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下尿路盆底疾病專欄】脊髓休克(spinal shock)期對膀胱下尿路功能的影響

編者按

「下尿路盆底疾病專欄」第三期如期與您相約!上期闡述了脊髓損傷對膀胱下尿路的影響,本期主題:脊髓休剋期對膀胱下尿路功能的影響。脊髓休克發生於嚴重脊髓損傷後,可能會誘發尿瀦留、無意識排尿等,臨床又該如何防治此類併發症呢?

要點

脊髓休克(spinal shock)指的是脊髓突然橫斷失去與高位中樞聯繫,斷面以下脊髓暫時喪失反射進入無反應狀態,也稱為脊休克。對於泌尿系統來說,排尿反射喪失將會導致泌尿系感染、結石等系列問題。對於膀胱下尿路,尿瀦留最常見,導尿為其必要手段。導尿管插入有無意識排尿,通常伴隨下肢深腱反射(DTR)恢復而出現。完全性骶上損傷脊髓休克通常6至12周,也有長達1-2年。不完全骶上病變持續時間較短,甚至某些情況下僅持續幾天。

上一周的內容中我們闡述了脊髓損傷對膀胱下尿路的影響,而在嚴重脊髓損傷後,可能會出現一段「脊髓休克」(spinal shock)時期,即脊髓節段在損傷水準及以下的興奮性降低。

在損傷脊髓節段以下,將出現反射活動消失和鬆弛性肌肉麻痹。脊髓休克包括自主活動和軀體活動受抑製,膀胱是無張力疲軟的。影像學上膀胱輪廓光滑,沒有小梁形成。如果無既往手術史或無潛在的胸腰段和交感神經損傷,膀胱頸通常是閉合併有功能的。平滑肌性括約肌處於功能狀態,在橫紋肌性括約肌處可記錄一些肌電活動,且最大尿道閉合壓力雖低於正常水準但外括約肌的平段仍然有維持,正常防護反射(充盈期橫紋肌性括約肌反應)消失,也沒有隨意控制。由於括約肌張力仍然存在,除膀胱嚴重過度擴張外導致充盈後漏尿,尿失禁通常不會發生。

在進展期病變中,應儘可能保持膀胱低充盈壓,並避免任何可能損害低充盈壓的操作。尿瀦留是常見癥狀,導尿是解決這個癥狀的必要手段。雖然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此階段間歇性清潔導尿(CIC)是一種很好的和首選的管理方法,但Lloyd及其同事(1986)報告了自己及他人經驗,表明此階段留置小口徑導尿管或恥骨上造瘺並沒有差異。

如果遠端脊髓完整,僅與高級中樞隔離,通常會出現反射性逼尿肌收縮能力恢復。起初這種反射活動很難持續並隻產生低壓性改變,但這種無意識收縮強度和持續時間會逐步增加,從而產生無意識排尿,常伴膀胱排空不全。這種反射性膀胱活動的恢復,通常表現為導尿管插入的間期有無意識排尿,並伴隨下肢深腱反射(DTR)恢復而出現。完全性骶上脊髓損傷中脊髓休克通常持續6至12周,但也有持續長達1或2年。在不完全骶上病變中持續時間較短,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僅持續幾天。

編譯摘自:

Campbell-Walsh urology 11th,1771頁

圖片源自:

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q=spinal+shock&FORM=HDRSC2

專家簡介

江海紅

·碩士研究生導師

·臨床研究部副主任

2000年臨床醫學專業畢業於重慶第三軍醫大學(現陸軍軍醫大學),在該校先後攻讀完成了泌尿外科碩士及博士學位。美國 Cleveland Clinic,Glickman Urological & Kidney Institute 及Lerner Research Institute博士後,2008 年獲美國尿控及生殖重建學會年度特等獎,2010年美國泌尿學會基金會和基礎泌尿學會青年PI獎(一等),2012、2016 AUA 年會最佳論文摘要獎,2016 AUA年會全會演講和《 AUA News 》專刊採訪報導等榮譽。

主攻方向盆底及下尿路疾病,尤其是尿失禁與膀胱神經調控。開發微電調控弔帶, TVT-XO 自控微電弔帶技術等多項專利項目,主持關於尿失禁研究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浙江省衛計委新產品研發等多項課題研究。

現國內主要學術任職:中華預防醫學會盆底功能障礙防治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委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委會泌尿與內臟調控學組委員、浙江省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尿控及攝護腺疾病學組組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骶神經刺激系統產品審評專家。

在國內外泌尿等神經相關專業權威雜誌發表 30 余篇論文及專著章節。泌尿及交叉領域權威雜誌特約審稿人和基金評審人。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