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區分普通皮炎和真菌感染?

近期,有不少病人反映稱身上有皮癬,且瘙癢明顯。在藥店購買外用藥物使用後,一部分病人癥狀減輕,一部分人卻癥狀加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因為民間說的皮癬,很大部分是皮炎,少部分是體癬。一律用達克寧、皮炎平、丹皮酚等當萬能葯外塗,當然不行,有時甚至越塗越壞。

皮炎和體癬,非專業人士一般不易鑒別,但用藥區別就大了。


夏季皮炎多見於軀乾、四肢,尤其小腿伸側,出現劇烈瘙癢的話,搔抓後會出現抓痕、血痂,久之皮膚粗糙增厚,氣象轉涼後可自然減輕或消退。這種病可每年於該季節時反覆發生,外用爐甘石洗劑一般效果比較滿意。



還有一些最常見的皮炎,首先是痱子,多見於頭、面、軀乾和皺褶部位,主要見於兒童。分白痱、紅痱、膿痱、深痱。除高溫和高濕度外,可能與皮膚表面大量繁殖的微球菌有關。所以經常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常用乾毛巾擦汗或用溫水洗澡後撒布痱子粉有效。


其次是擦爛紅斑,又稱摩擦紅斑,主要由於皺襞處皮膚之間的相互摩擦,再加上溫熱、潮濕及汗液浸漬等刺激所致。常見於肥胖嬰兒頸部和耳後皺襞處及肥胖成人的腋窩、乳房下、腹股溝、陰股部皺襞、臀間溝、指趾間。有時會繼發真菌和細菌感染。如有糜爛滲液時,先局部濕敷,待乾燥後改用霜劑。建議患者要注意保持局部乾燥,避免肥皂和熱水的刺激。


第三是夏季瘙癢症,最初無明顯皮疹,單純瘙癢,後期可見搔抓而致的抓痕及皮膚粗燥增厚。



而夏天容易多發的真菌感染有手癬、足癬、股癬、體癬、面癬等。其發病與機體的抵抗力密切相關,糖尿病、消耗病的患者較易患病。常呈花環狀、地圖狀,形狀比較特殊。錯用激素軟膏外塗後癬的面積會逐漸擴大。


建議市民加強室內通風散熱措施,使周圍環境不過於潮濕,溫度不過高;衣服宜寬大,便於汗液蒸發,及時更換潮濕衣服;避免搔抓,防止繼發感染;經常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常用乾毛巾擦汗或用溫水洗澡後撒布痱子粉。體癬的預防關鍵在於對原有的手足癬等進行積極的治療,盡量避免和其他患者,包括與有癬病的動物密切接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