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金逸影視業績連降背後:純電影院線是否還有生存空間?

純電影院線的生存空間到底還剩多少?

繼萬達電影、橫店影視之後,金逸影視同樣交出了一份慘淡的年報。2018年營收、淨利潤分別下降8.24%和25.29%,扣非淨利潤直接暴降四成,經營性現金流暴降六成。

影視行業中這3家主要院線公司的集體失落,或可看作是行業整體艱難的標誌。隨著萬達電影重組過會,電影投資業務即將並入,影視行業單環節玩家,幾乎只剩橫店和金逸。

院線公司們到底怎麽了?直接原因是銀幕增速遠高於電影票房增速,惡性競爭;行業原因是票補減少,管制收緊;根本原因是運營成本上升、議價空間下降,不斷壓縮利潤空間。

在行業都在追求全產業鏈的背景下,除了老牌巨頭中影、萬達,內容方華誼、博納、光線紛紛布局渠道,渠道商如貓眼則開始反攻上遊內容生產,於是,純院線公司在市場中的話語權只會越來越弱,將來最有可能的是,成為巨頭產業鏈中的一環。

業績連降,急速擴張

4月12日,金逸影視發布2018年報:營業收入20.10億元,同比下降8.24%;淨利潤1.58億元,同比下降25.29%;扣非淨利潤1.04億元,同比下降39.33%。

2018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1.67億元,同比下降59.39%。經營性現金流從2015年6億元下滑至此,“現金奶牛”已名不副實。

作為中國最早進入電影放映業務的民營公司之一,金逸影視2004年由廣州嘉峪房地產和廣州演出公司合資組建。2010年完成股改後,金逸影視數次衝擊,終於在2017年10月成功A股上市。

不過,從上市前後開始,金逸影視(002905.SZ)業績節節敗退。

當然,同行業上市公司們的業績,也都好不到哪兒去。

院線業績整體下滑的直接原因,乃是中國銀幕增速遠高於票房增速。僧多粥少,頭部公司業績受影響,也在所難免。

2018年全國新增銀幕9303塊,銀幕總數達到60079塊,2018年銀幕數量同比增長18.32;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609.76億元(含服務費),同比增長9.06%。

2018年,金逸影視新建22家直營影城;截至2018年底,公司擁有390家已開業影院,銀幕2403塊;其中,直營影院165家,銀幕1167塊。

公司2018年完成票房27.73億元,同比下降1.61%,在全國院線中仍然排名第七。

2018年橫店影視新開影院52家,創歷史新高,萬達電影雖然放慢了新開速度,但銀幕同樣增加了大幾百塊——銀幕數量的過快增長,為行業埋下了風險隱患。根據規劃,2020年全國銀幕總量將達到8萬塊。

除了電影票房整體增速放緩,影視行業的經營環境,也極大地影響了行業的業績預期。

比如說,春節檔及國慶檔,各大製片方聯合提出票價不低於19.9元,單片票補不超過50萬張;另外,從去年開始,電影票可以“退改簽”了。

賣品和廣告業務雙雙下滑

金逸影視在年報中披露,其單影城產出892.47萬元、單銀幕產出131.00萬元、單座位產出0.80萬元,分別比全國水準高出65.01%、41.51%、11.11%。

但是,公司近年運營指標不斷下滑,乃是不爭的事實。

2017年,公司單影城產出1102.52萬元、單銀幕產出164.94萬元、單座位產出1.01萬元,全線下滑。

與金逸影視情況相似,整個行業的運營效率都在不斷下滑。數據顯示,萬達電影2014年的單銀幕產出為260萬元,此後逐年下降,2017年僅為161萬元;斑馬消費測算發現,橫店影視2018年的單銀幕產出約為110萬元,較2017年大約減少了10萬元。

隨著電影院線的不斷建設,以及電影票房增速的持續放緩,預計整個行業的低效率運營將成為常態。

電影放映業務不賺錢的狀態將會進一步惡化,那麽,院線公司最終靠什麽盈利?此前,萬達電影(002739.SZ)靠爆米花掙錢,金逸影視的廣告業務做得好。

但如今,金逸影視的賣品業務和廣告業務雙雙下滑,成為公司業績下滑的重災區。

2018年,公司賣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60億元,同比下降14.64%,廣告業務1.90億元,同比下降36.39%。賣品業務和廣告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53.06%和99.48%,是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

放映業務持續不賺錢,賣品和廣告業務業績大幅下滑,金逸影視如何自救?

電影行業都想做全產業鏈

在【製片-發行-院線-影院-觀眾】的電影生行業態閉環中,單環節的玩家已經越來越少了。

中影(600977.SH)、萬達是行業中的頂級全產業鏈玩家,國營和民營的代表。

十大院線,中影佔了3家;2018年票房排名前25的電影,超過10部是中影主控;中影在電影圈的實力,無人能比,甚至其他電影公司的掌舵人,大部分也來自中影。

萬達電影是影視圈首家百億規模的企業,如今萬達影視注入萬達電影在即,更是如虎添翼。

原來的內容生產者,近幾年都在下遊分發渠道布局,華誼兄弟(300027.SZ)推出華誼院線,博納為了強推院線業務,甚至不惜犧牲短期的公司基本面,光線傳媒(300251.SZ)前幾年則搭上了貓眼的快車。

不僅如此,漸漸強勢的渠道商,也開始搶一塊內容的蛋糕。獨立發展的貓眼(01896.HK),不僅成為最大的票務分發平台,近年在內容端強勢布局,成為最大的國產片主控發行方。

跟不上節奏的,只能掉隊,比如說此前專攻內容的華錄百納(300291.SZ)。

院線公司因為牢牢把控2C第一線,在生態中仍然佔有一席之地。不過,隨著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誰都知道,生存空間只會越開越小。

院線上市公司們早已感受到危機,紛紛布局上遊,涉足影視投資和發行。

但是,最少就目前來看,難以成為其競爭力之一。橫店影視、金逸影視類似,每年電影發行業務產生營業收入小幾千萬,至於盈利情況,則無從得知。上海電影(601595.SH)年初因投中了《流浪地球》怒刷一波存在感,最終大家也發現是個特例。

所以,院線公司們能夠做的,可能是加速投入巨頭們的懷抱。

聲明:斑馬消費作品均為原創,著作權及與之相關的合法權益歸本公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斑馬消費使用的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不作為商業用途,若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絡。

斑馬消費在各平台發表的內容如侵犯個人及公司合法權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及時處理。

期待您在微信公眾號、雪球、界面、摩爾金融、今日頭條、新浪財經、同花順、東方財富網、百度新聞、UC頭條、ZAKER、紅板報、觸電新聞等平台關注“斑馬消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