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至養生多吃「苦」 消暑別傷了陽氣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6月21日18時7分迎來夏至節氣。夏至過後,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就要到了。在中醫養生理論中,夏至是陽氣最旺盛的時節,此時養生應以養心吃「苦」為主,在消暑去熱的同時,切莫因此傷了陽氣。

夏至飲食多吃「苦」

夏季陽氣盛於外。從夏至開始,陽極陰生。陰氣居於內,所以,在夏至後,飲食要以清泄暑熱、增進食慾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綠葉菜和瓜果類蔬菜都是不錯的選擇,如白菜、苦瓜、絲瓜、黃瓜等。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濕、清涼解暑、促進食慾等作用。不過,苦味食物均屬寒涼,雖能清熱瀉火,但體質虛弱者不宜食用。

同時,帶苦味的飲料也能幫助在出汗較多的夏季補充體力。儘管食苦味食品有諸多好處,但大家對苦味食物的攝入量還是要適度。吃小「苦」有益於胃,而大「苦」則可能敗胃,脾胃虛寒者,應少食或不食。對於苦味重的食物,可以用食鹽多搓一搓,再用清水沖洗,苦味就會減輕。

夏季養陽可用艾灸

經常待在冷氣機房中,時間長了就容易耗傷人體陽氣,出現「冷氣機病」,最常見的就是膝關節、頸椎、腰椎、肩膀等部位的關節疼痛。同時,夏季炎熱,有些人吃得或喝得太涼,喝冰鎮啤酒不過癮,還要再加冰塊,也會傷到陽氣。根據「夏季養陽」的道理,到了夏季需要注意對自身陽氣的充實,保護自己的陽氣。

用艾灸溫陽的方法,可以緩解夏日「冷氣機病」的癥狀。艾灸取大椎穴有溫陽散寒的作用,患者可採取坐姿或俯臥的體位,請家人點燃艾條,對準大椎穴進行迴旋灸。施灸者將艾條對準大椎穴,並距離皮膚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覆旋轉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而取足三裡穴則有固護陽氣,補中益氣的作用,患者可採取坐姿或仰臥的體位,施灸者將艾條對準足三裡穴,並距離皮膚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覆旋轉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每天保證睡足7小時

夏至,顧名思義是夏天的到來。由於氣象的原因,這時候大多數人會出現全身睏倦乏力,頭痛頭暈的癥狀,嚴重時可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由於夏至氣溫升高,排汗系統也出現變化,人體只能通過排汗來散熱,這就使得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如果這時候不及時補充水分,人體的血容量就會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從而引起頭痛頭暈。如果更嚴重的話,隨著水分流失多,體內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環受阻,還容易誘發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

這時候,為了減少頭痛頭暈,還得注意休息時間的調整。為順應自然界陰陽盛衰的變化,一般宜晚睡早起,並利用午休來彌補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體弱者則應早睡早起,盡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的睡眠時間。

不宜過度進食冰鎮食品

夏季氣溫高,人體汗液分泌旺盛,水分自然會流失比較大,可導致氯、鈉、鉀、鈣等物質大量喪失,引起電解質紊亂,從而使心跳強弱快慢發生劇烈變化,加之植物神經紊亂,可能導致心腦血管疾病複發,因此夏季必須及時補充水分。

但補充水分光及時還不夠,還得注意一些事項。如符合衛生標準的礦泉水是夏季補水的理想來源,這種水源除了補充組織細胞喪失的水分外,還能夠給人體補充一些隨汗液排出而流失的無機鹽礦物質。而綠豆湯、烏梅小豆湯、涼茶之類的解渴消暑食品,從養生保健的角度來看,可以適當飲用,但不適宜冰鎮食用。

夏至時節,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氣象較涼爽時進行。夏至過後可以多吃白花椰菜、金針菇、菠菜、南瓜、蓮藕、苦瓜等具有清熱功效的食材。另外,溫茶能降低皮膚溫度1-2℃,如能在溫茶中適當加點鹽,對預防中暑更有裨益。(華龍網綜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