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鼻炎不治 可能誘發中耳炎

鼻炎朋友要注意,鼻炎拖著不治,可能發展成中耳炎。

鼻炎給患者帶來呼吸、嗅覺困難。鼻炎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療,否則可能會發展成中耳炎,給患者帶來更多疾病困擾。

鼻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容易變成中耳炎,因為鼻子和耳朵通過咽鼓管相通,正常人這一管道在吞咽、打哈欠、打噴嚏等動作時開放,以保持中耳腔與外界壓力的平衡,有利於鼓膜的振動及聲音的傳導。

咽鼓管咽口位於鼻咽側壁,距下鼻甲後端約1至1.5厘米,當下鼻甲腫脹或肥厚時壓迫咽鼓管影響咽鼓通氣和引流,中耳腔的空氣逐漸被粘膜吸收,而外界氣體不能及時進入鼓室,鼓室內形成負壓,引起中耳粘膜血管擴張、瘀血,使血管壁滲透性增加,鼓室內積液,出現聽力下降、耳鳴、悶塞感等癥狀,形成分泌性中耳炎。

另外,細菌經咽鼓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腔的感染,可導致化膿性中耳炎的發作,表現為劇烈耳痛、耳鳴等癥狀,如果治療不及時,可造成鼓膜穿孔、耳朵流膿。

鼻炎經常伴隨感冒一起發作,產生鼻塞、鼻癢、流鼻涕等癥狀。鼻炎患者平時應注意加強體育注意環境衛生,禁食辛辣、煙、水族魚腥食物,並及早治療,避免鼻炎併發症的發生。

急性鼻炎。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稱「傷風」、「感冒」。主要由鼻病毒、腺病毒、冠狀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起病時患者鼻內先有乾燥感、異物感或灼熱感,繼而出現逐漸加重的鼻塞,夜間較為明顯,打噴嚏,頭痛,流清水樣鼻涕,後變為黏液膿性,說話時呈閉塞性鼻音。最重要的是伴有疲勞、頭痛、畏寒、食欲不振甚至發熱等全身癥狀。

慢性鼻炎。由急性鼻炎反覆發作或治療不徹底引起的,或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如貧血、結核、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障礙等。主要癥狀是鼻塞,呈間歇性、交替性或持續性,寒冷時加重,鼻涕多為黏液膿性,有時不易擤出。由於患者鼻子不通氣,長期用口呼吸和鼻涕的刺激,易產生慢性咽炎、喉炎等。

藥物性鼻炎。不少患者不經專科醫生檢查診治,自行購葯治療,以致濫用滴鼻葯造成藥物性鼻炎。全身用藥引起鼻塞的藥物主要有某些抗高血壓葯、抗交感神經藥物、抗乙醯膽鹼酯酶藥物、避孕藥物等。持續性鼻塞越來越重,藥物治療的效果越來越差,且可伴有膿涕、頭痛、頭暈等症。

乾燥性鼻炎。鼻腔內乾燥不適,鼻涕減少,形成痂塊,極小的損傷(如擤鼻、咳嗽、打噴嚏等)即可引起鼻出血,由於鼻內乾燥誘發癢感,患者常喜揉鼻或挖鼻。

過敏性鼻炎。它和感冒癥狀很相似,是鼻腔黏膜的變應性疾病,其癥狀主要有鼻癢、打噴嚏、流清涕、鼻塞,可伴有眼癢、流淚、眼紅和灼熱感等,具有突然發作和反覆發作的特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