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注意幾個小細節,隨手就能熬出秋季新高度的骨頭靚湯!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季進補十分合適,秋氣象溫開始降低,雨量減少,空氣濕度相對降低,氣候偏於乾燥,秋氣應肺,而秋季乾燥的氣候極易傷損肺陰,所以秋季養生要防燥。在此基礎上,每日喝一些湯能有效的養護身體,老少皆宜的骨頭湯可以說是一個好選擇。

骨頭湯需要的材料都是簡單易得的,操作起來也比較方便,只是也要注意一個小細節,以保證最後湯品的完美。不少家庭在熬製骨頭湯的時候喜歡直接將骨頭丟入鍋中熬煮就不再管它,最後煮出來的湯卻差強人意,有時候甚至還帶有一些肉腥味,難以下嘴。今天,小編就教大家一個熬湯的小方法,教你熬出乳白濃稠的骨頭湯。

首先要準備豬骨兩根,用清水衝去表面的雜質,血沫等,然後準備一個盆,放入冷的鹽水將清洗好的豬骨浸泡半個小時。這一步的目的是將骨頭縫裡的血沫浸泡出來,是熬湯前的一個小細節,許多人不知道這個小方法,導致煮湯的時候產生異味。準備白蘿蔔一根,切成小段備用,喜歡玉米的也可以換成玉米切段。骨頭泡出血水後再用清水將骨頭沖洗乾淨,就可以準備開始下一步了。

將骨頭放入鍋中,放薑,加入冷水,最好是一次性加入足夠的冷水,中途不再加水,這樣能夠保證最後熬出來的湯味道有層次,十分鮮美。用冷水的原因是因為一般的肉骨頭上總帶有一點肉,如果一開始就往鍋裡倒熱水或者開水,肉的表面突然受到高溫,肉的外層蛋白質就會馬上凝固,使得裡層的蛋白質不能充分的溶解到湯裡,只有一次加足冷水,並慢慢的加溫,蛋白質才能夠充分的溶解到湯裡,湯的味道才更加鮮美。

蓋上鍋蓋後用中火慢慢熬煮一個半小時,然後把準備好的蘿蔔或者玉米倒進去,繼續煮30分鐘到40分鐘左右,當蘿蔔煮到用筷子可以很容易的戳進去的時候轉小火燜二十分鐘就可以開鍋吃了。需要注意的是,在煮湯的過程中不要加鹽,等到把湯盛出來之後再進行調味。提前放鹽會讓肉質變老,品質有所折扣。

記住這幾個小細節,就能燉煮出美味的骨頭湯。這道湯品本身並不難做複雜,只是需要在幾個環節留心注意,就能煲出好湯。秋季多喝湯對調節口味,補充津液,增強體質都非常有利,喝一碗好湯,過一個滋補的秋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