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千軍萬馬避白袍,七千白馬義從的不歸之路

公元528年10月陳慶之率領七千兵馬以護送元顥之名開始了北伐,創造了‘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戰,所向皆克’的北伐壯舉。但是卻在成功奪取洛陽之後功敗垂成,只能隻身狼狽回江南。

一北伐的先決條件

公元528年的北魏朝廷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河北有葛榮,山東有邢杲,關中有蕭寶寅,帝國的版圖四分五裂,內憂外患,北魏朝廷的局勢可謂是危如累卵。江南朝廷在此前的兩次較為成功的北伐‘恆溫北伐’和‘劉裕北伐’都是在北方政權的混亂瓦解的先決條件下選擇出兵的。

北魏朝廷為了平亂,將兵力分別派往了北,西,東三個方向。坐落於中央之地的洛陽就暴露在了南方梁朝陳慶之的刀鋒之下,洛陽就像一個桃子,在餐桌之上等待陳慶之和他七千白馬義從的采食。

而且,陳慶之北伐還打著擁立北魏宗室的名義,當時的朝廷剛剛遭到河陰之變,上下離心,權臣爾朱榮為了安全回到了晉陽,此時正在河北平定葛榮的叛亂。作為北魏宗室的吸引力對於當時的各地豪族們有著不俗的吸引力。

陳慶之的北伐從當時來看佔盡了天時

二為什麽是郅城?

展開中國地圖,中國南北分界線上有兩個地方對於偏安南方的江南朝廷不容忽視,一是荊州,二是淮河。荊州之餘南朝就像一把高舉的錘子,淮河流域之餘南朝就像一張盾牌。一旦中原有變就可以從荊州出發,隔斷關中與中原地區的聯繫。而一旦荊州被佔領,那麽敵人就可以順流而下直奔建康。這把錘子只要不被南朝攥在手裡那麽就極其容易被砸在頭上。淮河流域作為長江天險的戰略前伸也不容有失,只要喪失了作為戰略縱深的淮河流域,那麽南朝就只有一條長江可守,戰略回旋余地全無。荊州可攻可守,淮河易守卻難於攻擊。

看起來從荊州地帶發起北伐是優於從淮北地區出發的,那麽為什麽南梁還要從郅城出發呢

南朝的選擇是基於現實考量的。

1在當時河北和山東都有叛亂發生,北魏在短時間內是無法組織力量對陳慶之的後方攻擊的,但是作為起義軍的兩支力量在北魏朝廷的打擊下能支撐的時間不容樂觀(陳慶之出發時葛榮的主力已經被消滅,次年邢杲兵敗)所以留給南朝的時間視窗很短。

2自從南梁誕生以來北魏與南梁在淮河流域進行了多次交鋒,而在西部荊州地帶一直是小打小鬧,在北伐前不久梁朝還在淮河流域發起過渦陽戰役,陳慶之也參與其中,剛剛結束渦陽戰役的南梁主力部隊必然在淮河流域休整。就近抽調這支曾經與陳慶之並肩作戰的部隊北伐可以說是最為合適的選擇

三陳慶之的任務

兵貴神速 貴的不只是速度,更是速度給戰爭雙方帶來的時間差。

對於南梁來說他在荊州力量的缺乏需要時間來補足。那麽利用北魏宗室建立傀儡政權形

成緩衝帶以爭取時間便是最優選。受製河北與山東的北魏軍事力量,這支部隊必然只能是一支偏師,而且是缺乏後勤力量的偏師,那麽誰能堪當此大任呢?

在南梁匱乏的軍事人才中陳慶之脫穎而出。

用四個字形容陳慶之此人:又hong又zhuan。

陳慶之是作為皇帝寵臣出任軍事將領的,他深受皇帝信任,曾在渦陽戰事失利時宣稱有密詔激勵主將。而他作為軍事將領的生涯裡也多次以弱勢兵力進攻取得勝利,可見他是擅長進攻以弱勝強的優秀將領。

根據以上資訊我們可以得知梁帝任用陳慶之可以有效防止元顥在大功告成後與北伐將領合謀吞掉北伐成果,陳慶之長於以弱勢兵力進攻的特點正適合此次北伐的任務。

四戰役過程

528年十月陳慶之率領步騎七千一護送元顥之名開始北伐

529年四月至梁國,破丘大千三壘,大千請降,元顥稱帝雎陽,又於考城擊敗由元暉業率領的兩萬禦林軍,擒暉業。

五月楊昱帥七萬大軍進駐滎陽,城池久攻不下加之元天穆的支援部隊正在接近滎陽,在陳慶之激勵下梁軍將士終於在元天穆到來之前攻破城池。陳慶之又以三千騎兵背城攻擊元天穆,大破元天穆,至此北魏都城洛陽已近再無兵力可言。

魏帝出逃,陳慶之兵不血刃佔領了洛陽,至此階段北伐告一段落。接下來就要怎麽守住洛陽這座城池了。

史書記載“魏主之出,單騎而去,侍衛后宮皆案堵如故。顥一旦得之,號令己出,四方人情想其風政”作為北魏宗室,新的朝廷,元顥帶給了遭受河陰之變的北方士族一線希望,如果元顥操作得當那麽北魏各地必回隨風竟從,那麽洛陽就會發揮它首都的作用,迅速建立起一支政權。但是元顥很快的讓四方觀望之人失望了。元顥志得意滿,任用寵臣,日夜飲酒,朝野失望。並且元顥也對立下功勳的陳慶之內生嫌隙。

六月壬午權臣爾朱榮從晉陽出發,南下進攻洛陽。

那麽怎麽守住這座孤城?當時的陳慶之面對兩個問題;1 兵力不足,不滿萬人,對於即將面對的敵人顯得不足 2城內有大量的北魏遺民,數量十倍於北伐部隊,極有可能造成內亂。

應對以上情況,陳慶之決定向南梁求兵,元顥在得知這件事後懼怕南人的到來威脅到自己安全決定先下手為強,他搶先於陳慶之上表欺騙梁帝認為國家剛剛建立,眾心不安需要安撫,突然發兵會導致新生的政權不穩,希望梁帝暫緩進兵。梁帝在得到表文後命令在邊境準備支援的部隊停止前進。

外援在短時間內已經沒有了希望,那麽從內曾強凝聚力便是另外一個選擇。既然現在是困守孤城那麽在戰略設想中的傀儡政權的存在已無必要,陳慶之手下馬佛念就建議陳慶之殺元顥清除異己保證城內一心,消除後顧之憂。但是陳慶之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為什麽陳慶之在這兩個方向都沒有做出有效的選擇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時間。以上所有事情都是在短短的六月一個月裡所發生的。從南梁來的援軍從徐州出發,徐州到洛陽直線距離500公里,晉陽距離洛陽350公里,南梁多步兵,爾朱榮多騎兵。爾朱榮的速度必然快於南梁部隊加之元顥的上表遲滯了援軍的出發,這支千里之外的部隊是無法在爾朱榮攻擊時到達洛陽的。

另外一個選擇便是殺掉元顥,排除異己,增強守城時的凝聚力,這個方案看起來可行,但是一旦殺掉元顥這個‘皇帝’最先帶來的混亂,陳慶之在失去援立北魏和臣子名節的大義下(此時陳慶之是名義上的元顥臣子)是難以收服人心的,那麽他只會得到一個比之前更為離心離德的洛陽城。

元顥先是派出部隊佔據河內郡,但很快被爾朱榮攻破,爾朱榮攻擊洛陽,陳慶之佔據河北北中城,元顥佔據河南岸。這個安排可以看出陳慶之作為軍事將領的優秀,自己的兵力薄弱且機動性遠不如爾朱榮的騎兵,利用黃河天險作為防線可以避免自己側翼被包圍的風險,又在城池自己帶領精銳在黃河北牽製敵方主力的運動,讓元顥帶領傾向北魏的部隊在河南支援自己。史稱:陳慶之三日十一戰,殺傷甚眾。

爾朱榮陷入了窘境,他不像陳慶之只需要守住洛陽就好,他剛剛擊潰葛榮,獲得大片根據地,但是這些地方剛剛到手需要時間消化,他不能長時間消耗在洛陽這座孤城上,一旦北邊有事,爾朱榮將會一無所有。

命運此時向爾朱榮招手,河南有義士準備支援他渡橋。但是“及橋破,榮應接不逮,顥悉屠之,榮悵然失望”爾朱榮面對此情此景決定北還,待以後再來南伐。但是黃門郎楊侃和高道穆勸說爾朱榮製作木筏渡河攻擊元顥,不要撤軍,否則元顥將會從蘚皮之疾變為心腹大患。元顥負責的河南防線是陳慶之防禦的七寸,只有失去了元顥,那麽陳慶之就只是一支陷入死地的孤軍,被消滅只是時間問題。

爾朱榮命令製造木筏從馬渚西峽夜渡,襲擊顥子領軍將軍冠受,擒之,元顥軍隊聞風潰退,陳慶之只好向東逃竄,但是在爾朱榮的追擊下最終全軍潰散,陳慶之隻身逃回南梁。至此“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的陳慶之北伐落下了帷幕。

本文作者 :屯墾西路,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部門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