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羲之的七個兒子,除了王獻之為何沒有一個能成大器

文/賴正直

本文系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王羲之晚年曾給益州刺史周撫寫信道:“吾有七兒一女,皆同生。”意即其有七個兒子、一個女兒,都是妻子郗璿所生。《晉書·王羲之傳》也說王羲之“有七子,知名者五人。”知名者五人即王凝之、王渙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不知名者二人,為王玄之、王肅之。據郭廉夫《王羲之評傳》考證,其排序為:長子王玄之、次子王凝之、三子王肅之、四子王渙之、五子王徽之、六子王操之、七子王獻之(對王玄之、王凝之、王獻之的排序已有定論,其余四子的排序則難以確考,存在爭議)。其事跡分別如下:

一、長子王玄之

王玄之,字伯遠,王羲之的長子,工草書、隸書。王玄之曾參與父親羲之主持的蘭亭集會,有帖傳世。其在蘭亭聚會所作詩一首:“松竹挺岩崖,幽澗激清流。消散肆情志,酣暢豁滯憂。”王玄之娶妻何氏,婚後不久病逝,身後無子,以其弟凝王之之子王蘊之為嗣。

二、次子王凝之

王凝之,字叔平,王羲之次子,亦工草、隸。歷任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其妻為謝奕之女(謝安侄女)、著名才女謝道韞。琅琊王氏世代信奉天師道,王凝之崇信尤甚。其任會稽內史時,隆安三年(399年)發生孫恩起義,攻入會稽郡,郡中文武僚屬請王凝之加強守備,王凝之不從,入內室焚香禱告後,出來對諸將說:“吾已請大道,許鬼兵相助,賊自破矣。”如此一來,會稽自然守不住,遂被孫恩所破。城破之際王凝之還認為同是天師道弟子的孫恩會對他網開一面,結果被擒住梟首。倒是謝道韞“聞寇至,舉措自若,命婢肩輿,抽刀出門,手殺數人,乃被執。”處事十分雄豪。謝道韞被擒後鎮定自若,與孫恩對答不落下風,孫恩為其氣勢所懾,未敢加害,將其釋放。

王凝之雖然號稱“有名”,實則迷信鬼道,荒廢世務,完全不似乃父的實乾之風。謝道韞一向不太看得起王凝之,據《世說新語·賢媛》載,謝道韞在回娘家時向家人吐槽王凝之,謝安安慰她說:“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惡,汝何以恨乃爾?”謝道韞答道:“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則有封、胡、羯、未。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這裡的“阿大”即指謝安,“中郎”指西中郎將謝萬,“封、胡、羯、未”分別是謝韶、謝朗、謝玄、謝川的小名。謝道韞的意思是說:“我們謝家人才濟濟,真沒想到王家差那麽遠,居然有王郎(王凝之)這樣的人!”後來果然不出謝道韞所料,王凝之的迂闊與荒唐,使其淪為千古笑柄。

王羲之好鵝

三、三子王肅之

王肅之,字幼恭,王羲之第三子。歷任中書郎、驃騎谘議。生平不詳,隻知其參加過父親王羲之主持的蘭亭集會,並有詩流傳於後,但不見法帖傳世。其在蘭亭集會上所作詩為:“嘉會欣時遊,豁爾暢心神。吟詠曲水瀨,淥波轉素鱗。”

四、四子王渙之

王渙之,字子高,王羲之第四子。善行、草書。宋黃伯思《東觀余論》雲:“王氏凝、操、徽、渙之四子書,與子敬書俱傳,皆得家范,而體各不同。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之得其勢,渙之得其貌,獻之得其源。”其中對王渙之的書法評價頗高。王渙之參加了蘭亭集會,有詩一首:“去來悠悠子。披褐良足欽。超跡修獨往。真契齊古今。”

五、五子王徽之

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善行書,如黃伯思所論,其書法有“得王羲之之勢”的評價,世傳書帖有《承嫂病不減帖》、《新月帖》等。亦曾參與蘭亭集會,有詩二首。歷任車騎將軍入伍、大司馬入伍、黃門侍郎,但生性高傲,任誕不羈,常懈怠公務,後來索性辭官,住在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

王徽之最有名士風范的事跡是在他隱居山陰時,忽然想起戴逵(住剡縣),連夜冒雪乘小船前往剡縣,走了一夜,即將到戴逵家,王徽之卻叫人將船開回去了。人問其故,答曰:“吾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魏晉名士的任誕與灑脫,在王徽之這裡表現得可謂登峰造極了。

灑脫的另一方面是不以工作事務為念,王徽之曾在大司馬桓溫手下任入伍,整天放浪形骸,衣冠不整,對工作不聞不問,桓溫雖然因其身份特殊且名氣大而沒有追究,但心裡很不喜歡他,於是把他調到桓衝的車騎將軍府擔任騎曹入伍,這是個事務性更強的崗位,但王徽之依然不改舊習,桓衝問他有多少馬,他說“我連馬是什麽東西都不知道,怎麽知道有多少馬?”桓衝又故意逗他說“最近馬死了不少呢”,王徽之答:“未知生,焉知死?”“未知生,焉知死”出自《論語》,本來是孔子反對“怪力亂神”的話,王徽之故意調侃經典,表達的是對桓衝所問問題的極端不屑。在這一點上,王徽之像極了他二哥王凝之。不過王徽之運氣好,沒碰上孫恩起義那樣的嚴重事件,否則兩人的下場很可能是相似的。當然,也可能是王徽之心裡還是有自知之明,早早就辭了官職,忘情山水,不像王凝之那樣去當左將軍、會稽內史之類責任重大的職位,故能避開險地,保全名聲。

六、六子王操之

王操之,字子重,工草、隸書,如前引黃伯思所論,其書法有“得王羲之之體”的評價,有《舊京帖》等書帖傳世。歷任秘書監、侍中、尚書、豫章太守等職。其妻賀氏(賀氏祖父為司空賀循),有王宣之、王慧之二子。

七、幼子王獻之

王獻之,字子敬,小名官奴,王羲之第七子。歷任揚州主簿、秘書郎、衛將軍長史、建威將軍、吳興太守,官至中書令,人稱“王大令”。自幼隨父學書,兼取法張芝,行、楷、草、隸皆善,尤以行、草知名,與其父王羲之並稱為“二王”。如前引黃伯思《東觀余論》,其書法被評價為“得王羲之之源”,所謂“源”,即本質、根本,意指王獻之繼承了其父親書法藝術中最具有本質性、根本性的內容,是最高的評價。王羲之諸子大多善書法,但唯有王獻之能達到與父親並肩的水準,只是由於唐太宗並不十分欣賞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在唐代之後未能像其父親那樣有大量留存。

王獻之

王獻之不僅書法水準比哥哥們高,在為人處事、風度氣質方面也勝於諸兄。《晉書·卷八十·列傳第五十》載,王獻之年少時嘗與五哥王徽之、六哥王操之一起去拜訪謝安,王徽之、王操之兩人滔滔不絕,吧啦吧啦說了很多家庭瑣事,而王獻之只是略微寒暄就不再說話。三人走後,謝安的門客問王氏兄弟優劣,謝安曰:“小者佳。”客問其故,安曰:“吉人之辭寡,以其少言,故知之。”可見謝安對王獻之極為欣賞,對其評價在其二位哥哥之上。又,《世說新語·雅量》載,王徽之和王獻之曾經同坐在一個屋子裡,屋內忽然起火了。王徽之急忙逃避,連木屐也來不及穿;王獻之卻神色安洋地叫來隨從,攙扶著再走出去,就跟平時一樣。世人從這件事上判定二王的高下,自然是王獻之的舉重若輕為高。

王獻之娶郗曇之女郗道茂為妻(郗曇即王羲之妻子郗璿的弟弟,郗道茂實為王獻之表姐)。但後來,王獻之被朝廷選中為新安公主(司馬道福,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女)之夫,被迫與郗道茂離婚。傳說王獻之深愛郗道茂,為拒婚用艾草燒傷自己雙腳,以致後半生常年患足疾,行動不便。儘管如此,朝廷依然無動於衷,王獻之只能忍痛休了郗道茂。此時郗道茂父親郗曇已死,離婚後只好投奔伯父郗愔籬下,未改嫁,鬱鬱而終。此事對王獻之影響甚大,王獻之臨終時按照天師道的道法進行首過(懺悔),說:“不覺有餘事,唯憶與郗家離婚。”王獻之生於晉康帝建元二年(344年),終於晉太武帝太元十年(386年),享年僅42歲,當於此婚姻不幸有關。

王獻之與郗道茂生有一女,名玉潤,可惜幼年夭折。與新安公主生有一女,名王神愛。晉安帝隆安元年(397年),王神愛被立為皇后(即安僖皇后),安帝追贈王獻之為侍中、特進、光祿大夫、太宰,諡號憲。不論生前死後,王獻之都是兄弟中官位最高的。

八、女王氏

王羲之有一女,名不詳,嫁謝瑛(謝玄之子),生謝靈運。據此,王羲之是謝靈運的外公呢~。

總體來看,王羲之的兒子們,除了王獻之,大多不成器。在王羲之最痛恨的政敵王述升任揚州刺史後,王羲之很不高興,對兒子們說:“吾不減懷祖,而位遇懸邈,當由汝等不及坦之故邪!”

王羲之的意思是說,我的才能並不比王述差,但王述的官位卻比我高,那是因為他兒子厲害!而你們這群王八羔子卻不爭氣!

“坦之”即王坦之,王述之子。號稱“江東獨出”,很有政治才乾,其曲意逢迎桓溫,實則與謝安相互配合,成功破壞了桓溫篡位稱帝的陰謀。王獻之雖以駙馬之尊得以官拜中書令,但幾乎沒有什麽值得稱道的政績事功,其固然以書法名傳後世,但在時人看來,其遠遠不及王坦之,至於王凝之、王徽之之流更是無法相提並論。這也難怪王羲之會有上述感慨了。

參考文獻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鳳凰出版社2007年版。

【唐】房玄齡:《晉書》,中華書局2000年版。

【清】嚴可均:《全晉文》,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郭廉夫:《王羲之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聶邦瑞:《書聖王羲之》,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年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