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瀾滄江畔的生態守護者——記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委書記才旦周

雜多縣位於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瀾滄江源園區核心區。這裡有個“生態書記”人人皆知,他就是雜多現任縣委書記、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黨委書記才旦周。

雜多縣距離州府210公里,是一個純牧業縣。這裡的蟲草產量高、品質好。因為盛產蟲草,每年蟲草采挖季,大量流動人口湧入境內,各種矛盾衝突頻發,對社會管理提出了很大挑戰。

才旦周2013年從玉樹市調任雜多縣主持工作。“漫山遍野的外來人員亂采亂挖,治安亂象難以根除,關卡林立,被動應對……”這是才旦周面臨的棘手問題。但他沒有回避,甫一上任,他就從雜多這一最棘手的問題開始治理。別看才旦周以前長期在警察系統工作,拿慣了槍杆子,他同樣也能拿起繡花針,社會治理也有自己的法子。

對以往封閉化、應急性和嚴防死守式的蟲草采集管理模式,才旦周牽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親自主持修訂了《雜多縣蟲草采集管理工作方案》,按照“屬地化管理、依法管理、誰利用資源誰管理”的辦法,將權力進一步下放到鄉鎮、村社一級;既尊重傳統又劃定新的紅線,讓群眾優先保護生態,再穩定增收,實現了常態化管理、主動環保。

四年時間,雜多沒出現過一起蟲草采集管理的群體性事件。蟲草采集管理的雜多做法為玉樹其他地區乃至全省的蟲草采集管理提供了重要實踐經驗。

雜多縣近年來快速發展,群眾獲得了工業化帶來的便利成果,但不可避免地面臨城市建築垃圾、生活塑料垃圾殘留等“垃圾圍城”的問題。能否把世界最後一片淨土留給子孫後代,是才旦周面臨的難題,也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才旦周下決心啃下垃圾治理這塊硬骨頭。突擊戰很快就打響了,動員全縣力量清理垃圾500車,至少3000噸!才旦周還請來外地環保專家與縣裡的幹部一起走進群眾家中調查:你家每天產生多少垃圾?能否做到垃圾分類,困難在哪裡?根據群眾的反饋,雜多縣按照“戶分揀、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牧區垃圾處理新模式,確保了“垃圾不落地,出門即分類”。在大城市都很難做到的事情,雜多的幹部群眾做到了。

如今從玉樹州到雜多縣沿途,能看到牧民從山裡帶回來的垃圾,每天由垃圾車沿途收集,公路邊每隔5公里,就能看見兩個外形像彩色帳篷的垃圾轉運站,這些轉運站的垃圾將被運到雜多縣城統一回收處理。現在的雜多縣人人懂生態、愛生態、護生態、講生態。這些成功的經驗,無疑是寶貴的,也是有推廣價值的,更開啟了雜多生態保護的新樣本。

才旦周同時也是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黨委書記,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沒有經驗可循,沒有模式可借鑒,這是擺在才旦周面前的現實。

為了更好地保護三江源的生態環境,雜多組建了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推行自然資源和國土太空集中有效統一管

理;園區內所有牧戶實現生態公益管護崗位“一戶一崗”全覆蓋,由7700多名生態管護員組成的全面管護體系建立。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平均海拔3500米至4800米,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對於雜多縣昂賽鄉的牧民來說,野生動物也常常會惹麻煩。因猛獸襲擊,昂賽鄉年都村每年平均每戶損失四五頭犛牛,最高損失數量有時會達到二三十頭。

為此,昂賽鄉建立了以社區為管理主體的基金。雜多縣政府出資10萬元,社會各界眾籌10萬元,牧民為自己的每一頭犛牛繳納3元的保險,共同設立了社區基金。去年,在年都村一個村共計賠償23萬元。保險基金鼓勵並協助牧民開展主動管理,並鼓勵牧民跟畜放牧。有人看護,損失數量也有明顯下降。

“組織信任我,群眾支持我,我就應該把瀾滄江源園區的生態保護好,讓這方美麗的水土,世世代代傳承”,在採訪快結束時,才旦周笑著說。(經濟日報記者 石 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