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神奇!中藥裡的五行五色五味!

良藥苦口利於病,意思是良藥雖然很苦,但卻有利於治療疾病。生活中,我們吃到的葯大多數都是苦的,但事實上,就中藥而言,可有五種味道,即辛、甘、酸、苦、鹹,只是以苦味葯居多而已。通常來說,中藥的氣味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功效。

《神農本草經疏》

凡言酸者得木之氣;言辛者得金之氣;言鹹者得水之氣;言苦者得火之氣;言甘者得土之氣。惟土寄旺於四季,生成之數皆五,故其氣平,其味甘而淡,其性和而無毒,土德沖和,感而類之,莫或不然,固萬物之所出,亦萬物之所入,此物之味,資乎地者也。

凡葯酸者能澀能收、苦者能瀉能燥能堅、甘者能補能和能緩、辛者能散能潤能橫行、鹹者能下能軟堅、淡者能利竅能滲泄,此五味之用也。

「能散能行」,即有發散、行氣、行血的作用。解表葯、行氣葯、行血葯(即活血葯),多具有辛味。因此,辛味葯多用治表證及氣血阻滯的病證。如紫蘇、荊芥味辛,發散解表,用治外感表證;木香、沉香味辛,行氣消脹,用治氣滯脹痛;川芎、紅花味辛,行血化瘀,用治瘀血腫痛。

辛以潤之,不是辛味葯直接通過滋陰養血生津達到潤燥目的,而是辛味葯通過自身氣機調暢,宣通發散的功效,使肺衛宣發,腠理開通,氣機調暢,氣化正常,水津四布,營血暢通,達到燥證自行緩解的目的。

辛味葯尚有消散結塊腫物的作用,如夏枯草治瘰癧癭瘤、半夏治梅核氣症、蜈蚣治結核癰疽,皆具辛味。

辛味葯辛能行散,通關啟閉,尚有通竅止痛,開竅醒神的作用,如細辛、白芷、蒼耳子宣通鼻竅,治療鼻淵頭痛,豬牙皂、麝香、冰片開竅醒神,治療竅閉神昏。

「能補能和能緩」,即有補益、和中、調和藥性和緩急止痛的作用。甘之一味,可升可降,可浮可沉,可內可外,有和有緩,有補有泄。一般來說,滋養補虛,調和中焦,調和藥性及製止疼痛的藥物多具有甘味。

甘味葯多用治正氣虛弱,牌胃失和,身體諸痛等證以及調和藥性等方面,如人蔘補氣、鹿茸補陽、熟地黃補血、麥冬補陰,用治虛證;麥芽、神曲健脾開胃,消食和中,用治脾胃失和,飲食停滯;蜂蜜、飴糖益氣健脾,緩急止痛,用治脾胃虛弱,脘腹疼痛;甘草能調和藥性,復方用藥,有和百葯之功,皆具甘味。

甘味葯有解毒的功效,可用於葯食中毒,如金銀花、綠豆、甘草、大豆等,亦為甘味。

某些甘味葯尚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可用於水腫脹滿。如茯苓、豬苓、薏苡仁等。

「能收能澀」,即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固表止汗、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固精縮尿、固崩止帶的藥物多具有酸味。

酸味葯多用治體虛多汗、肺虛久咳、久瀉腸滑、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崩帶不止等症。如五味子固表止汗,治體虛多汗;烏梅斂肺止咳,治肺虛久咳;五倍子澀腸止瀉,治久瀉腸滑;山茱萸澀精止遺,治遺精滑泄;赤石脂固崩止帶,治崩帶不止等。

酸味葯還有補肝的作用,用治肝虛證。如酸棗仁味酸,滋補肝血,寧心安神,用治心肝血虛,心神不安;白芍味酸,養血斂陰,柔肝平肝,用治血虛攣痛,肝陽眩暈。又酸味葯尚能斂陰生津,促進津液化生,即有酸能生津的作用。如烏梅味酸,酸能生津,用治內熱消渴;五味子味酸,生津止渴,用治內熱消渴,津傷口渴;木瓜味酸,生津止渴,用治胃津不足,舌乾口渴等症。

「能泄能燥能堅」,即具有清泄火熱、泄降氣逆、通泄大便、破泄結聚、燥濕、堅陰等作用。清熱泄火、降逆止嘔止呃、通利大便、破氣散結、破血消癥、苦溫燥濕、苦寒燥濕、瀉火存陰葯多具苦味。

苦味葯多用治熱證、火證、喘咳、嘔吐、呃逆、便秘、氣結、癥瘕、寒濕、濕熱、陰虛火旺等證。如黃芩、梔子清熱瀉火,用治熱病煩熱;杏仁、葶藶子降氣平喘,用治氣逆喘咳;半夏、陳皮降逆止嘔,用治胃逆嘔吐;沉香、柿蒂降逆止呃,用治氣逆呃逆;大黃、蘆薈泄熱通便,用治熱結便秘;枳實、青皮破氣消痞,用治氣結痞滿;水蛭、虻蟲破血消癥,用治瘀血癥瘕;蒼朮、厚樸苦溫燥濕,用治寒濕阻滯;龍膽草、黃連苦寒燥濕,用於濕熱互結;知母、黃柏瀉火存陰,用治陰虛火旺等證。

「能下、能軟」,即具有下通便,軟堅散結的作用。瀉下或潤下通便及軟化堅硬、消散結塊的藥物多具有鹹味。如芒硝泄熱通便,潤下燥結,用治實熱積滯,大便燥結;海藻、昆布軟堅散結,化痰消腫,用治痰氣互結,瘰癧癭瘤;水蛭軟堅散結,破血消癥,用治氣血凝聚、癥瘕痞塊等證。

鹹味葯還能入血分,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如玄參、水牛角、大青葉、青黛、白薇等均能入血分,有清營涼血,解毒消斑之功,同用可治熱入營血、斑疹吐衄等證,都是鹹味葯。故不少入腎經的成味葯如鹿茸、紫河車、海狗腎、蛤蚧、肉蓯蓉等,都具有補腎壯陽,益精生血的功效。同時為了引葯人腎經,增強補腎作用,如知母、黃柏、杜仲、補骨脂、巴戟天等藥用鹽水炮製就是這個意思。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