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八道的前世今生:從鐵路物流到杠杆操縱市場

  本報記者 彭蘇平 上海報導

  起底北八道

  日前,證監會開出史上金額最高的罰單。因涉嫌多账戶、運用巨額杠杆資金操縱多隻次新股股票,北八道集團及相關責任人被證監會處以沒一罰五的頂格處罰,罰金高達56.7億。那麽北八道是一個怎樣的企業?據了解,北八道的部分資金來源於場外配資,這究竟存在著怎樣的一個利益鏈條?高額的處罰如何執行落地?本專題將展開調查分析。(楊志錦)

  導讀

  依靠上海的物業,林慶豐從銀行、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處借得款項60余億元人民幣,這些銀行均不在上海,而是散落在廈門、鄭州等多個業務區域。

  一場春雨。“北八道集團大廈”驀然佇立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內,顯眼而低調。

  它是周圍樓層中較高的一座,但樓上的幾個紅色大字早在幾天前便已撤下,它的房東正是剛剛被證監會開出56.7億罰單的神秘集團。

  林慶豐,1962年出生於福建省三明市的一個漁村,早年在廈門開始進入物流領域,後進入河南、陝西、江西等地,其控制的北八道(廈門)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一度是國內最大的民營鐵路貨櫃運營商。

  2013年開始,林慶豐及其女林玉婷開始進入上海。在這片經濟與貿易的中心,他們先後設立多家公司,業務領域遍及物流、貿易、金融以及房地產。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林氏父女在上海至少擁有三處房地產及物業資產,其中一處便位於文首提到的外高橋保稅區內。

  然而,北八道的物流業務並未在上海實質性展開,其名下多套商業地產、工業廠房均處於出租狀態,甚至多账戶操縱次新股的場所也不在尋常的辦公地點,而是在林慶豐的私人“住宅”。儘管租金並不是很高,且很多樓層至今仍處於空置狀態,但這些房地產物業對北八道卻意義重大。

  發家於物流的林慶豐深諳土地的價值。在“後北八道”時期,他常年駐扎上海,遠在千里外的物流運輸已經很少經由他手。而地產和金融結合所形成的巨大杠杆效應則讓他流連忘返。

  截至發稿,記者尚未了解到北八道進入市場進而操縱市場的詳情,但通過各種方式取得的巨額借款或許在某種層面上給予了北八道和林慶豐足夠的資金支持。根據證監會的通報,去年2月開始,北八道集團涉嫌運用多账戶、巨額杠杆資金操縱多隻次新股股票。

  而2017年起,林氏父女便開始“淡出”北八道的公司管理層。2017年5月26日,林玉婷、林慶豐分別將持有的北八道集團90%、10%股權無償轉讓給林育志和林慶社,同年10月11日,後者又全部轉讓給上海源之滬實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也變更為林惠惠。同期,北八道集團的注冊資本也由5億元驟減94%至3000萬元。

  類似的情況發生在北八道(廈門)物流集團上,林玉婷和北八道集團都將股份轉讓至一位名為“何雪”的自然人名下。本報記者了解到,何雪此前曾是七海物流(北八道位於河南的物流公司)的股東。

  此外,2017年北八道還與象嶼股份合資成立廈門象道物流有限公司,而公司成立後剛1個月,北八道即把股權全部出讓給廈門五店物流公司。與此同時,21世紀經濟報導梳理發現,多家北八道集團旗下的物流公司紛紛易主甚至改名,一位河南七海物流的人士在電話中表示,公司已與北八道無關,隸屬象道物流。

  起步於廈門貨運

  在鐵路運輸行業,北八道及林慶豐以“路子野”著稱。

  據一位知情人士稱,林慶豐是個很“有個性”的人:他平日中不修邊幅,見長官甚至常常穿著短褲、拖鞋,但同時他又十分“野”,曾經揚言要把與他有爭議的一家公司“搞到破產”。

  林慶豐的事業始於上世紀90年代,彼時他已經在多家公司擔任法人、股東或高管。1993年,林慶豐擔任了廈門鐵路車輛工貿公司的法定代表人;1996年,林慶豐又擔任了廈門福鐵車輛勞動服務總公司儲運部法定代表人。

  儘管這兩家公司均已經注銷,不複存在,但林慶豐的鐵路貨運事業從那裡起步。事實上,“北八道”的名稱也由此而來,當年公司在廈門北站承包的正是第八股道的運輸業務。

  2000年後,林慶豐先後擔任了南京龍浦碼頭有限公司、湖北榮發物流有限公司以及上饒市國強貨櫃貨運有限公司的高管。而他真正發跡卻在河南。

  隸屬於北八道廈門的河南七海物流集團(下稱“七海物流”)於2006年成立,林慶豐不僅購置了大量的貨櫃,還建設了專門的物流貨場。

  當時,國有大型貨櫃運輸企業——中鐵貨櫃剛剛掛牌三年,但是北八道的名氣已經漸漸打響。不久後,2009年、2010年,北八道的鐵路運輸業務擴展至江西高安、陝西鹹陽。

  數據顯示,成立之初,北八道高安物流公司的貨櫃運輸量不足一萬箱,僅過了兩年,便發展到2.6萬箱。

  迅速擴張的背後,是巨額利益的驅動。2014年,《財經國家周刊》的一篇調查詳細揭示了北八道的“野蠻”資本積累史:違規運輸煤炭,並用“套箱”等方法偷逃鐵路運費。

  這些粗狂大膽的運輸方式讓業內人士驚歎不已。

  據《中國鐵路總公司關於修改部分貨運規章的通知》,第14條明確規定,將“未經鐵道部批準,散堆裝貨物不得使用通用貨櫃裝運”修改為“煤(品類代碼01)、焦炭(品類代碼03)和鐵礦石(品類代碼041)三個品類的貨物,不得採用貨櫃運輸”。

  “這也就意味著,明令禁止貨櫃運輸運輸煤炭、鐵礦石、焦炭。”行業媒體“港口圈”評論,但是另一方面,鐵路總公司也在近兩年嘗試鐵路貨櫃運煤的方式。

  例如,2016年,欽州首開“敞頂貨櫃”煤炭直達專列;同年,上海鐵路局也對外宣稱,首次用開頂式乾散貨貨櫃裝運塊煤取得成功。

  可以確定的是,密封貨櫃運煤是不被鼓勵的。林慶豐如何安然無恙地度過2016年前的一兩年?尚無定論。

  高額借款

  廣為知悉的是,林慶豐於2013年進入上海市場,從此開啟了“廈門物流、上海金融”的“後北八道”時代。

  但可考的是,林慶豐至少在2012年便開始了上海“征程”,而與很多個人投資者一樣,他來上海的第一件事便是買房。

  這是一個頗為明智的決定,儘管商業用地在這些年來並未獲得媲美居民住宅的增長幅度,但它們給了林慶豐很多撬動市場的機會。

  “集團早年在鹹陽、高安的投資都太大了,很難在短期內盈利。”知情人士表示,儘管業務量做得很大,但前期成本太高,營收很難覆蓋。以陝西鹹陽的項目為例,初期投資就高達5億,並在短期內增加到6億。

  據悉,2012年林慶豐在上海購置了第一個物業,為陸家嘴東路161號部分辦公室,此後又購置了紫錦城,擁有2、3樓的部分辦公室及4、5、6層樓;2013年,林慶豐在上海自貿區購置一批物業,據了解,儘管屬性是工業廠房,但是總面積約有6.5萬平方米。

  上述調查報導也提及了林慶豐的購房軌跡。2013年11月,北八道集團前身以9650萬元的價格競得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新發展有限公司自貿區工業倉儲1萬餘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

  同年4月,北八道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這個初期注冊資本僅有10萬元的小公司,成了日後投資、控制幾家公司的北八道集團。

  2014年10月,林慶豐曾經試圖對他旗下的各資產進行整合,當時“北八道投資”更名為“北八道集團”。

  21世紀經濟報導獲得的一份內部檔案顯示,林當時想成立一個“北八道集團”的企業法人聯合體,母公司為北八道集團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為北八道(廈門)物流集團有限公司、北八道(上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北八道(上海)物流有限公司、北八道(鹹陽)物流有限公司、四川富臨運業集團成都貨櫃有限公司。

  其中,北八道(上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房地產的出租等業務。但記者3月15日走訪發現,上海自貿區內兩幢樓層的出租率均非常低,而在此前,北八道集團的辦公地址也顯示在此地,但“北八道”的牌子已被撤下,三層以上樓層全部空置,且十分混亂;而另一幢樓“信泰融資”則沒有北八道集團旗下企業入駐。

  這些物業、地產均成為林慶豐抵押貸款的保證。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僅依靠這些上海的物業,林慶豐從銀行、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處借得款項60余億元人民幣,這些銀行均不在上海,而是散落在廈門、鄭州等多個業務區域。

  上述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北八道能夠從銀行處貸得比抵押房地產價值高出許多的款項,且為了規避審查,采取重複抵押、多次借貸的方式。

  儘管抵押物可能不止於房地產,但從這一系列檔案中可以對北八道的貸款數量窺知一二。這些借款的流向尚不得而知,但無疑為北八道集團和林慶豐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支持。

  事實上,近年來不僅通過銀行借款,其還曾試圖在民間進行大筆數額的借款。例如,北八道曾試圖向浙江金華人朱某借款兩億元,後因糾紛而對簿公堂。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最高人民法院網站上查詢,北八道紫錦城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因牽扯民間借貸的連帶責任,於2017年3月被列入了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編輯:林虹 記者微信號:psp2624734065)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