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藥明康德豪取15連板 為何股價已高估但仍有上漲可能

  來源:微信公眾號 新浪券商基金

  5月8日,藥明康德帶著A股獨角獸的光環上市,公司更是風光無限,豪取15連板,截至目前,這隻獨角獸的市值已經突破千億,目前總市值為1231億元,招股價21.6元,現價格為118.1元,中一簽淨賺9.65萬元。也就是說,這是藥明康德上市以來的第15個一字漲停,每簽新股可獲利96500元,繼續刷新年內最賺錢新股紀錄。

  但是,當藥明康德已經實現了15個漲停,後市走勢開始變得撲朔迷離,是繼續上漲逆襲恆瑞醫藥成為醫藥股王,還是即將開板開始調整或掉頭向下?

  藥明康德是做什麽的?在國內的CRO(醫藥研發合約外包)行業中,藥明康德是絕對的龍頭老大。所謂醫藥合約外包,主要是臨床試驗方案和病例報告表設計研發等,是一種要求很高的外包服務。

  那麽藥明康德何以撐起1200億市值?

  藥明康德作為A股當下最為炙手可熱的醫藥創新純種獨角獸,正在全球製藥界締造了一個“CRO帝國”(新藥研發外包),私有化歸來的藥明康德不斷推進“CRO+”,探索“CRO+IP+VC+CMO(委託製造提供商)”模式,構建一個開放式、一體化的平台戰略。

  1、業績靚麗

  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藥明康德的營業收入為41.40億元,到2017年營業收入已經達到了77.65億元,營收增長近1倍;淨利潤也從2014年的4.62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2.27億元,淨利增長更是高達166%;扣非後淨利從2014年的2.13億增至至2017年的9.79億,增長高達3.59倍。

  藥明康德盈利模式十分清晰,主要就兩塊業務,小分子CRO和CMO/CDMO。 2017年服務營業收入56.12億元,佔總收入72.69%。CMO/CDMO佔總收入比重為27.31%

  2、股東實力雄厚,馬雲參股

  面對股價如同火箭發射般的上漲,李革、趙寧、劉曉鍾以及張朝暉4位創始人可以說是坐在家裡數錢。其中,李革、趙寧為北京大學留美學霸夫妻,共同持有藥明康德12.22%的股份,在此次藥明康德的上市連漲後,夫妻二人的身家在短短的半個月中就超過了150億元。

  資料顯示,目前,藥明康德外資股東就有超過40名股東,另外,還有眾多資本大佬參股,比如有由阿里巴巴馬雲、聚眾傳媒虞鋒共同發起的“雲峰基金”,還有泰康集團,以及紅杉資本旗下基金等。其中,馬雲通過雲鋒基金間接持股藥明康德。

  醫藥界蘋果?全球CRO市場排名前10

  與中國其他藥企在全球排不上名的尷尬地位相比,藥明康德算是在醫藥領域給中國賺足了面子。2017年全球有超過1100家CRO公司,但全球CRO市場主要集中在排名前10位的CRO公司,這10家公司的合計總收入高達345.14億美元。2017年藥明康德全球排行從此前的第11名擠進前十,排在第9名。公司平台正在承載著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3000多家創新合作夥伴的數千個研發創新項目。

  另外他的客戶也是超級牛的跨國藥企,前十大客戶有強生、默沙東、葛蘭素史克、羅氏、輝瑞、福泰製藥、諾華、禮來公司、特沙羅、吉利德科。這也充分說明了跨國藥企對於藥明康德的認可。

  與藥明康德在全球醫藥CRO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地位不同的是,中國創新藥目前雖然處在國家產業政策全力支持、資本高呼、藥企大躍進的“黃金時代”,但迄今為止我國仍然沒有受到世界範圍認可的創新藥。國內好多藥企研發的所謂創新藥,ME-TOO,ME-BETTER新藥臨床申報卻是當下中國創新藥的主流。所以藥明康德CRO模式的成功無疑是中國醫藥界的一股清流。

  當然有人會認為,藥明康德作為一家CRO企業,充其量不過是醫藥界的富士康,終難成為醫藥界的蘋果。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士太不了解醫藥行業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通過與醫藥企業的接觸更加全面和深入,CRO企業對藥物在實驗室研發、臨床開發及未來商業銷售的認識更加深刻與靈敏,部分CRO企業開始逐步直接介入新藥研發中,從單一化獲取研發或生產/銷售/谘詢服務傭金轉向直接介入研發活動,獲取產品權益。一些CRO企業開始直接介入新藥研發。據了解,藥明康德已有部分業務已經邁向了新藥研發的實質性動作。

  如果藥明康德能依靠自己跟西方歐美企業合作多年的經歷,能夠獨立自主研製,或者幫助中國創新藥研發團隊,中國的製藥行業至少能夠研究出一類世界性大藥。

  15連板後藥明康德是否高估?

  根據招股書,藥明康德本次計劃發行1.04億股,在總股本中的佔比不低於10%,融資57.41億元,發行價21.6元,開盤價25.92元/股,財通證券則預計,藥明康德2018-2020年的每股收益分別為1.43元、1.86元、2.38元,考慮到可比公司的市盈率水準及公司的盈利增長情況,給予公司2018年60-80倍市盈率,對應2018年的股價合理區間為85.8-114.4元,目前公司股價為118.1元,可以說已經偏離了公司合理股價區間。

  1、對標全球cro市值第一的昆泰:存在高估

  按行業來看,全球cro市值第一的IQVIA Holdings, Inc.(IQV),市值1332億,藥明一個漲停左右,就趕超了。再查詢全球其他的cro企業,藥明都把他們甩在了身後。公認的藥明康德cro全球排行,大概在八到十位。

  營收方面,昆泰醫藥(IQV)的營收大概是98美元左右,藥明是在15億美元左右,差別6倍;盈利方面,藥明不足兩億美元,昆泰十三億美元,差別跟營收差不多。員工數,藥明大概是一萬多點,昆泰是五萬左右;市盈率方面,昆泰是78.1倍,藥明康德是105.84倍,對標昆泰,市值存在35%高估。對標昆泰,藥明康德的合理股價為102元。

  2、對標醫藥界龍頭恆瑞醫藥,存在高估

  2017年恆瑞醫藥營收達到138億元,歸屬淨利潤為32億元,營收接近藥明康德的2倍,而淨利潤藥明康德僅僅12.3億元,不到恆瑞醫藥的一半。相比於複星醫藥等公司將研發費用資本化,恆瑞醫藥研發費用全部計入費用,也就是如果扣除研發費用,恆瑞醫藥的淨利潤還要更高。

  而藥明康德的研發費用在2017年僅僅2.27億元,儘管CRO業務的研發和恆瑞的新藥研發有些不一樣,但是藥明康德的科研實力和恆瑞還是有一定差距的,而淨利潤方面恆瑞醫藥一季度歸屬淨利潤增速達到16.95%,如果扣除股權激勵的費用,實際增速還要更高,從發展後勁來看,藥明康德也要弱於恆瑞。

  在全球的製藥行業中,CRO是不被重視的角色,但是藥明康德卻在這個領域獨辟蹊徑,公司現在為2000家企業提供藥物研發,雇用超過1萬人,海歸科學家達到500人,這樣的規模和華為的海歸人員規模一致。在CMO領域,藥明康德也是發力迅猛,目前已經形成了全產業鏈布局,雖然不如恆瑞四平八穩,但是在自己的領域,藥明康德很有機會彎道超車,成為世界級的巨頭。

  從業務模式來看,恆瑞著力於自主研發,新藥管線豐富,而藥明康德則為中國的藥企研發提供捷徑,實際上國內藥企產值超過5000萬元以上的只有30%,超過70%的企業沒有自主研發實力,而這些企業為藥明康德這樣的公司提供了生存的藍海。和藥明康德同一類型的泰格醫藥目前市盈率達到72倍,和恆瑞醫藥相當,如果給予和恆瑞一樣的市盈率水準,現在藥明康德的合理股價應該是1.31*75.53=99元,目前處於高估狀態。

  3、對標市場熱捧股華大基因:仍然有望上漲

  從資本市場的追捧程度來說,兩個公司都遭到爆炒。2017年7月14日華大基因以16.37元開盤,當天上漲44%,隨後連拉18個漲停板,在經歷短期的巨幅震蕩之後,華大基因繼續狂飆突進,股價一度被炒到了261.99的天價,但此後進入了熊途漫漫的調整期,目前價格仍高於開板時的價格,也就是說投資者在開板後買入,持有到現在依舊能賺錢。

  從基本面水準來看,華大基因2017年營收為21億元,歸屬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為3.98億元,扣非後僅3.20億元,每股收益為1.05元,當初261.99元的最高價,對應的市盈率達到了近250倍,對應的市值高達1040億元,和雲南白藥康美藥業相當。即便是當下按照2017年的靜態市盈率也接近140多倍,但從一季度的情況來看,華大基因歸屬淨利潤同比僅僅增長1.59%,遠遠支撐不起如此高的估值水準,毫無疑問華大基因將進入漫長的調整期。

  再看看藥明康德的基本面,2017年公司的營收達到77.7億元,歸屬淨利潤12.3億,扣非淨利潤9.79元,每股收益達到1.31元,這要比華大基因要高出不少,但是藥明康德在2017年歸屬淨利潤增速達到25.86%的情況下,2018年第一季度營收的歸屬淨利潤卻下滑了13.72%,這是個不好的信號,不過從資本市場的喜好來看,對於藥明康德這樣概念豐富的公司,投資者都喜歡給予高估值。

  以2017年每股收益1.31元來計算,假設市場情緒和當初炒作華大基因時類似,在最為樂觀的時刻,給予藥明康德250倍的市盈率,那麽其股價將會超過300元,當然這是最為樂觀的情況,實際上目前的市場恐怕很難給出如此高的估值。但即便按照目前華大基因的140倍靜態市盈率,藥明康德的股價都會達到180元,市值將會超過1800億,這將會是市值僅次於恆瑞的A股上市醫藥企業。目前的股價還有一定上漲太空,在打開漲停板進入震蕩區間之後,藥明康德在接下來或存在繼續上衝可能。

  總結:藥明康德對標行業龍頭,估值已經處於高估狀態,但是若是以市場追捧程度,股價仍然有望繼續上漲,但是最終股價有望回到100元附近。

責任編輯:張海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