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養豬真的香?阿里、京東、萬科、美團等巨頭紛紛跨界養豬!

萬科進軍養豬業!近日,萬科跨界養豬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炸翻了整個地產圈和農業圈甚至朋友圈。

事實上,萬科並不是第一家參與到養豬業的房企,碧桂園、恆大之前早有布局。2016年,許家印曾投資3億元在貴州援建110多個養豬為主的農牧基地;2018年5月,碧桂園也曾公開招聘養豬專家。

跨界養豬只是地產圈的專利?顯然不是,在萬科之前,阿里、京東、恆大、網易、武鋼等行業巨頭大咖,早已進軍養豬業。

養豬真的香嗎?

各行各業的巨頭都玩跨界養豬,那麽,養豬真的香嗎?

首先,我們先來看下那些跨界養豬的企業。

1、京東養豬

2018年11月,京東成立京東農牧子公司,並祭出了大招:“豬臉識別”智能養殖方案,並牽手吉林精氣神公司。

據悉,京東養豬結合了AI技術,打造了全套適合豬場環境使用的現代化物聯網設備,極大地解放了豬農。報導稱,這套智能養殖方案可以將生豬出欄時間縮短5-8天,將每頭豬的飼養成本降低80元。中國每年出欄大約7億頭生豬,如果這項技術全國推廣的話,可以節約行業成本至少500億元。

2、阿里養豬

2018年6月,阿里雲在雲棲大會上海峰會公布了一系列的技術進展,中包括了一項——用人工智能(AI)科學養豬(ET大腦)。

畢竟,把技術用到養豬中才能變現。於是,阿里雲就與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宣布合作,為實現AI科學養豬投入了不少精力,阿里雲稱真的是在實實在在的幫助他們去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

據了解,ET大腦提供的語音報警和智能疾病防治,有效提高豬的存活率。豬出欄數量從去年22到25隻,今年25到28隻,阿里雲稱預計今年母豬年生產能力可以提升3頭,死淘率降低3%左右,而收益增高了10%以上。

3、網易養豬

經歷7年掙扎之後,互聯網養豬第一人丁磊的未央豬場2萬頭豬出欄,並在互聯網上賣豬肉,通過拍賣的的方式1頭豬竟然可以賣出27萬元。

丁磊的養豬模式可以為顛覆傳統養豬業,比如比如蹲馬桶、睡公寓、不吃藥、聽搖籃曲等等,同時還借助日本循環農業模式,豬欄的汙水竟然可以喝。之後,丁磊又在江西高安、浙江紹興開設未央豬場,加碼養豬事業。

4、碧桂園養豬

2018年6月份,世界500強企業碧桂園宣布正式進軍現代農業,幫助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同時,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加快布局農產品育種、生產、加工、物流、銷售於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

畢竟養豬需要強的技術基礎,因此,碧桂園采取合作的方式,並打出,招聘“養豬事業部負責人”的廣告,同時積極考察河南的養豬企業。

5、武鋼養豬

早在2012年,武漢鋼鐵集團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十二五”期間將投資390億元於相關產業,其中包括養豬。

根據協議,武鋼後勤集團分別與武漢華海牧業養殖有限公司、湖北老農民高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武漢市木蘭春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和湖北匯春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此次簽約表明武鋼的生態農業產業由規劃變為現實。

對於養豬,武鋼給出的解釋:五個有個幾萬人的後勤集團,裡面的員工不會煉鋼鐵,但必須要生存,武鋼養豬可以幫助後勤員工更好地就業。

6、複星養豬

2009年,上海複星集團和東方富海投資公司與江西國鴻集團舉行了股權投資簽約儀式。江西國鴻借此引入戰略投資1.6億元。

儘管複星公司創始人郭廣昌沒有發表觀點。但有資本方認為,沒有農業“背景”的郭廣昌並不會在養豬業投入過多精力,養豬只是他財務投資的一個新品種。就如同大多數財務投資者一樣,在行情好的時候投,在不好的時候就可能離場。

7、中糧20億養豬

2009年,中糧集團投入20億元進軍養豬行業,該公司計劃在2012年-2015年期間,投資20億元建設種豬養殖基地及相配套的產業鏈項目,服務於中糧集團的全產業布局。

據悉,中糧集團此前早已在國內布局養豬業,2007年始,該集團在天津、江蘇和湖北合計投資超過200億元建立了三大生豬基地,目前三個基地部分已投產使用,年生豬出欄量約在150萬頭。

8、美團養豬

2019年底,據21世紀經濟報導,美團計劃以戰略投資的方式入股陳生旗下的廣東壹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金額高達數億元。目前該交易已進入最後階段。

壹號食品,由“北大豬肉佬”陳生創立,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壹號食品旗下的壹號土豬,是中國土豬行業的第一品牌。美團此次戰略入資壹號食品,不禁會令人遐想,外賣巨頭也盯上生豬這塊“肥肉”了嗎?

9、振靜股份養豬

3月5日晚間,主營皮革的振靜股份(603477)公告稱,公司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巨星集團、星晟投資、和邦集團等41名交易對方持有的巨星農牧100%股權,交易作價確定為18.2億元。交易完成後,公司主營業務將新增畜禽養殖及飼料生產和銷售。

10、萬達恆大扶貧式養豬

早在2014年,萬達就曾在貴州投資10億元用於養豬。2016年,許家印投資3億元,在貴州建設了110多個以養豬為主的農牧基地。不過當初,這兩家企業的投資目的還只是扶貧。

11、萬科養豬

2020年5月初,萬科招聘小程序“萬招君”發布“招募令”顯示,萬科招聘包括豬場拓展經理、聚落化豬場總經理、養豬場預結算專業經理、豬場開發報建專員、豬場獸醫在內的5個社招崗位,工作地點均在深圳。

一時間,萬科的養豬招聘廣告吸引了業內的目光。據招募令透露,2018年萬科將集團戰略升級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2020年3月則正式成立食品事業部,在業務開展初期,主要布局生豬養殖、蔬菜種植、企業餐飲三大領域。

為何這些大佬們熱衷跨界養豬?

原因只有2個:1)市場大;2)利潤高。

對於一眾行業巨頭來說,紛紛加入生豬產業的“朋友圈”,最直接的理由當然是有利可圖。

有數據說,中國和豬相關的市場規模高達3兆,其中直接產業約1.4兆,但生鮮市場才2000億、農服市場規模10000多億、智慧農業4000多億。如此大的養豬產業市場,想賺錢的大佬都不會放過。

公開信息顯示,我國是全球第一大生豬生產國及豬肉消費國,生豬出欄量及豬肉消費量佔全球的比重均在50%以上。2019年,我國生豬出欄逾5.4億頭,豬肉產量逾4200萬噸,由於近期價格上漲,市場規模已由正常年份的近兆元上升為近2兆元。華中、華東和西南地區為我國傳統生豬主產區,其中四川、河南、河北、山東、湖南、湖北六省的生豬出欄量超過全國出欄量的40%。

華金證券研究報告指出,我國生豬產業與海外主要生豬生產國家相比集中度仍較低,行業整合空間廣闊。此外,我國生豬產業的盈利曲線特徵表明我國生豬產業目前的規模化紅利仍較為豐厚,國內優秀的生豬養殖企業未來仍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天風證券研報則表示,在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下,我國養殖產業的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頭部養殖集團迎來發展的黃金期。由於集團養殖企業資金更為充裕、資產改造更加迅速和充分、技術人員更加專業等優勢,在防控疫情方面具有顯著的相對優勢。

上遊新聞綜合券商中國、每日經濟新聞、搜豬網、金融投資報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