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核動力水下艦隊”優勢在哪?

目前只有3個國家實現了海軍潛艇的全核動力化:美國、法國、英國。其中,美國最早放棄常規潛艇實現了“全核動力水下艦隊”。

美國海軍放棄常規潛艇而選擇單一核潛艇,源於核潛艇無與倫比的技術優勢以及美國的海軍戰略和戰術指導思想。二戰後,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膨脹,不僅推行全球軍事戰略,還要把軍事力量前沿部署,以便對全球範圍內的潛在敵人實施威懾,對任何地區的危機迅速做出反應。為此,美國海軍集中力量建設大洋海軍艦隊,把其戰略進攻線從本土沿海推進到深海大洋,甚至是別國近海。

從理論上講,核潛艇能以最大航速在水下連續航行50天、航程3萬海裡,而結束水下航行狀態返回港口,僅僅是因為艇員的體能透支和作戰狀態無法維持,而核潛艇本身十幾年才需更換一次燃料甚至“堆艇同壽”。續航力差的常規潛艇顯然不能滿足美海軍建立大洋海軍的要求,加上核動力潛艇在上世紀50年代後期就已經表現卓越,因此美海軍當時就決定放棄常規潛艇的研製。實際上,基於美國海上戰略的需要,美國海軍在戰後艦艇發展方面,什麽艦艇都往大了建,而且熱衷於核動力。當時的美國海軍不但要實現“全核水下艦隊”,甚至構想過實現“全核艦隊”。

總地來說,美國海軍認為,常規潛艇的優勢作戰區域是在近海淺海,並不適合大洋作戰,水下自持能力無法和核動力潛艇相比,在中高航速機動時,靜音性能明顯弱於核潛艇。今天的美國海軍仍然如此,他們不認為在自己的近海會出現使用潛艇來抵禦外來入侵的狀況,為了適應美國海軍“前沿存在”的全球戰略,美國海軍將來的潛艇部隊仍然會保持全核化。

對於中國海軍而言,早在建國初期,構建的“空、潛、快”為特色的近海海軍時期,潛艇就已是海軍裝備的三大支柱之一。只是當時的常規潛艇沒有反潛作戰能力,但中國海軍仍然初步建立了以驅護艦、獵潛艇和水上飛機組成的空海協同的反潛體系。之後,中國海軍的反潛體系在緩慢地增強,隨著攻擊型核潛艇的實用化以及常規潛艇反潛能力的具備,到上世紀末,中國海軍終於基本建立起了一套均衡的搜潛反潛作戰體系的架子。

隨著航空母艦及其各類支援艦艇的建造,以及094型戰略彈道飛彈核潛艇的入役,中國海軍的“下餃子”已經從單純的老舊艦艇更新,轉為打造遠海機動作戰力量與水下戰略核威懾力量的“擴軍”,而這期間,用於遠洋作戰用的核潛艇在這兩個領域都有著相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角色,對核潛艇的數量需求自然有增無減。僅僅按照為2~3個航母戰鬥群進行護航、為至少1艘戰略彈道飛彈核潛艇的戰備巡航進行掩護,同時跟蹤4~5艘潛在對手的戰略彈道飛彈核潛艇等需求,再算上一定數量的輪替潛艇,理論上就需要接近20艘左右的攻擊型核潛艇部隊才能滿足上述需求。

大型化遠洋常規潛艇的設計意圖是充當“小核潛艇”用,但實際在作戰中與核潛艇的戰鬥力差距依然巨大。儘管新一代的大型常規潛艇採用增加蓄電池、配備AIP系統等手段延長潛艇在水下的作戰時間,但是機動性上的根本差異卻改變不了。在近海反潛作戰中,因為海域深度較淺,且海區相對狹窄,常規潛艇憑借數量和安靜性的優勢,的確可以以提前設伏“守株待兔”的方式實現對海區的控制與反潛作戰。但隨著遠海深度增加、海區範圍迅速擴大,能夠在水下高速航行的核潛艇在這種狀態下還有較好的作戰效率,而低速常規潛艇設伏所能覆蓋海區的比例則迅速減小,其作戰效能也直線降低。

當然,比起常規潛艇,核潛艇因為其應用了核裝置,且更大的艇體因為容納了更先進的水聲設備、更多的武器彈藥,其造價和使用成本也要高於常規潛艇,甚至高於水面艦艇。這一點,世界各國可以說概莫能外。(現代艦船)

【訂閱關注“國防時報排頭兵”,縱覽軍情,聚焦熱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