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小豆子真能治失眠?

最近,飽受失眠困擾的李阿姨精神好多了。我們看到,她只是耳朵上貼了個小豆子。她說,多虧了耳朵上這個豆子,這叫耳穴壓豆!自從做了耳穴壓豆,跟睡不好覺的老毛病說再見了。

說到耳穴壓豆,那可有一段歷史了。

古人稱「失眠病症」為「不得寐」。《黃帝內經》中提到,「厥氣客於五臟六腑,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陷,不得入於陰,陰虛,故不暝」。

古代醫家發現耳朵與人體的臟腑經絡有著密切的聯繫,通過對耳廓的大小、形態、顏色及厚薄的觀察,可以大概了解臟腑功能情況。耳穴就是分布於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應點、刺激點。

這一理論,現代科學也進行了研究。

1958年法國醫學博士P.Nogier發現並提出耳廓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圖,也就是說耳廓表面與人體經絡、臟腑、組織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溝通的部位是脈氣所發和轉輸之處。

當出現失眠時,在耳廓上的相關穴區出現反應,通過對耳廓上相應位置的治療,可以達到改善失眠的作用,這就是耳穴療法的由來。

耳穴壓豆是根據「耳針」的原理,在耳廓穴位上貼壓各種葯豆,使局部產生酸、麻、脹、痛等刺激反應,通過經絡傳導,調整臟腑氣血功能,從而改善睡眠質量。巧妙的是,耳穴壓豆中用到的葯豆,多採用表面光滑的小顆粒植物種子,如王不留行籽、綠豆、高粱、小米等。

據北京按摩醫院楊凇然護士長介紹,耳穴壓豆治療失眠有很多藥物比不了的優勢。

首先,耳穴壓豆治療成本低,大部分患者都能接受。其次,耳穴壓豆治療期間,患者可自然入睡,晨起精神清爽,沒有使用鎮靜類藥物後的昏沉感和依賴性以及其他副作用,被群眾稱為綠色療法。

再次,耳穴療法的治療用時很短,患者可自行按壓,每日3-5次,每次每穴0.5-1分鐘,3-7日更換一次,雙耳可交替使用,即便是上班一族也不必為時間不夠所煩惱。

不過楊護士長溫馨提示,耳穴療法看上去很安全,不吃藥,不打針,操作簡便,但非專業人士自己嘗試卻未必有效。因為耳穴療法的效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只有在辯明病症,找準穴位的情況下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這一療法還是需要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才能奏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