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京東金融,為什麽總惦記著豬?

本文是

創投觀察系列

的第140篇

分享人:睿畜科技,黃杜立

最近的京東數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會上,京東金融改名為京東數字科技,並宣布投身養豬。這已經不是京東金融第一次和豬產生關聯了。早在去年的JDD大賽中,“豬臉識別”就一炮而紅,成為討論度最高的賽題。一年過去了,京東金融仍然對養豬念念不忘。京東金融,為什麽看上了養豬?

金融服務落後,是養豬業的一大痛點。甚囂塵上的“豬臉識別”,就服務於保險。活豬可以投保,當瘟疫等災難降臨時,豬大面積死亡,那麽保險就是養戶最後的保障。然而,豬險並沒有人身險那麽活躍。問題根源在於,查勘員分不清豬的身份。在理賠過程中,查勘員難以確定病死豬是不是投保的那隻豬。

基於AI技術的“豬臉識別”,就是想通過豬的相貌來區分豬的身份,最終讓豬成為人那樣標準化的投保對象。由此產生的風控效益,能大大促進豬險的發展。可以看到,京東的技術動作都在為金融開路。

比保險更大的一盤金融生意,是以活豬為抵押物,向養戶提供貸款。我們先來看養一隻豬的資金投入。一頭豬的養成需要六個月時間,在豬出欄之前,養戶必須負擔仔豬成本和飼料成本。購買一隻仔豬需要花費300元,需要的飼料費約800元。也就是說,養戶墊付了一千多元的成本來養一頭豬。在此期間,養戶家裡最值錢的資產,就是這隻活豬。

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並不接受活豬抵押。貸款難,成了養戶擴大規模的最大障礙。按照中國每年6.9億頭的生豬出欄量計算,其中的資金缺口達到數千億。對於任何一家金融機構來說,這都是一個難以忽視的龐大市場。

最近兩三年,中國的養豬業也在發生變革。現代化的規模養殖場,正在快速淘汰傳統散養戶。新型養殖場的養殖規模大、養殖效率高、環保水準高,但其基建方面的固定投入也不是小數目。一個年出欄2000頭以上的養豬場,固定投入將近200萬元以上。

因此,民間資本湧入到養豬業,能養得起豬的,漸漸變成都是家底豐厚的有錢人。然而,養豬業的龐大體量意味著驚人的資金需求,民間資本還遠遠不夠。大型金融機構現身於這個行業,一點都不奇怪。無獨有偶,阿里的AI養豬,同樣伴有螞蟻金服在養豬方面的金融開拓。

有了這個背景,就容易看懂京東在養豬方面的科技投入。農業的基礎設施還相對比較落後,因此不能像互聯網一樣產生天然的風控數據。在地理上,養殖場分散而偏遠,讓基於人力運營的風控成本過高。京東金融提出使用神農物聯網設備和電腦視覺技術,為每一隻豬建立個體檔案,通過神農大腦分析生豬大數據,精細化管理生豬個體。

這和阿里提出的ET農業大腦類似,數字化養殖全流程,最終實現智能養殖。這些科技的共性就是能自動地識別、鑒定和監控每一頭豬,最終確保生物資產安全。AI養豬的背後,早有為金融服務的意味。

無論金融目的有多大的佔比,科技公司的投入都將促進行業變革。中國的養豬行業極為龐大,佔到全球的一半以上。整個行業產值過兆,是智能手機市場的2~3倍。但這個市場大而分散,行業前十的市場佔有率總和僅達8%。

在科技的驅動下,行業變革將進一步加速。ERP軟體、自動化設施、環保設備在養豬業早已普及。在智能養豬的願景下,我們還將看到全面感知技術、可穿戴技術、AI技術在養豬行業的應用。可以想象,未來的豬場會越來越依賴於數據和智能算法,減少人工參與所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最終生產出全程可控的豬肉。這樣的話,科技除了帶來金融上的風控效益,還能讓食品行業變得更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