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改革創新 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樣本

冬日的三江源寒風陣陣、天藍水清。在黃河源頭的野馬嶺灘上,500多隻藏野驢時而覓食,時而馳騁。草食充足、環境安全,藏野驢早已把野馬嶺當成家園了。

藏野驢種群活動的跡象,被懸掛在塔頂上的青海“生態之窗”影片系統一一記錄下了。此次青海生態之窗實時觀測點位的藏野驢種群實時觀測數量較以往大幅增長,這與瑪多縣野馬嶺區域濕地草地面積增加、野生動物保護力度加大及棲息地環境改善有密切關係。

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珍稀野生物種眾多。如今,珍稀野生動物種群活動頻頻亮相,正是三江源國家公園堅持改革創新,生態持續向好的縮影。

找準難點 創新改革初見成效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範圍包括長江源、黃河源、瀾滄江源3個園區,總面積為12.31萬平方公里,佔三江源面積的31.16%。

“三江源國家公園異塵餘生範圍廣、面積大,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少有。在如此廣袤的生態保護區域,實施“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生態保護管理體制尚屬首次。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借鑒,沒有成熟的經驗可照搬,探索的艱辛和挑戰不言而喻。”省發改委副主任、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李曉南說,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逐漸打破了原先交叉重疊、多頭管理、碎片化的自然資源管理和生態保護格局,代之的是科學定位、整體保護、國家主導、共同參與的新模式。

瑪多,素有“千湖之縣”的美譽,有鄂陵湖、扎陵湖等水資源。利用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建設的大好時機,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率先實現大部製改革。瑪多縣將原有的國土、環保、水利以及森林警察等部門一體納入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管委會,統一下設為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從而改變了過去的“九龍治水”,實現黃河源園區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與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能“兩個統一行使”的基本目標。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打破過去‘九龍治水’、多頭管理的生態保護局面,建立更科學、有效的全新生態保護體制。”李曉南說,園區通過嘗試精簡、探索整合原有生態相關部門建立大部製管理機構,統一行使生態保護職能。該試點將園區劃分為長江源、黃河源、瀾滄江源3個園區,分別組建保護力量,依照各園區生態系統特點實施有針對性的保護。與此同時,各園區又進一步細化為大小不等的網格,實施精準生態治理、利用,過去“一刀切”式的生態保護模式正逐步改變。

“通過這些舉措的實施,努力將三江源打造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樣本’。”李曉南說,截至目前,公園各項體制改革工作已得到有效推進落實,力爭於2020年前後建成國家公園。

生態優先 開創生態文明保護先河

試點工作既是生態報國的歷史責任,也是綠色發展的現實機遇。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省委省政府將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列為“天字號”改革工程來抓,以試點帶動全省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先後實施原創性改革100多項,走出了一條富有青海特色的國家公園體制探索之路。

2018年,經玉樹市三江源生態法庭、瑪多縣人民法院依法審理,三江源國家公園森林警察局依法破獲的兩起非法盜獵案得到判決,以李某某、齊某某為首的犯罪團夥共10名犯罪嫌疑人分獲有期徒刑6個月至兩年不等,罰金3000元至30000元不等,依法沒收槍支、汽車等作案工具,此舉嚴厲打擊了三江源地區破壞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

不得不說,三江源生態法庭在健全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加強生態環境監管,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嚴厲懲治,充分發揮司法途徑在保護生態環境中的作用,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有益探索。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創新舉措不止於此。按照山水林草湖一體化管理保護的原則,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對國家公園範圍內的自然保護區、國際和國家重要濕地、重要飲用水源地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提名地等各類保護地進行功能重組、優化組合,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增強園區各功能分區之間的整體性、聯通性、協調性。

成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谘詢專家組,與航天科技集團、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及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定,三江源天地一體化生態監測等一批科研項目啟動實施,科技支撐全面增強。

2018年9月,首個國家公園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揭牌成立。該研究院計劃最終建立完整的生態監測評估預警體系,建成大數據雲計算技術支撐下的科研、科普展示平台,補齊人才和科技短板,為三江源國家公園步入發展建設階段的各項後續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通過這一系列創新舉措,我省努力將三江源打造為我國生態文明的綠色樣本。截至目前,公園各項生態體制改革工作已得到有效推進落實,力爭於2020年正式建成三江源國家公園。

堅持改革創新,深化科技應用,不斷提高治理科學化、精準化、高效化水準,日漸成為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共識。

探路前行 打造生態脫貧新路

數九寒天,海拔四千多米的長江源園區寒風刺骨。在隊長文校的帶領下,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管護隊隊員騎著摩托車巡護草原。文校胳膊上戴著印有“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管護員”字樣的紅色袖章,他說,每天巡護草原是必須的一件事,辛苦自不必說,但保護草原是每個生態管護員應盡的責任。

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有17211名生態管護員持證上崗。一個個鄉鎮管護站、村級管護隊和管護小分隊,構建起遠距離“點成線、網成面”的管護體系。省發改委副主任、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李曉南說,為增強牧民的生態管護與致富能力,在試點政策制定上將生態保護與精準脫貧相結合,與牧民群眾充分參與、增收致富、轉崗就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相結合,充分調動牧民群眾保護生態的積極性,積極參與國家公園建設。

從2016年開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創新設定了生態管護員公益性崗位,培訓上崗後按月發放報酬,年終考核,實行動態管理。截至目前,一萬多名生態管護員中,一半以上是當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牧民正逐漸由草原利用者轉變為生態保護者與紅利共享者。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