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大保德信偏股基押注地產股失利 8成股基虧損近20%

  隨著監管部門一再釋放收緊棚改資金信號,樓市政策利空下,地產股“跌跌不休”,光大保德信基金經理何奇就因踏錯市場行情遭遇業績滑鐵盧,他所管理的兩隻重倉地產股基金上半年收益出現較大虧損,不止如此,光大保德信旗下偏股基金整體業績也普遍虧損。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該公司還經歷了多位投研人員離職,包括楊燁超、陸海燕、蔡樂、田大偉4位基金經理接連出走,令本就亟須加強投研實力的光大保德信雪上加霜。從公司業務結構來看,委外業務在公司整體規模中佔比不小,機構版產品規模佔公司千億元規模一半以上。

  押注地產股

  棚改政策的頒布令持續低迷的地產股走勢再度遭遇重挫,因重倉持有相關個股,光大保德信基金兩隻產品大虧引發市場關注。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日,光大保德信優勢配置混合型基金和光大保德信中國製造2025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今年以來業績分別虧損22.29%、20.51%,大幅跑輸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業績水準,也大幅跑輸滬深300指數

  這兩隻基金的基金經理均為何奇,該基金經理屬於典型的高換手+集中持倉風格,同時也是今年地產股的堅實唱多者。一季度,何奇加大了對地產行業股票的相關配置,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光大保德信優勢配置混合基金集中持有房地產行業股票,佔比高達基金淨值比例的62.78%,遠高於第二重倉行業金融股18.31%的配置比例。其中前十大重倉股中僅配置了平安銀行1隻金融股,其余9隻清一色均是房地產股。

  另外,光大保德信中國製造混合基金也是房地產行業的忠實偏好者,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房地產行業在基金淨值比例中佔比高達58.13%,較上期增加10.5%。前十大重倉股中,地產行業佔比七成,其中萬科A招商蛇口新城控股保利地產華夏幸福陽光城等龍頭地產股的名字出現在該基金重倉股持股名單中。

  重倉押注地產股的何奇恐未想到上半年該行業股票會遭遇如此大幅度的回調,受製於地產股行情低迷,上述基金前十大重倉股股價跌幅較大,截至一季度末,萬科A、華夏幸福、陽光城等近3個月股價下跌幅度超20%。

  值得一提的是,何奇也是一位換手率較高的基金經理,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2017年底,光大保德信優勢配置混合基金換手率高達469.29%,光大保德信中國製造混合基金的基金換手率更是達到了697.7%。

  半年4位經理離職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除了上述兩隻偏股混合基金外,光大保德信旗下其他偏股基金業績表現也並不令人滿意。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公司投研人員加速流失,投研實力不免遭到削弱。

  今年上半年,光大保德信4位投研強將因個人原因密集出走,造成公司內部青黃不接,留職人員壓力接踵而至。3月15日,公司原一拖二基金經理田大偉離職,公告顯示,田大偉離職後,並沒有轉任公司其他工作崗位,且已按規定在中國基金業協會辦理注銷手續。就在同月,另一位在公司身兼重任的基金經理蔡樂卸任7隻產品的基金經理職務。北京商報記者發現,蔡樂此前管理的基金類型涉及債券型基金、貨幣基金、混合型基金三大類。

  5月2日,原一拖二基金經理陸海燕因個人原因離職,同月,原一拖六基金經理楊燁超也提交了辭職申請,至此,光大保德信基金已在短短6個月時間裡連續損失了4位投研人才。

  短期內光大保德信基金投研團隊人才失血,也加劇了現存人員的工作壓力,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基金公司一拖多現象已十分普遍,如公司投研主力沈榮,一人肩負管理9隻產品的重任,投研強將陳曉、何奇、董偉煒、魏麗管理的基金也都在5隻或5隻以上。

  以沈榮為例,他所管理的9隻產品類型囊括貨幣基金、短期純債券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偏債混合型基金、中長期純債券型基金多種產品類型。

  一位不願具名第三方分析師稱,基金經理一拖多的現象在貨幣和債券基金中是比較常見的,一般產品規模不大,管道定製的比較多,偏股產品一拖多,大概率是公司人員不夠。不過這樣做,常常會因投資策略、投資風格不同導致基金經理精力分散,管理難度加大。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今年A股震蕩行情中,光大保德信偏股產品業績表現乏善可陳,超八成偏股基金虧損,10隻基金業績虧損幅度超10%,且低於同期同類產品業績平均水準,如光大行業輪動混合基金因踩雷中興通訊年內業績虧損18.92%,光大保德信國企改革、光大保德信銀發商機混合虧損幅度也超15%。對於公司未來的發展規劃,光大保德信基金市場部人士透露,未來公司將繼續堅持投研是第一驅動力的方針,從單靠權益一條腿走路,到打造權益、量化、固收三駕馬車。

  規模“虛胖”

  儘管今年公司業績表現難言樂觀,但依然沒能阻擋光大保德信基金規模上的大躍進。今年二季度末,光大保德信基金躋身千億元規模管理人行列。不過,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公司規模增長多是依賴機構委外資金,如今隨著委外業務遭遇嚴監管,兆資金回流銀行體系,公司未來發展路徑也受到質疑。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光大保德信基金以308.82億元的資產規模在94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38位,2015年底規模飆漲至745.47億元,規模排名上移5位至第33位,不過這一猛增長態勢隨即隨著股市的回落而下滑,2016年一季度末,在短短3個月時間,光大保德信基金規模腰斬至349.02億元,2016年委外業務風起雲湧,憑借委外機構資金,光大保德信基金進入規模穩步增長階段,截至2016年底,公司資產規模增至548.3億元,2017年公司規模漲至747.42億元,其中非貨幣基金規模為481.06億元,2018年年中,發展14年之久的光大保德信基金規模突破千億元關口,截至6月底,該公司非貨幣規模為726.93億元,排在第23位。

  從光大保德信基金產品線布局結構來看,委外產品在公司規模增長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機構投資達到90%以上的產品佔比近半,其中,光大保德信尊盈半年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基金、光大保德信恆利純債債券型基金、光大保德信永鑫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等6隻產品清一色機構投資者。此外,光大保德信安祺債券型基金A、光大保德信睿鑫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A、光大保德信銘鑫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A去年底機構投資者佔比均超90%。由此不難看出,光大保德信基金躋身千億元規模俱樂部,委外資金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此,上述市場部人士稱,無論是對於機構客戶還是個人客戶,對於公司來說都是委託責任,所以在公司眼中都是一樣的。新規頒布後並沒有對公司產生實質的影響,恰恰相反,從規模增長數據來看,公司近一年來無論是行業排名還是非貨幣資產規模始終保持著澎湃的增長動力。

  不過,從行業角度來看,委外新規下發後,公募機構定製化產品也受到全面收緊。“委外新規加大了通過公募產品對接委外資金的難度,導致新增委外不足;另一方面,債券市場持續走熊,部分主投債市的委外資金選擇贖回。所以,在監管和債市基本面的聯合施壓下,委外投資規模顯著下降,依賴委外的基金公司業務縮水在所難免。過於依賴機構委外的基金公司,具有基金規模不穩定的特點,一旦遭遇市場"黑天鵝事件",流動性風險不容小覷。”盈碼基金研究員楊曉晴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 王晗/文 張彬/製表

責任編輯:陳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