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天雨季濕氣重,需謹慎

夏季的氣象陰晴不定,時而下雨時而轉晴,而氣溫的一冷一熱倒是把空氣中的濕度升到最高,身體感受著空氣中的外濕,體內也不安定的滋生著內濕。濕邪會很旺盛,所以祛濕顯得尤為重要。

濕在中醫裡又叫「陰邪」,而脾為至陰之臟,喜燥惡濕,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如果長夏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濕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濕邪的侵入。

中醫認為,脾臟能調節人體的水準衡。脾喜歡乾燥,不能過於濕潤,如果脾很健康,脾臟機能運作良好,調節水濕功能正常,那麼體內濕度就不會致病。反之,濕氣太重致人生病。那麼體內濕氣重,會有那些癥狀呢?

內濕又有寒濕和熱濕之分,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情況。平時脾胃虛寒的人就容易患上寒濕,會引起腹脹腹瀉、手腳冰涼、大便多而青稀不成形、易感冒、舌苔白膩等不適的病症,甚至還可能引發水腫,所以這個類型的人身材都是白胖型的。而濕熱的朋友們大部分都是因為陰虛陽亢,會出現偏瘦、口渴、躲飲多食、大便黏膩、舌苔黃膩等情況。濕氣重讓體內氣血不通,四肢關節感覺酸漲、疼痛,甚至不能動彈,有些人因此得關節炎,一到潮濕季節、下雨氣象就特別不舒服。有些人濕氣重會表現在皮膚表層,比如頭皮出油,臉部很油。還有些人會長濕疹,背部長痘痘,手足長癬,都有可能是因為濕氣重了。

1.煮祛濕粥。薏米、土茯苓、陳皮等各種祛濕天然食品、藥材,可以煮各種祛濕粥,溫和、效果好。比如蓮子扁豆薏米粥,可以健脾和胃,對於脾胃虛弱、食慾減退的人群非常適合。

2.少吃油炸辛辣食物、少喝冷飲。注意飲食健康,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會造成胃脹,油炸食品會加重關節或皮膚的發炎癥狀,因此重口味、油膩食品不宜多吃。清淡少鹽,可以幫助腎排水。冷飲不要喝得太頻繁,寒冷水果也要少吃,比如西瓜、梨等。

3.運動出汗、少吹冷氣機。運動出汗是直接的物理祛濕方法,直接排出體內濕氣。試試跑步、游泳、瑜伽,每天適當運動一會,打通體內氣血循壞,增強水分代謝能力,改善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雖然氣象炎熱,也要少吹冷氣機,一整天不間斷吹冷氣機,強製皮膚不出汗,會擾亂身體水分代謝的能力。

如今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很多人都染上了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運動量少、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酗酒、機體長期潮濕等,這些都會導致脾胃的運化功能失常,因而會發生濕邪內鬱。適當運用祛濕方法讓身體更能順應季節和氣象的變化,保持健康,輕鬆度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