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學家造假引發連鎖反應 「心臟再生的神話」破滅

安韋薩 圖片來源 《紐約時報》網站

皮耶羅·安韋薩博士曾經承諾,他要實現上帝才能做到的事:用乾細胞實現受損心肌再生,修復人類受傷的心臟。世界範圍內的研究人員讚美他的研究具有「無與倫比」的革命性。

然而,安韋薩曾經供職的哈佛醫學院、哈佛附屬布列根和婦女醫院,雙雙指責他帶領的實驗室有「廣泛的科研不端」行為。據《紐約時報》報導,他們認為安韋薩17年來進行的30多項研究包含錯誤或偽造的數據,論文應被撤回。「(造假)論文數量非同尋常。」哈佛醫學院前院長傑弗裡·弗萊爾說,「這麼嚴重的事,在我記憶中從沒發生過。」

截至11月底,數百項相關研究仍在進行。

人們曾相信「他能讓心臟再生」

安韋薩的故事也許是現代醫學史上最發人深省的案例之一:眾多國家和地區的大量專業人士被一個看似前途無限的新理論誘惑,不願聽取相反的證據,也沒有相關制度及時發現並阻止這種行為。

2004年,3名獨立研究人員先後質疑稱,他們無法重現安韋薩的研究成果,而可重複性是現代科學的根基。即便如此,哈佛大學還是於2007年聘用了他。

「這種層次的科研就像一艘戰艦,很難扭轉方向。」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生物倫理學教授喬納森·莫雷諾告訴《紐約時報》,「人們投入了難以計數的感情、金錢和專業知識。」

2000年的美國心臟協會年會上,安韋薩以紐約醫學院教授的身份大步走上講台,發表了戲劇性的宣言:在老鼠的骨髓中,含有可以生長成心肌的乾細胞;心臟病學的基本原則「人類心肌細胞無法再生」是錯誤的。這讓數百萬心臟病患者看到了希望。

通過幻燈片,安韋薩展示了一些未成熟細胞的切片,他說,這就是正在成長的心肌細胞。美國《華盛頓郵報》描述稱,現場的各國科研人員「猶如受到電擊般震撼」。華盛頓大學乾細胞和再生醫學研究所所長查爾斯·默裡回憶說:「就像他讓心臟再生了一樣。」

當時學界的共識是,只要有合適的環境,人體內未成熟的原始細胞——乾細胞,就能生長成其他各種細胞,但心肌細胞是個例外。而安韋薩宣稱,心肌細胞也可以。他和同事於2001年在美國《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這項研究。

之後,他的團隊報告了更令人震驚的消息。人們知道,骨髓裡含有能長成血細胞的乾細胞,但誰也不曾發現心臟裡有乾細胞。安韋薩宣布,他們成功從心臟中提取出乾細胞,在培養皿中培育後注入心臟,修復了受損的心肌。

「毫不令人意外的,開始有公司採集骨髓細胞,將其注入人們的心臟。」默裡說,「實驗在世界範圍內傳播開來。」

他的實驗無法被複製

從一開始,就有科學家質疑安韋薩的說法。他並非第一個探索骨髓乾細胞能否轉化為心肌細胞的人,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默裡和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的洛倫·菲爾德教授就嘗試過,但實驗一無所獲。

《紐約時報》稱,當安韋薩在2000年展示他的發現時,兩位教授就坐在觀眾席上。默裡轉向菲爾德,問:「我們怎麼會錯過這個?」他們回實驗室重做實驗,結果仍是老樣子:他們培育不出心肌細胞。

兩位教授在2004年的《自然》雜誌上公布了這個結果,同時發表的還有美國斯坦福大學乾細胞生物學和再生醫學研究所所長歐文·韋斯曼的研究,他也未能複製安韋薩的實驗結果。同年,德國波恩大學生理學教授貝恩德·弗萊希曼在《自然·醫學》雜誌上表示他同樣無法複製。2005年,《紐約時報》也對安韋薩提出了質疑。

有實驗室報告稱,他們發現了一些心肌細胞的產生,只是跟安韋薩的結果大相徑庭。「就是這些積極結果讓人們一直保持著希望。」菲爾德說。

在一場科學會議上,默裡當面質疑過安韋薩。《紐約時報》報導稱,默裡在螢幕上放了自己的實驗室培育的心肌細胞圖片,並排的是安韋薩實驗室的細胞圖片,兩者並不相似;接著,他拿出一張用修圖軟體修改過的細胞圖片,這一次和安韋薩的非常像。

在問答環節,安韋薩的同事貝爾納多·納達爾-吉納德接過麥克風,回擊了默裡:「我喜歡普拉西多·多明戈(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希望自己能唱得如同多明戈。我一次又一次地嘗試像他那樣唱歌,但總是失敗。」

「而你,」他對默裡說,「不是多明戈。」

合作者指其數據造假

安韋薩的名氣和獲得的研究資金不斷增加,2007年他獲得了醫學界最有價值的褒揚: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教授頭銜,還有其教學醫院布列根和婦女醫院再生醫學中心的主任職位。據美聯社報導,對安韋薩的聘任惹來了質疑,但醫院聲明稱:「最初,突破性的科學發現總是存在爭議。關於其研究的爭議尚不足以讓一個夠格的人被排除在外。」

2012年,新的爭議出現了。安韋薩團隊的主要成員卡吉斯特拉在美國《循環》雜誌上發表論文,提供了似乎能證明人類心臟可再生的決定性證據。他與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布魯斯·巴克霍爾茲一起,測量了36個人體內的碳同位素水準,受試者年齡從兩歲到78歲不等。

由於上世紀50年代的核試驗,老年人接觸的放射性同位素比年輕人更多,如果身體不能產生新的心肌細胞,那麼老年人心臟中的放射性碳含量理應更高。但論文稱,這種現象不存在,意味著心肌細胞在不斷更替。

讀到論文時,巴克霍爾茲驚呆了。他的確向卡吉斯特拉提供了放射性水準的數據,但論文篡改了數據,使老年人的心臟看起來與年輕人無異。巴克霍爾茲告訴《華盛頓郵報》,科學研究依賴於合作者之間的信任,他信賴安韋薩團隊,但信任被辜負了。「我得到了一個令人不愉快的教訓。」

巴克霍爾茲打電話給安韋薩,要求撤回論文,後者推說不知情。卡吉斯特拉則表示,他再次進行過分析,認為論文結論是正確的。2014年,布列根和婦女醫院撤回了這篇論文。《紐約時報》多次試圖採訪卡吉斯特拉,均未如願。

事實上,論文被正式撤回之前,安韋薩和卡吉斯特拉的職業生涯就已開始瓦解。2013年1月10日,哈佛醫學院、布列根和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突擊檢查安韋薩的實驗室,帶走了電腦和研究筆記。安韋薩為此聘請了律師團隊。在一封電子郵件中,他寫道:「突擊檢查電腦的行為一再發生,讓人沒法工作。」

老東家以千萬美元替他「擦屁股」

多年來,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心臟研究所的傑弗裡·莫爾肯廷教授一直試圖複製安韋薩的研究。他追蹤著安韋薩的乾細胞注入心臟後的命運。它們變成心肌細胞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莫爾肯廷告訴美聯社。2014年,他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這個結論。

次年,安韋薩被迫離開哈佛大學。他先後在瑞士和義大利獲得過研究崗位,隨即被解僱,因為爭議緊追著他跨過了大西洋。

2017年,美國司法部宣布安韋薩及其團隊成員提交虛假數據,以欺詐方式從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獲取研究經費。布列根和婦女醫院支付了1000萬美元和解費,以了結指控。

今年10月,安韋薩得到了哈佛大學對他一生成就的定論。

在他向《紐約時報》展示的一封信中,哈佛大學及其教學醫院通知他,他在8篇論文中「犯下了研究不端行為」,其中一些業已發表,另一些正待發表。他還是其他許多論文的主要作者,哈佛稱這些論文也必須被撤回,但證據並不支持安韋薩須為這些案件中的瀆職行為負責。在信中,哈佛沒有直指他是罪魁禍首。

安韋薩堅稱,他因卡吉斯特拉的欺騙行為蒙受了不白之冤。「我怎麼能這麼蠢,居然沒發現他在作弊?」他對《紐約時報》說。

如今,安韋薩住在他兒子位於曼哈頓上東區的上等公寓裡。挑高的房間中有東方的地毯和大理石壁爐,但幾乎看不到他曾在科學最前沿弄潮的證明,除了《紐約時報》2001年介紹其「驚人成果」的頭版文章。

安韋薩有些駝背,走路顫顫巍巍。壓力讓睡眠變得困難,但他堅持老作息,晚上不到9點就睡覺,黎明前起床。他將大部分時間用來撰寫研究資金申請,如果他還能再找到一份工作的話。

他堅稱自己沒做錯任何事,「驚人成果」是真實的,他只是被一名流氓同事給騙了。接受《紐約時報》專訪前,他還坐在沙發上用兩根手指敲打著筆電電腦,給支持者寫郵件。

「我80歲了,畢生光陰都花在研究心力衰竭上。」說到這裡,安韋薩提高了嗓門兒,「現在我被孤立了……我沒做錯,不該被這樣對待。」

但大多數科學家表示,作為實驗室負責人和論文主要作者,即使沒實施欺詐,他也必須承擔責任。

「很多患者依然以為自己在接受某種奇蹟般的治療」

2012年10月15日,日本科學家森口尚史被媒體團團圍住。森口曾宣布在乾細胞修復心臟方面取得成果,之後承認研究造假。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時至今日,許多研究人員依舊堅持「心臟乾細胞」假說。

2015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的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開展了一項價值790萬美元的心臟乾細胞臨床試驗。研究所副主任丹尼斯·巴克斯頓對《華盛頓郵報》表示,安韋薩的成果是該研究的「催化劑」。

今年10月29日,NHLBI宣布中止相關實驗,以審查其「科學基礎」。「我們的首要任務是確保患者安全。」研究所主任戴維·高夫說。據《華盛頓郵報》報導,迄今共有125名患者註冊參與這項研究,其中90人實際參與;一名患者在實驗早期(心臟被穿孔以獲取心臟乾細胞後)死亡。

美聯社報導稱,佛羅裡達州11月開啟了一項新計劃,希望用心臟乾細胞治療天生患有某種心臟缺陷的嬰兒。高夫也表示,NHLBI將繼續支持有關心臟乾細胞的基礎研究。截至11月底,在國立衛生研究院官網上搜索關鍵詞「心臟乾細胞」,仍能查到約200項相關的臨床試驗正在招募或進行。

《華盛頓郵報》指出,許多企業繼續從這類項目中獲取商業利益。美國格萊斯頓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副主管伯努瓦·布諾稱,「很多患者依然以為自己在接受某種奇蹟般的治療」。

「人們想要去相信。」莫爾肯廷說。

本文刊載於《青年參考》報12月6日A03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