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澳斥巨資購12艘大潛艇,中國該怎麽辦?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

本周,澳大利亞正式與法國簽約,宣布斥資500億澳元採購12艘大噸位常規動力潛艇,這一舉動等於將本國的潛艇力量直接翻番;而與此同時,南海周邊的其他國家也在試圖獲得更多的潛艇,毫無疑問也會讓南海變得更加熱鬧。

面對這樣的新變化,南海周邊最大的潛艇擁有國——中國的海上力量,自然是受到了挑戰的,如何在新時期解決反潛這個老大難問題,對於中國海軍也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潛艇密布的南海

《外交雜誌》網站2月11日報導,澳大利亞在當天正式與法國簽署一份總值500億澳元的“戰略夥伴”合約,其中包括向法國購買12艘新一代常規動力潛艇。平均下來,澳大利亞採購的這12艘潛艇單價超過40億澳元,大約28.4億美元,已經和美國大批量生產後成本下降的“弗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艇的價格不相上下,真可謂是昂貴的“金魚”。

澳大利亞在日本和法國的潛艇之間謹慎選擇了給本國帶來更多就業機會以方便換取選票的法制型號

當然,站在澳大利亞人的角度,這款被稱為“攻擊”級的4000噸級大型常規動力攻擊潛艇應該算是貴得有理有據——該艇的整體設計基本沿用自法國海軍自用的梭魚級核動力攻擊潛艇,主要區別是將後者的核動力動力系統換成常規動力。與此同時,美國據稱也同意為該型潛艇提供基於本國產品的潛艇作戰指揮系統(要知道美軍只有核潛艇型號了,配套的潛艇作戰系統必然是高大上的很)。在潛艇建造領域,兩大強國伺候著澳大利亞,這福氣可是不小。

澳大利亞海軍作為南太平洋重要的一支海上力量,一直以來就對於一支強大的水下力量有所追求。此前澳大利亞裝備的6艘“柯林斯”級常規潛艇一度是全世界噸位最大的常規潛艇,但由於招標中澳大利亞輕信了沒有大型潛艇建造經驗的瑞典,導致“柯林斯”級空有巨大的噸位卻性能不佳而且故障頻頻。這次的訂單不僅能夠將澳大利亞的潛艇力量更新翻番,也能在戰鬥力上有不小的提升。

“柯林斯”級潛艇作為國際軍火市場的著名案例,用27億澳元的代價向世界證明2000噸以上的潛艇超出了瑞典的技術能力範圍

其實在整個東南亞和南太平洋地區,進一步構建和提升潛艇部隊的並不只有澳大利亞一家,就在本周,英國簡氏防務網站還報導了印度尼西亞與韓國展開接觸和談判,試圖購買韓國的3艘209/1400型常規潛艇。如果加上已經買到潛艇的越南和即將獲得潛艇的泰國,以南海為中心的水底是越來越熱鬧了。

東南亞國家的潛艇熱潮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但其間曾被亞洲經融危機打斷

當然,澳大利亞作為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重要盟友,其水下艦隊的擴張必然會影響到這一地區的力量平衡。雖然澳大利亞海軍自稱其戰時主要任務是“協助美國海軍掩護中澳之間的海上交通線”,但對於我們來說,與其相信這些自相矛盾的想定,遠不如自己手頭現代化的搜潛和反潛系統來得現實。

過去幾年,伴隨著大規模的海軍現代化計劃和造艦“下餃子”,中國海軍的面貌相比本世紀初有了根本性的變化。當然在這其中,大家更多關心的要麽是代表艦隊核心的航空母艦以及艦載機部隊的構建編組,要麽是以大中型驅護艦為核心的主力水面艦隊的更新替換,而對於中國海軍的反潛戰能力,除了備受關注的艦載直升機的研發外,各界的關注遠不如對中國海軍的反航母作戰能力或者防空能力。

在以航母為核心的水面艦艇力量全力發展的背景下,反潛雖然不至於無人問津,但在媒體裡相對不受重視

當然對中國海軍而言,大規模的海軍現代化毫無疑問大幅度改變了海軍的反潛作戰形態。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時候,中國海軍的主要反潛作戰形式和反潛武器,仍然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一樣,是依靠多艘艦艇排成橫隊,依靠艦載主動聲呐在狹窄正面上的搜索和投擲各種深水炸彈(包括普通深水炸彈和火箭深彈)。所謂遠海反潛與近海反潛的區別,主要在於實施反潛的艦艇是037型獵潛艇還是更大噸位的驅護艦而已。

這種獵潛艇編隊發射火箭深彈的照片也伴隨了幾代軍事愛好者

雖然在東西方先進國家,反潛魚雷已經作為一款基本武器幾乎在大多數水面艦艇上得到普及,中國海軍也在上世紀80年代引進了西方輕型反潛魚雷及其相應發射裝置的技術,並研製成功本國的輕型魚雷,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海軍建造的艦艇中,無論是較新的037II型護衛艇還是053系列護衛艦,絕大多數都因為噸位有限且需要優先兼顧反艦和防空任務,都沒有留下搭載反潛魚雷的空間,只有新建的驅逐艦配備了反潛魚雷。

作為極為均衡的優秀護衛艦,沒有反潛魚雷可以算是053H3最大的缺憾了

艦載直升機的起降甲板雖然在那個時期有了大幅增長,但受限於海軍直升機的數量(其中相當一部分還要用於搜救)和性能(直-9C作為反潛直升機,早期的性能並不理想),航空反潛在當時也遠算不上常見的反潛作戰形式。

所以在本世紀的“下餃子”過程中,伴隨著中國海軍艦艇的更新,中國海軍終於像美俄等海軍強國一樣,實現了搜潛和反潛裝備的體系化和現代化。一方面,隨著052C/D飛彈驅逐艦、054A飛彈護衛艦和056A輕型護衛艦上普遍裝備了拖曳線列陣聲呐,以及艦載反潛直升機的吊放聲呐的裝備,海軍搜潛的效率和精度都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新型水面艦艇全面普及了324毫米輕型反潛魚雷,讓海軍艦艇的攻潛能力達到了世界平均水準,而在054A和056系列上裝備的反潛飛彈(包括垂直發射和與鷹擊-83共架傾斜發射兩種)則讓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研製此類武器的國家,加上反潛直升機數量和性能的增加,作為一支地區強國的海上力量,中國海軍的水面反潛力量已經初見規模。

反潛飛彈的服役,標誌著中國海軍反潛武器投擲能力的巨大飛躍

至於此前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海軍“最大短板”的航空反潛,近年來也體現出了不錯的發展勢頭。以運-9為平台發展而來的“高新6號”反潛巡邏機不僅投入批量生產,而且成建制裝備部隊。比起中國海軍歷史上裝備的別-6和水轟-5等水上反潛巡邏機,新一代的反潛機大幅提升了其搜潛反潛能力,與美製P-3C這樣經典的反潛機已經達到了同一水準。

雖然與美國新一代的P-8A反潛機相比還存在相當的差距,而且這是我國第一次研製如此複雜的反潛巡邏機,機型與實踐的磨合還需要相當的時間,加上反潛機的生產速度限制,想要達到美國和日本那樣上百架的裝備規模尚需時日,但在特定海區進行持續巡邏和搜索的能力已經初步具備。

上百架的反潛機群規模對中國而言似乎也是必須的

這最後一點內容其實對於反潛作戰來說可能最為關鍵,尤其在對付澳大利亞海軍這樣的大型常規潛艇的時候,由於其潛艇噸位不小,而且使用AIP動力系統,儘管水下機動速度與正經的核潛艇還有天壤之別,其水下持續待機的時間還是會相當可觀,對抗這樣的水下目標,除了要強化搜潛攻潛能力外,重要的就是強化對於外海持續不間斷的搜索和監視,畢竟只要是常規潛艇,就終究會有接近水面充電的時候,而對於一支規模龐大、體系健全的反潛作戰力量來說,這毫無疑問是執行反潛作戰最好的時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