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90後區塊鏈創業者:生於泡沫,死於欲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鋅鏈接,作者|昊華,編輯|鄧龍

2018年數字貨幣泡沫急速破滅,不僅讓炒幣本血本無歸,也給那些湧進區塊鏈行業的90後創業者帶來慘痛教訓。

“以前隻跟90後聊天,真的以為90後可以製霸區塊鏈”,一位不願具名的數字錢包90後創業者說,“現在寒冬下,跟不同圈子的人聊天,才發現這個世界原來這麽大。”

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直接改變了許多90後區塊鏈創業者的命運。

有些從零起步到身家千萬,再回歸到零,甚至是負資產;有些從默默無聞到媒體爭相報導的“寵兒”,再到人人皆罵的“過街老鼠”……

在區塊鏈這條未來可能長達幾十年的發展路線上,第一批90後創業者已經成為歷史車輪下的“炮灰”。

泡沫下的犧牲品

從來沒有哪一次技術變革能夠像區塊鏈一樣,在短時間內製造巨大的財富效應,讓參與者陷入集體癲狂。

時間撥回2017年,野蠻生長的區塊鏈行業聚集了一批投機者,他們不是手握重金的資本大亨,也不是馳騁商場多年的商界大佬,而是一群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

在區塊鏈泡沫形成期之前,他們早已接觸到數字貨幣。

有過股票交易經驗的24歲的90後小夥陳衝就是其中的一員。

“利用各大交易所之間數字貨幣價格的差異,很容易便可以賺到錢。”陳衝向鋅鏈接說起2017年之前的圈子,例如他用100美元在一個交易所買入比特幣,然後在另一個交易所以101.50美元賣出,這樣一枚比特幣穩賺1.50美元。

而在區塊鏈被媒體大肆宣傳前,挖礦其實不過是一群蓬頭垢面的遊戲代練玩家的小項目之一。

實際上,除了類似陳衝這樣早期數字貨幣的玩家,還有一批90後留學生,他們也是很早一批接觸區塊鏈的年輕人。

“在2013年的時候,我便從一位電腦教授那裡聽說了比特幣。但當時只是覺得好玩而言。” IOST創始人鍾家鳴說,後來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同學開始用比特幣來完成跨境支付。

只需要在國內用人民幣購買比特幣,然後在美國那邊的比特幣交易所以美元賣出,便可以完成外匯的轉账。

與傳統的外匯方式相比,通過比特幣來實現跨境支付,既省時又節約成本。在早期,比特幣最大的用處之一便是實現跨境支付,但同時也有涉及洗錢的嫌疑。

泡沫在2018年春節前後達到頂峰,同時也是投機的90後區塊鏈創業者最忙碌的時候。

北京的中關村、深圳的科技園辦公大樓,90後區塊鏈創業者徐磊不停的拜訪著投資人,或者與前來拜訪的圈內人士交流。

徐磊的公司,僅僅是一個10人左右團隊,依靠數字貨幣代投生意,在剛起步的幾個月內營收超過1000多萬,而且,90%都是利潤。

也差不多在同一時間段,“眼紅”的鍾家鳴從共享列印項目退出,啟動了一個公共區塊鏈應用基礎網絡設施IOST項目。項目一經發起,便迅速拿到了硬幣資本、險峰長青、真格基金、紅杉資本、經緯中國等基金的4000萬美金的投資。

據投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1月至4月,中國市場上在營區塊鏈企業共獲得融資63.06億元,融資數量增長迅速,年均增長率達到30.53%,超過六成的交易是種子輪或天使輪。

在90後區塊鏈創業者這批人中,他們有的靠挖礦積累了財富,有的靠交易數字貨幣賺到第一桶金,也有的因為更早接觸區塊鏈技術而被時代相中。

回頭看,90年前後生人,算是這個時代最尷尬的群體,除了在受教育的年代遭遇了種種實驗性的變革之外,如今在追逐人生財富的路線上也極為艱難。

暴漲的股市沒有給這代人多少思考的時間,在他們懵懂的歲月間,A股從2000多點到5000點,再摔回2500多點,一輪過山車後,徒留給目瞪口呆的他們一地雞毛。

而10萬一平的房市到來之時,他們也因沒有原始積累,而被階級無情收割。似乎只有突然火爆的區塊鏈,讓這代人看到了屬於他們的投機機會。

坐莊者與鼓吹者

在2018年春節前,一則真格基金董事長徐小平內部分享泄密事件,引燃了2018年區塊鏈創業潮。

徐小平在真格基金被投CEO群內高呼區塊鏈時代來臨了,鼓勵大家擁抱區塊鏈革命、學習區塊鏈技術。與此同時,美圖董事長蔡文勝、李笑來等各路資本和企業界名人紛紛入場,給區塊鏈創業“添火”。

資本市場也反應迅速,在2018年元旦過後的第五天,中概股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中網載線暴漲近700%,甩開獵豹移動、迅雷、聚美優品等大漲的中概股。

直接原因是,中網載線在當日宣布與井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展區塊鏈業務。

區塊鏈概念的春藥作用持續發酵,隨後人人網宣布涉足區塊鏈、發行虛擬貨幣RR Coin,股價暴漲近 80%。

春節過後,前鹹魚平台運營的90後員工彭龍召集了幾位好朋友,打算利用區塊鏈技術做一個二手物品交易的區塊鏈項目。

“二手物品的價值到底怎麽界定了?怎麽保證二手物品的價值,怎麽提高二手物品交易的速度?”彭龍告訴鋅鏈接,全球二手物品交易平台都面臨這些問題,而現在利用區塊鏈技術就可以解決了。

在彭龍的設想中,用戶只需將二手物品通過區塊鏈寄賣,便可以獲得相應的數字貨幣。獲得的數字貨幣即可以選擇去交易所交易,也可以選擇購買等值的其他商品。

彭龍說,後期還可以邀請商家上鏈,讓商家將多餘的庫存商品上鏈,以便用戶可以用數字貨幣購買。

帶著這一設想,彭龍在去年3月份時發起了一個名為易物坊的區塊鏈項目。

在南山一家咖啡館內彭龍給投資人介紹易物坊時,投資人隻問了彭龍一句,“是否發行數字貨幣。”

在確認易物坊會發現數字貨幣後,僅僅一個星期後彭龍便獲得了該機構投資的500萬元天使投資。

在交談中,鋅鏈接曾問到彭龍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沒有人在交易所購買數字貨幣,那麽整個平台內的資金循環不就斷了麽?到時候,商家不就會出現擠兌風波?”

彭龍略加思索後,回答道:“只要我的數字貨幣一直上漲,不就好了嗎?”

現在回過頭看,在當時那個環境下,即便是一個完全經不起商業邏輯推敲的項目,只要有了區塊鏈的背書,進行1CO,就可以拿到融資。

時至今日,當數字貨幣的價值已經跌去90%,那麽在這波區塊鏈浪潮中,到底誰賺錢了?是項目發起方,還是投資機構,還是交易所了?

鍾家鳴對鋅鏈接說,創始團隊手中的數字貨幣是需要鎖倉三年,無法套現,而投資機構則可以在數字貨幣上線交易所後便套現退出。

據有關數據統計,以真格基金、FBG、丹華資本、紅衫資本、INB資本、維京資本為首的投資機構在2018年投資了近100個區塊鏈項目。

在富比士採訪FBG周碩基《一個加密貨幣交易者的伎倆 》一文中,作者指出FBG可以通過炒作、做市的方式來哄抬數字貨幣價格,逢高賣出。比如,利用與OKEx、幣安和火幣等交易所之間的關係,FBG可以讓其投資的1CO項目在其交易所上線,當項目上線交易所時,因為流動性強,買的人多,項目的代幣價格就會上漲。或者是,FBG聯合媒體機構進行1C0。他們向媒體付費,來撰寫他們代幣的正面評論,吸引更多人參與。

除了投資機構會坐市、炒作收割韭菜,許多區塊鏈媒體扮演了鼓吹者。

2018年4月,私募了1.5億元的98年神奇少女王凱歆開始玩起了人間蒸發。

在這個資本家雲集的新圈子,王凱歆有著媒體和風投想要的所有標簽:輟學、女性、創業、95後,借助這些標簽賺來的眼球和流量。

“她在圈子裡的名氣挺大,還上過節目,好歹是個公眾人物”,抱著這樣的心態,在2018年3月中旬,吳青將810個從朋友那裡募來的ETH轉給王凱歆用於OK幣的買入,誰知道OK幣最後成了一地雞毛, “我一直在找王凱歆退以太幣,但她改了微信名,狀態改為“休假中”,現在人也聯繫不上了,這些ETH是朋友的,我夾在中間真的進退兩難。”

不止吳清,90後礦主嘉南也是受害者之一,2018年3月初,嘉南通過朋友牽線認識了王凱歆,一次性將700個以太幣打到了王凱歆的錢包,現在卻找不到人,“王凱歆覺得她跑得了?她死定了,現在很多人都想抓她。”

說起王凱歆,嘉南一臉忿恨。

當時王凱歆募ETH的時候,對應人民幣的單價是將近4500元,也就是說當時3萬多個ETH總價值近一億五千萬。

在區塊鏈創業浪潮中,很多投資機構和媒體鼓吹區塊鏈是下一次互聯網革命,撥動著90後創業者的情緒,當區塊鏈冷下來時,往往他們才是真正的收割者。

死於欲望

2018年下半年以來,區塊鏈行業的熱錢隨著全球市場一起跑步進入了秋冬季節。

與此同時,一大批區塊鏈公司,不是倒閉就是裁員。

據鋅鏈接統計,在2018年裡,深圳幣圈媒體最高峰時候達五六百家,幾乎佔了全國幣圈媒體的三分之一。但截至2018年底,還在維持運轉的不足55家。

不得不說,很多90後區塊鏈創業者死於欲望。

在與彭龍交談中他向鋅鏈接提出一個觀點:“1993年的互聯網時代也是騙子橫行,你說是騙子的錯了,好像也不盡然,只能歸結於時代的產物。如今,你說區塊鏈都是騙人的也同樣不盡然。就像很多公鏈項目,明眼人都知道它落不了地,知道是騙人,但是還有很多人進來炒作,因為能賺錢,本身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反正在這個區塊鏈浪潮我能賺到錢就行。”

在行業紅利期你能賺錢,在退潮期你也能一無所有。

90後創業明星兼職貓CEO王銳旭曾發表言論稱,這一次的區塊鏈風口競爭會非常激烈,大多數項目會失敗,上一波“互聯網+”浪潮每一個細分領域至少有兩三個項目活下來,而區塊鏈可能幾千個項目只有少數的幾個有未來。

對於90後創業者而言,年輕是優勢也是資本,但優勢很多時候會變劣勢,更不應該成為炒作的標簽。

與佔據創業市場的80後相比,90後屬新生力量,市場經驗相對較少,大多對市場需求並無深度理解。但許多90後年少輕狂,認為憑想法就能創業成功,就能成為企業家。又缺少企業家應該具備的實打實的乾勁、勇氣、信念與實力。 甚至一些人混入創業隊伍中並非為了夢想與事業,而純粹是為了得到“創業者”的頭銜並以此獲利。

時至今日,那個靠白皮書、吹牛、PPT就可以融資的區塊鏈時代已經過去。一度霸屏的數字貨幣開始沒落,而產業區塊鏈開始崛起。區塊鏈的東風依然強勁,但需要從業者調整風帆的方向。

一言蔽之,這批90後創業者,他們在慘烈的競爭中不幸成為炮灰,即便是踩著無數炒幣者屍體的少數幸存者,也不得不在寒冬中抱團取暖,甚至是改頭換面以此掩蓋不光彩的人生。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陳衝為化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