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面對多重競爭,複巨集漢霖能否守住Pre-IPO30億美元估值?

複星醫藥及複星國際上周發公告稱,複巨集漢霖已透過其聯席保薦人向香港聯交所提呈上市申請(A1表格),以申請複巨集漢霖H股股份於香港聯交所主機板上市及獲準買賣。

編輯 | C叔

排版 | C叔

複巨集漢霖成立於2010年2月,主要從事單克隆抗體藥物的研發,包括單抗類似藥、生物改良藥、創新型單抗以及抗體偶聯藥物等。

複巨集漢霖已發行股份總數為4.74億股,其中複星醫藥全資子公司上海複星新藥研究有限公司及上海複星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合計持有複巨集漢霖2.90億股股份,約佔複巨集漢霖已發行股份總數的61.093%。公告表示,複巨集漢霖H股股份的建議發售規模將不超過經擴大複巨集漢霖總股本的15%。

2018年年內融資兩輪,近6個月估值快速實現翻倍

2016年6月,複巨集漢霖完成了股改前的最後一次增資,引入專業投資者。清科投資、華蓋投資、華蓋醫療、方正韓投、新建元生物、益飛投資、東方創投等合計投資4000萬美元,複巨集漢霖投後整體估值約4.9億美元。

2018年至今,複巨集漢霖再次快速進行兩輪融資。今年1月,複巨集漢霖融資1.9億美元,投後估值約100億元。7月,再次融資約1.57億美元。複巨集漢霖投前估值約28億美元,投後估值29.5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00億元。估值在半年內實現翻倍增長。

第一款HLX01利妥昔單抗類似物即將獲批上市

臨床資金缺口擴大致不斷募資

公司管線擁有目前所有熱門的腫瘤靶點,從管線布局來看,公司將主要目標放在生物類似藥而不是1類創新藥,這也是公司與目前在港上市的幾家未盈利生物科技類醫藥公司的區別。

複巨集漢霖13個產品、1個聯合治療方案已完成22項適應症的臨床試驗申請,累計獲得全球範圍內27個臨床試驗許可(中國大陸17個,中國台灣3個,美國3個,歐盟、澳大利亞、烏克蘭和菲律賓各1個)。公司首個產品HLX01(利妥昔單抗注射液)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臨床3期試驗已完成,有望成為中國首個獲得監管批準的生物類似藥。

生物類似藥的開發到臨床過程極其耗費資金,一般來說一個生物類似藥產品從研發到上市成本都在億元以上,公司豐富的管線意味著巨大的資金需求。例如公司HX002曲妥珠單抗生物類似物的3期國際多臨床試驗,光對照組的藥物就花費3000萬。

從報表來看,公司研發開支在2018年前8個月已達到2.13億,而2017年臨床花費就有2.49億,隨著後續更多產品臨床試驗推進,公司資金需求也會繼續增長。從現金流量表得知,公司現金流入主要由籌資所得,也是公司今年不斷融資的原因之一。

公司招股書中介紹,募集的資金將用於後續開發,包括3個重磅生物類似藥、創新藥PD-1以及PD-1聯用療法。

公司一類新藥PD-1已失先手,

管線價值難以同日而語

目前國內PD-1競爭格局已基本清晰,雖然恆瑞PD-1在上周末爆出存在脫靶問題,但作為第一梯隊的君實、信達、百濟神州的PD-1都可能在短期獲批,佔據市場主導權。而默沙東在此前明確表態,明年的目標就是進一步降價以尋求進入國內醫保報銷目錄。對在PD-1這個1類新藥領域落後的複巨集漢霖,機會已經微乎其微,儘管公司調整策略轉向聯合用藥,但在2-3年後競爭激烈的國內PD-1領域已注定失去先手,PD-1產品已不具備大幅提升公司價值的可能,公司PD-1潛在價值也無法與君實、信達、百濟的PD-1相提並論。

同時,公司在研發過程,資本化研發費用形成的無形資產過多,未來如果銷售低於預期,則可能出現資產減值影響公司收益。將研發費高比例地資本化也是大股東複星醫藥的常用財務手法,與國內同類醫藥上市公司相比,複星醫藥的研發費用資本化比例最高,財務穩健性較弱,這與複星系資本運作的主業不謀而合。

身處生物類似藥紅海,估值能否承受壓力?

失去PD-1這個大產品先手的複巨集漢霖,在主攻的生物類似藥市場也將面臨重重考驗和不確定性。

原研藥廠家可能會選擇通過改進現有產品獲得新專利,從而延續獨佔市場的狀態。這樣一來生物類似藥將繼續面對無法上市的情形。公司在風險提示中進一步提及生物類似藥存在知識產權被訴訟而延誤進展的可能性,並提示因此支付巨額賠償的可能。

此外,原研藥廠也可能採用降價的方式維護市場份額,降低生物類似藥廠進入市場的機會,這樣生物類似藥廠就會因營收無法覆蓋先期產線和臨床的巨大投入而陷入虧損,最終進退兩難。

目前作為藥王阿達木單抗修美樂的原研藥廠艾伯維已經決定,在修美樂專利到期後在歐洲大幅降價80%,以謀求進入歐洲醫保繼續鞏固市場地位,一舉打垮生物類似藥對手。

與此同時,複巨集漢霖的主力產品必須直面一眾競爭者。在生物類似藥這片紅海裡,瞄準專利期的一眾跟風藥企即使成功推出產品,上市1-3年內也面臨價格體系崩塌的風險。相對糟糕的情況,企業無法從重磅產品中獲取足夠利潤,不僅前期的高額投資難以收回成本,一旦預期落空也會迎來股東用腳投票。綜合這些情況來看,產品上市未必意味著苦盡甘來,或許反而是崎嶇的開端。

此外,生物類似藥還須面對一個重要的政策不確定性風險,即未來是否會參與集采。此次4+7集中採購,市場已經充分領略了它的衝擊,主要標的接連大跌,投資者認定未來這些化藥企業將面臨盈利與估值的雙殺。那麽,隨著醫保資金越來越捉襟見肘,生物類似藥是否也將遭遇進入集采大幅降價的命運?而以生物類似藥單個產品動輒上億的前期投資,一旦因進入集采失敗而失去市場,藥企將面臨更加艱難的困境。此類情況一旦發生,將生物類似藥作為主要產品方向的複巨集漢霖能如何應對?市場又會如何重估公司的價值?複巨集漢霖在Pre-IPO 時的估值鋼彈30億美元,在今天,這或許已是它背負的沉重十字。

本文由公眾號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整理撰寫,如需轉載請聯繫C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