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朱元璋為什麽定都南京?有弊端但是好處更多

南京是四大古都之一,但定都南京者,多是偏安政權,被中原政權滅掉,比如六朝,南唐。對於這些歷史常識,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自然是知道的。那麽,問題來了,朱元璋是個比較“迷信”的人,忌諱太多,為什麽還要把國都定在南京?

這需要從朱元璋起兵說起。鳳陽人朱元璋投奔割據江淮的郭子興,後取而代之。而此時的元朝在北方實力還非常強大,紅巾軍劉福通縱橫中原,這意味著朱元璋初打江山時的地盤,注定要在江淮一帶。

朱元璋在江南有很多對手,比如東吳的張士誠,漢國的陳友諒,浙江的方國珍,蜀夏的明玉珍。這些勢力都在江南,朱元璋即使有心定都北方,在當時都是沒有條件完成的。而要在江南的群雄逐鹿中佔有戰略性優勢,就必須有一個具有高度戰略性的要地做國都。

南京,從哪個方面說都是最符合條件的,元朝稱為集慶府。集慶府右臨大江,左臨山險,三面環水,把山當成城,把江當成池,非常有利於步兵憑險據守。而且南京周邊經濟發達,可以提供大量軍需。

大將馮國用說的非常清楚:金陵城虎踞龍蟠,確實是帝王之都。我們應該先佔領金陵定鼎,然後分將四出平定群雄。朱元璋也是這個意思,公元1356年三月,朱元璋率軍攻下集慶府,改名為應天府。從“應天府”這個名字能看出來,朱元璋已做好了定都南京的準備。順天應人,舍予其誰!

朱元璋把自己的總部設在南京,無疑是正確的。在對江南幾股勢力的作戰中,南京的戰略性優勢非常明顯,張士誠、方國珍等人被朱元璋直接戰略碾壓。只有陳友諒讓朱元璋驚出一身冷汗,好在涉險過關。

江南基本被朱元璋平定,接下來就是北伐殘元。但凡事總要做最壞的打算,萬一北伐失敗怎麽辦?那就搞南北朝,守住江淮一線,朱元璋至少可以做南朝皇帝。就像宋武帝劉裕北伐失敗後,依然據守南京(建康),割據南朝。

謀士葉兌也說過:定國都於金陵,可以向南拓地,若向北拓地不利,可守江淮。以江南之財力,足以保證南朝半壁的安全。做好了這個戰略打算,南京之於朱元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北伐軍非常順利拿下元大都,順帝倉皇北逃。而此時,朱元璋對國都又有了很多種選擇。

但是,元大都北京首先排除在外,以當時形勢,朱元璋不可能遷都北京,這和他兒子朱棣面臨的形勢是完全不同的。朱棣遷都北京,是因為已對北元的戰爭中佔據主動。而殘元勢力往北後退,但依然保持著強大的戰鬥力,依然有能力打回大都,朱元璋不會冒這個險。直到1387年,朱元璋當了二十年皇帝,才在捕魚兒海之戰,徹底打敗北元主力。可以想見,在這二十年間,北元勢力有多強大。

朱元璋看中了北宋故都開封,在稱帝當年親自到開封跑一趟。開封的地理位置好,正處在帝國中間,進退自如。不過,開封有兩個劣勢,一是開封地處平原,只要過了黃河,開封就無險可守。北宋當年就是這麽玩完的。二,經過數百年戰亂,開封及周邊經濟發展不如江南,如果定都開封,就需要從江南調運大量錢糧北上,這筆成本是非常大的。 朱元璋還是看中開封的地位優勢,升為北京,1378年撤掉。

朱元璋又看中了西安。西安居關中險勝之地,憑高臨下,背山負河,易守難攻。朱元璋曾在1391年,讓皇太子朱標代自己來西安實地考察。朱標在西安還是發現了與開封相同的問題——經濟不如江南,定都西安,還要從江南退錢糧。朱標身體不好,回南京後沒多久就去世了。朱元璋要為繼承人的問題絞盡腦汁,六十多歲的他也實在沒有精力考慮遷都。

除了這些城市,還有一個城市讓朱元璋念念不忘,就是他的家鄉鳳陽。朱元璋稱帝後,升鳳陽為中都。朱元璋是準備遷都鳳陽的,鳳陽距離江南錢糧重地並不遠,運營成本不會太高。

朱元璋有個考慮。明初重臣多是鳳陽人,如果遷都鳳陽,這些大佬在鳳陽的勢力盤根錯節,不利於自己分化瓦解,穩固統治。這些人的厲害,朱元璋是非常清楚的,稍不有慎,就有可能被這夥人架空。最終,朱元璋放棄了遷都鳳陽的打算。

而國都留在南京,弊端有,但有利的條件更多。最重要的有三點,第一點前面講了,就是錢糧方便。二、地勢險要,最不濟也能割據南朝。三、朱元璋老了,他不想折騰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