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艾灸是什麼?本文內容全記住,你也可以是艾灸高手!

艾灸是什麼?

艾灸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一種重要療法。艾灸的操作是將中藥艾葉通過晾乾、鞣製、去除雜質等工序後製成艾絨,然後將艾絨製成艾炷或者艾條等艾灸用具。在做艾灸的時候,將艾絨點著,通過艾絨燃燒產生的熱量,熏灸人體的特定穴位,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艾灸治療主要有兩種治療方式:第一種是把艾絨放在特定的穴位皮膚上面,做直接艾灸治療;第二種情況是把灸條點燃以後,使用灸盒治療,或者是把點燃的灸條放在滾筒灸裡面,第二種治療方式的話更安全一點。

艾葉氣味芳香,易於燃燒,燃燒時熱力溫和,能穿透皮膚,直達深部。《醫學入門》說:「凡病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灸療的範圍很廣,有些疾病用針刺或者中藥治療效果不佳時,可以使用灸法或針灸並用,從而取得較好療效。

艾灸主要有溫陽、通絡、止痛的作用,同時可以祛除病邪,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在臨床當中廣泛使用。艾灸在臨床可以治療虛寒類疾病,比如婦女痛經、畏寒怕冷、容易感冒等;可以治療疼痛類疾病,比如勞損性關節炎、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同時,艾灸還是一種保健的好方法,可以起到溫助陽氣、提高免疫力、祛除疾病的作用。

艾灸一次多長時間為宜?

艾灸的時間一般是每個穴位10分鐘左右,每次選擇3~4個穴位。艾灸最好選擇上午,伴隨著自然界陽氣的升發。並且艾灸的時候如果主要是灸身體上部穴位的時候,時間更不應該太長,這樣容易上火,因為艾灸本來就是火,是溫熱的向體內滲透的,結束的時候最好艾灸一下足底的湧泉穴,以引火歸元,以免發生口舌乾燥,咽痛。艾灸胸腹部的時候一定要仰臥,不能坐著,以免影響腦的供血發生頭暈。艾灸治療對於操作者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要到正規的醫療場所去做才行,否則的話,達不到治療效果反而容易導致局部皮膚燙傷。

艾灸過敏、起水泡該怎麼辦?

在艾灸過程中,如果出現皮膚瘙癢,起紅色皮疹,考慮是出現了艾灸過敏,應立即停止艾灸,一般停止艾灸後幾天可自然消退。在此期間注意多喝水,可以口服些維生素C等。如果出現發燒、劇癢、口乾、煩躁、全身起皮疹多、水腫等癥狀,可到醫院肌注抗組胺葯,如撲爾敏注射液,靜脈用鈣劑及皮質激素對症治療。如果出現氣喘、面色蒼白、大汗淋漓、脈細數等休克表現,應立刻送往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在艾灸的過程中,因為艾灸時間過長、艾灸過量,局部會出現小水皰,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水皰如果較大,可以用消毒的毫針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針抽出水液,再塗以燙傷油等,並以紗布包敷,避免感染。艾灸後起水泡可能是由於多種原因所引起的。出現水泡可能是由於體內濕氣過重,當正氣得到充足的恢復後,就會將體內的邪氣排出體外。可以喝點紅豆薏米粥能夠幫助去濕氣。

需注意以下幾種人不適合艾灸:第一種,熱性體質的患者,例如患有便秘、口腔潰瘍者,會導致病情更為嚴重;第二種,女性在月經期間不要艾灸,會導致月經量增多,甚至會出現月經不調的情況;第三種,孕婦最好不要艾灸,但如果病情需要艾灸時,最好不要在腹部和腰骶部艾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