城市落戶,這樣的門檻,已經相當低了。

在一定條件下放開落戶限制,不僅有助於人才流動,也有助於當地經濟發展轉型。但是,新市民在新家園安家,需要的不只是一紙戶口簿,而是諸多方面的資源。如今出現的買房難,隻不過是資源緊張之下的“冰山一角”。新市民安家需要置業,而他們安家之後,子女需要教育,隨遷老人需要養老和就醫,這些都將是急需解決的新問題。

目前,包括西安在內,諸多省會城市都降低了戶籍門檻,隻不過,西安的門檻相對於其它城市更低一些而已。換言之,目前西安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在未來同樣可能發生在其它城市。

9月14日,西安市房管局發布《西安市深化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解決“無自有住房各類人才的居住問題”。而自今年春節之後,西安市一直上演著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搶房大戰,持續至今。

最近,西安南三環一個建案搖號,經過重重條件過濾,在房管局成功登記的2042戶購房者,參加4幢共529套房源的公開搖號,其中,520戶剛需家庭參加超過半數房源的265套房源搖號,1522戶普通家庭及在剛需家庭搖號中未搖中的家庭,一起搖剩下的264套,剛需、普通家庭的中簽率分別為65.81%、14.85%。

儘管這樣的中簽率看上去不低,但即便被稱為“中大獎”的中簽戶,滿意者也少,因為家庭人數、收入、偏好千差萬別,想買大的撞上小的、想買安靜的撞上臨街的,這諸多不如意,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今年元宵節售樓處還很冷清

今年剛過50歲的尹先生是“老西安”,有兩個孩子的他,一家四口住著三室兩廳的建案,兩個孩子長大了,房子也顯得小了,想買一套改善的房子,但決心一直難下。夫妻倆都是工薪階層,買房首付要用盡存款,月供也要用去一人工資,生活品質就會大打折扣,可又想讓手裡的存款保值增值。

去年秋天,老尹到西鹹新區辦事,看了一套四室兩廳的精裝房。“每平方米不到1萬元,回家一商量動心了。”但他最終沒出手。到了今年春節,在外省工作的朋友讓他幫忙看房子,養老居住兼保值增值。老尹迄今記得,元宵節剛過,他來到曲江三環外的一個建案。售樓部前冷冷清清地停著幾輛車,門童遠遠跑過來開門迎接。走進室內,比顧客多得多的售樓小姐熱情講解,忙前忙後地周到服務。“當晚,我還給朋友打電話說,好房子多的是,不用急慢慢選。”

當時,類似的觀望者還有很多。籍貫陝西的徐先生,大學畢業後一直在蘭州某保險機構工作,人到中年已是部門中層,每次回老家路過西安都有這樣的念頭:“父母在陝西農村,蘭州除了同事同學沒別的親朋,總不能一輩子住蘭州吧?農村回不去了,西安是不錯的歸宿。”今年3月,他專門抽出時間到西安考察房子,買個不超過100萬元的房子放著。他一邊參觀一邊用手機給愛人直播。“建案都很大,環境就像花園,這在土地緊缺的蘭州不可能,那裡有點花草樹木的小區人們就搶。”

當時,看房的人雖然多了起來,但還沒到“搶”的地步。徐先生在建案登記了資訊,並決定按照西安的限購政策和戶籍新政,將戶口從蘭州遷過來。

等徐先生的戶口遷過來時,一切都晚了。

再不買就買不到了

尹先生第二次來到建案時,僅過了一個星期,風雨突變。到了售樓處,遠遠就發現門口車水馬龍,裡面人滿為患,銷售人員早就不夠用了,沙發區已無處可坐,沙盤被圍得密不透風。“怎麽這麽多人?”好不容易攔住售樓小姐,老尹開口就問。“就這兩天,突然冒出這麽多人。”售樓小姐有些興奮。

老尹又接連看了兩個建案,情況大同小異,“房子慢慢挑”的概念被完全顛覆了。而在這期間,買房子已經成為西安人最熱門的話題。“這麽多人買,一定有他的道理,我跟許多朋友交流,都說趕快下手吧,北京、上海過去都這樣,錯過這一輪,你就永遠買不起了。”

同樣的話,莫先生也聽自己的弟弟說了。他自己做工程師,愛人多年前買斷年資,三口之家住著70多平方米的房子。孩子大了,房子很緊張。“廚房用的是陽台,只要兩個人進去就沒法轉身,改善居住的願望很早就有,但經濟始終不寬裕,至今也沒買。”原本他不打算加入今年的搶房大軍,但弟弟的一句話打動了他:“再不買,以後恐怕永遠也買不起了。”後來莫先生一算,每個月好幾萬人落戶,這得有多少人來買房子,自己再不買就更買不到了。

徐先生的經歷也是類似的,他接到目標建案開始正式登記的資訊後,專門請了幾天假,趕到西安遷戶口並購房。戶口手續隻用一個小時就辦妥了,“當時辦落戶的人排隊,隨便聊聊就知道大部分是遷戶到西安買房的。”

天天帶著戶口本

當時,冬季治理霧霾有“封土令”,年初上市的建案寥寥無幾。遞資料報名時,人山人海,當時樓市初熱,資料還算簡單。後來各類證明越來越多,賣方自然底氣更足,一會兒說全款優先,一會兒又提高首付比例,一會兒又限時收資料。買房是大事,老尹找了各方面的關係,結果發現樓市比自己想象的熱太多。“這是所有買房人的心路,從希望打折優惠,到優先選房,最後能報上名就不錯啦。”

徐先生在幾個中意的建案交資料,排隊蜿蜒幾百米。銷售人員購房者的稱呼由“哥、姐”降為“你、你們”;對報名資料的要求既多又不容商量,“A4紙,身份證正反面複印在一起,結婚證橫過來複印,本人持身份證親自交,銀行流水是1個月之內列印的……”千奇百怪的要求讓很多人來回折騰,有人在微信群裡表達不滿,輕則遭到銷售譏諷,重則直接被踢出群。售樓小姐直接建議:“幾百套房子幾千人要,你找關係給老總打招呼,副總都不管用,要麽你就準備全款一次付清。”

在經歷了價格、開盤時間、選房方式一天一個說法的漫長等待後,3月底的一個周五下午,老尹正在辦事,5點接到售樓小姐的簡訊,要他立刻到某會展中心搖號。老尹慶幸自己天天隨身帶著戶口本、身份證、銀行卡等必備之物,急急忙忙趕過去才發現,通知到場的並非全部報名者,而是全款和部分有關係的家庭。儘管如此,現場也許有兩三千人,而這預售屋子總共只有520套。

現場,沒有任何正式告示,只有三緘其口、維持秩序的保安,也沒法聯繫售樓小姐,人們爭先恐後,跟著喇叭的排隊、領號指令,一會兒湧到西門,一會兒又到南門。亂哄哄地到晚上八點多,有人代表官方用喇叭通知:取消這次選房,今後凡求大於供一律實行公開搖號。“權衡比較、算計找人,等待幾十天,其實白忙了。”

一個未知數

4月7日,在公證機構的監督下,老尹參加了西安首次搖號買房。5月27日,二期550套房子繼續搖號,老尹在4540名購房者中排在末尾。“選房的人都不帶猶豫,那是幾百萬元的東西啊,不是白菜。”

新房買不到,徐先生決定去買二手房,結果二手房同樣緊張。中介要麽沒有現成房源,要麽只剩下一兩套有明顯缺陷的房子。仔細算算價格,二手房遠比新房貴。“新房價格有政府審批壓著,而二手房完全隨行就市,頭天談好的,第二天房主可能反悔加價,而且稅主要是買方承擔,我看過一個136平方米的二手房,比相同地段的新房貴三四十萬元。”

有一天晚上,他接到銷售電話,說某早已售罄的建案,有套150平方米的房子因為房貸手續未通過要出售。幾分鐘後顧問又來電,“要的人多,都帶現金到了。”徐先生當即計程車,剛上高速不到5分鐘,電話又來了:“房子已經賣了。”

之後幾個月,西安樓市政策變化不定,徐先生因身在外地,為遞交資料、補交證明無不焦頭爛額。一次,購房報名必須開無房證明,周五徐先生請朋友谘詢,得知本人到不了可憑戶口本代開,於是將戶口本快遞過去,到了周一,政策變了,還要身份證,而徐先生正在出差只得放棄。數月中,徐先生多次搖號,都未能成功。

從8月開始,西安的搖號購房,開始保證剛需需求。徐先生按照條件成了剛需一族,中簽率高,於是並不急於出手,而老尹則被劃為“普通家庭”,參加了一次搖號,中簽率僅有15%,又沒搖上。最鬱悶的還是莫工程師,因為快退休了貸款年限有限,不得不用孩子名義購房,結果不被列為剛需行列。

根據《西安市深化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自2018年起,全市20%的居住用地,用於公共租賃住房建設,重點解決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各類人才、院校畢業生、農民工住房問題和相應的子女入學、就醫等配套問題。還有20%的居住用地,用於限地價、限售價的“雙限房”建設,以共有產權的形式,解決中等以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和無自有住房各類人才的居住問題。

但是,這些剛需用地增幅能否跟得上人口遷入的速度,依然是個未知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