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臨床見聞丨早產兒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臨床觀察

近年來,早產兒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對早產兒的急救成為臨床重點研究課題,其中早產兒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是衡量預後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對早產兒給予科學的腸內營養是保證患兒生長髮育安全的物質基礎,若出現營養障礙則會引起一系列嚴重併發症,威脅早產兒的生命安全,為此儘快給予腸內營養,對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為此本文將探究選擇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間收治的胎齡<34周存活的早產兒60例,給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均取得了較滿意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選擇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間收治的胎齡<34周存活的早產兒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胎齡為25~34周,平均胎齡(28.3±2.4)周,出生體重1300~2000 g,平均體重(1800±236)g,合併圍產期窒息20例,新生兒硬腫症12例,吸入性肺炎13例,新生兒肺透明膜症9例,新生兒敗血症6例。

加奶策略:對出生後存活下來病情較為穩定的早產兒,在出生後的12 h內給予鼻胃管間歇推注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對病情較不穩定新生兒,於出生後延遲24~48 h給予餵養。以母乳餵養為主,配方奶為輔,根據新生兒的具體的胎齡和體重按時進行餵養,對體重1300~1500 g的新生兒,每天給予總奶液量18 ml/(kg·d);對體重1500~2000 g的新生兒,每天給予總奶液量36 ml/(kg·d)。若新生兒在餵養1周後,無腹脹、奶液瀦留等併發症,則在在往後的餵養中,每天增加奶量15~20 ml/(kg·d),直至達到150 ml/(kg·d)。

餵奶耐受性觀察:餵養期間應觀察新生兒的胃部殘餘奶量,在每次餵奶前,對新生兒用注射器抽吸,檢查胃部有無奶液瀦留髮生,若瀦留奶量低於上次餵奶量的一半,可將瀦留奶液再次注回胃部,並對新生兒給予預期每次的給奶量;若留奶量超過上次餵奶量的一半,應減量餵奶,或停止餵養1次。在對胃部抽吸的過程中,若發現有血液等異常情況,應停止餵奶,並排查病因,對症處理。同時也應觀察新生兒有無腹脹,測量時固定早產兒腹部某一部位和測量時間,若腹圍增加1.5 cm時,或腹脹有張力則需要適當減小餵奶量,對排便困難的新生兒,可用溫度適宜的鹽水灌腸。觀察有無呼吸暫停,排查呼吸暫停與餵養有無關係。為避免出現胃食管反流,應取俯臥頭高腳低體位,並適當減少餵養量和餵養次數。密切觀察新生兒的血糖、餵奶量、排泄量、體重變化。

體位護理:早產兒以俯臥體位為主,適當採取仰臥位交替。通過俯臥體位尖山胃瀦留、降低腹脹、預防胃食管反流,促進呼吸器官發育,平穩呼吸和心率等益處。同時,應將頭部抬高30°,頭高腳低體位更好地預防胃食管反流。

胃管管理護理:早產兒在長時間的腸內營養支持中,早期餵養階段需要一定時期的胃管餵養,為此應做好胃管管理護理。早產兒常會自主將不固定的胃管拉出,因此常會反覆插胃管,增加插管感染機會。為此應加固胃管,採用彈性膠佈於鼻唇溝處固定胃管,並在每次胃管餵養之後,用1ml的溫開水清理口腔和胃管,以免因胃管造成感染。

腹部按摩:餵奶30 min後,醫護人員手指併攏,掌心輕輕觸摸新生兒的腹部,以肚臍部為中心,順時針按摩,腹部按摩時給予適當壓力,保持緩慢勻速運動,4次/d,5~10 min/次。通過對新生兒腹部按摩,增強腸道激素分泌,促進胃腸道蠕動,改善胃腸餵奶耐受性,保障每日正常排泄。

二、結果

60例早產兒中,1周內拔管直接正常哺乳有28例,2周內18例,3周內9例,死亡5例,存活率91.67%,死亡率8.33%。存活新生兒餵養耐受性好,出院時體重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平均體重(2158±105)g,血糖正常,合併症得以明顯改善,且未發生其他併發症,平均住院天數(15.36±2.3)d;死亡新生兒因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肺出血死亡。

三、討論

早產兒出生後的器官功能和適應能力較足月新生兒較差,應給予早產兒特殊護理,其中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是衡量預後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期餵養措施對早產兒生長髮育有諸多優勢,使胃腸道直接接受營養,以此穩定內環境,增強腸道組織細胞發育,促進帳泌胃腸黏膜酶,提高胃腸道結構和消化功能成熟,從而及早建立經口餵養。而且通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還可減輕腸黏膜萎縮,降低腸道通透性,提高抵抗力,有利於膽紅素在糞便排泄中排出,預防內毒素位移。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最好選擇母乳餵養,母乳餵養含有適合早產兒多種氨基酸,加速胃排空,且有利於早產兒器官和神經組織的發育,增強早產兒的免疫功能,降低併發症的發生。

早產兒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易發生胃食管反流、胃瀦留等餵養不耐受、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吸入性肺炎、低血糖等情況發生。這些餵養併發症多與餵養方式不當、早產兒吞咽反射遲鈍或不全,及排泄膽紅素的功能低下所致。為此,在對早產兒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時,應對早產兒及早給予母乳餵養,給予最佳餵養體位護理,增加餵奶耐受性,並做好胃管管理護理,預防感染,同時給予腹部按摩,增強腸道激素分泌,促進胃腸道蠕動,改善胃腸餵奶耐受性,保障每日正常排泄。

本文研究中,60例早產兒經過積極的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存活55例(91.67%),死亡5例(8.33%)。存活新生兒餵養耐受性好,出院時體重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平均體重(2158±105)g,血糖正常,合併症得以明顯改善,且未發生其他併發症,平均住院天數(15.36±2.3)d;死亡新生兒因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肺出血死亡。早產兒的搶救存活率與有效的監護呈正比,其中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是量預後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通過制定合理的腸內營養支持方案,給予相應護理,使早產兒得到最佳的營養支持,以此改善早產兒遠期預後效果,穩定生長,提高生存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