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濕氣乃萬病之源,中醫教你如何排濕祛濕!

說到養生,濕氣永遠都是被談論得最多的熱門話題之一, 現在的人肉吃得太多,菜吃得太少,運動量又減少,身體就會出現陰盛陽虛,濕邪內鬱,濕氣又被稱為「萬惡之邪」,那我們該怎麼樣來排毒解濕呢?


什麼是濕氣?

在中醫裡濕氣實際就指自然界的水濕之氣,和水是一門同類的。我們常說的霧、露、雨、雪、霜,還有在地的水、冰、泥濘、人體各種精液和分泌物,這些都屬於濕的範疇。中醫有六氣之說,風、寒、暑、濕、燥、火,六種自然界的氣候因素,而濕就是這六種氣候因素中的一種,它是我們人類和萬物生長的一個必要的條件。舉一個例子,氣象陰雨連綿,水濕泛濫的時候,植物就會爛根敗葉,人體也是一樣,如果濕氣過盛的時候就會導致疾病,我們管這種濕叫做濕邪。



濕氣的嚴重危害?

濕邪侵犯人體的時候比較隱蔽而且緩慢,常常不引起人的注意。一旦我們都已經注意到自己身上濕氣較多的時候,這時濕邪已經比較深了,過去有專家曾經做過調查,中醫的六十多種內科疾病中大概有五十多個症形都與濕邪有關係。比如我們現在常見的糖尿病、高血壓、肥胖、高血脂脂肪肝,還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代謝綜合症、心腦血管疾病都與濕邪有關係,過去中醫說胖者,胖人多氣虛,有痰濕體質就是往往和濕邪有關係。還有像我們常見的一些消化系統的疾病,比如慢性胃炎,反應性食管炎,還有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呼吸系統的哮喘,還有耳鼻喉科的過敏性鼻炎、咽炎這些疾病,包括婦科一些疾病,婦科的帶下症,就是像陰道炎這些帶下比較增多的疾病也和濕氣有關係。



什麼情況下會感染濕氣

一般來說濕氣有兩種,一種是外來的,外濕。還有一種叫內濕。外濕和我們的氣候環境有關係,如氣象潮濕或久居濕地等情況感受濕邪由我們的肌表和口鼻而入侵犯人體,這是外來之濕。還有一種叫內濕。內濕多由於我們脾胃功能,脾胃功能不好,我們常說人的脾胃是主運化,一個運化水谷精微,還有運化水濕,如果脾胃功能較差,就會導致水濕在體內的產生,這個我們叫內濕。


判斷濕氣過重的四點方法

一、看體型

中醫中有一句俗語,叫「瘦人多相火,肥人多痰濕」。濕氣進入到體內,會影響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降低脂肪燃燒效率,從而導致肥胖。過多的濕氣滯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濕的負擔,並且嚴重的人還會呈現出下肢水腫等癥狀。

二、看舌苔

正常人舌苔一般是舌質是淡紅的,苔是薄白苔,比較乾淨,但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舌體特別胖大,有很多齒痕,那這種情況下多半就是感染濕邪了。我們面色也可以看出來,比如面色非常黃,晦暗,又氣又的時候油垢比較多,還有的人有眼袋,早晨起來眼瞼是浮腫的,通過這些面向和舌苔我們也可以注意到是不是有濕氣。

三、食欲不振

經常感到口裡發黏或者發甜,在漱口和刷牙的時候常常感覺到噁心,嗓子裡有東西,吐也吐不出來,黏黏的,咽也咽不下去,吃飯的時候食慾特別差,不想吃東西,一點食慾都沒有,還有的人會表現食慾很強,可是吃完以後肚子很快就覺得很脹,飽脹感,這些都是濕邪的表現。

四、大便不暢

我們可以注意一下自己的大便,有濕氣的人大便往往就是說它比較軟,不成型,或者它成型,但是就是解完了以後粘馬桶,不用水很難沖乾淨,還有些女性有的時候帶下增多,白帶增多,這個也是濕氣過多的表現。


3招教你去除體內濕氣

第1招:越懶越要運動,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飲食清淡適量,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第3招:避開濕氣的環境,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