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拯救不開心:抑鬱症複發幾率高做好防止很關鍵!

近年來,抑鬱症越來越多的被提及。從各類名人的相關報導,到朋友間的嬉笑怒罵「抑鬱」了,我們對抑鬱的了解也越來越多。抑鬱的人總是不開心,就算臉上帶著笑容,內心也是悲傷的。面對抑鬱症,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抑鬱症是怎麼來的?

抑鬱症是一種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且具有高發、高複發特點的心境障礙。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確,但以下這些可能誘發抑鬱症:

◆ 特定腦區神經遞質的改變:目前公認的發病機制為神經遞質減少(比如大腦中特定腦區5-羥色胺),這導致神經元間資訊傳遞失靈,從而引起快樂感消失。

◆ 個人的性格因素:比如不善人際交往、沉默寡言、遇事消極等。

◆ 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這也是誘發抑鬱症的主要因素,比如親人去世、罹患重病、遭遇重大挫折等。

出現這些問題,就要注意啦!

最近感覺心情低落、興趣減少、什麼事兒都提不起精神,這到底怎麼了?哪些癥狀需要提高警惕呢?

◆ 情緒低落:心情不好,高興不起來,嚴重時心情沉重、悲傷。好像被烏雲籠罩,眼前一片灰暗,壓抑而痛苦。對前途失望,看不到出路(絕望);對改變糟糕的現狀沒有信心,認為情況無法好轉,對治療也沒有信心(無助);認為自己毫無價值,一無是處,是個無用的人,只會拖累別人,對家庭和社會都是累贅(無用)。

◆ 精力減退:身體疲乏、容易勞累,嚴重時少語、少動,閉門不出,臥床不起。

◆ 興趣減少: 對工作、生活、娛樂、求知、衣食、打扮等多方面的興趣下降。嚴重時無法感受到快樂,生活中似乎沒有值得期待的事情。

◆ 自我評價過低,消極思維:認為自己毫無價值,一無是處,只會拖累別人,對家庭和社會都是累贅(無用)。對自己以往的輕微過失或錯誤過分嚴重的責備,甚至認為自己是千古罪人。

◆ 認知功能下降:覺得自己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腦子變笨了,工作效率降低,完成工作吃力。思維聯想速度慢、思考能力變差。

◆ 焦慮癥狀:對自身的健康、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問題感到憂慮不安,認為病情嚴重,不易治療;認為情況壞到無法挽回,為此坐立不安、唉聲嘆氣、惶惶不可終日,即使多方勸解也不能消除。常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疑病觀念。

◆ 性慾改變:性慾減退。

◆ 睡眠障礙: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

◆ 思維遲緩: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

◆ 身體發生變化:食慾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

◆ 有死亡的念頭: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

上述前3條癥狀為抑鬱症的核心癥狀,其餘均為附加癥狀。滿足特定的癥狀組合,且持續2周以上,醫生就可基本判定患者得了抑鬱症。當上述癥狀出現的時候,人們應該給予重視,及時到精神和心理科就診。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上述癥狀不一定出現在所有的抑鬱症患者身上,大部分中輕度抑鬱症患者只存在上述的少部分癥狀,而有些癥狀只會出現在重度患者身上。

怎樣防止抑鬱症複發呢?

為了防止病情複發,除了按照醫囑足程足量服藥,定期複診進行鞏固治療以外,也可以從自身出發,做一些改變。比如,要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不良生活事件對自身的影響,總結適合自己的情緒調節方法學會自我調節。

◆ 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良好的睡眠習慣,保證充足優質的睡眠;良好的飲食習慣,既不暴飲暴食,也不過度節食;控制酒精的攝入,俗話說「借酒消愁愁更愁」;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因為運動可以改善情緒。

◆ 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一個人若無興趣愛好,則生活單調,枯燥無味。有豐富的愛好可以讓自己保持愉悅,在遭遇不良生活事件時也更容易讓自己從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

◆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結交知心朋友。當發生不良生活事件時,有一個可以信賴的人幫你宣洩不良情緒是治療和預防抑鬱的重要保證之一。

◆ 恰當評估自己的能力,明確自己的價值和目標。

抑鬱症並非不治之症,但它給患者造成的傷害確實難以磨滅的。希望每個人都能了解一些關於抑鬱症的常識,及時發現異常的情緒並向專科醫生求助,將疾病帶給人們的痛苦和傷害降至最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