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搭上 4G 火車,去印度造自媒體

位於首都新德里 225km 之外的泰姬陵門口,一個小孩撐在柱子上發呆,蓬頭垢面。從他身邊穿過了遊客與當地人,除了我蹲下拍照,未有一人駐足。

他變換了幾次面部的朝向,最後停了下來。順著他的目光,可視盡頭是拿著手機的兩位青年,一人橫向拿著點按一通,一人豎向拿著用大拇指滑動著網頁。

街邊玩手機的青年

在印度街頭,類似的情景有很多。小吃攤、人力車夫、路邊貼膜棚,印度人民休息時,通常會拿出手機消遣。但在泰姬陵附近,網絡是個神奇的存在,樹蔭下可能無服務,走出來可能就有 4G 信號。不僅郊區,新德里市區同樣如此。步行在與牛羊並排的空曠大街上,手機也能離奇斷網十分鐘。

縱使 Chrome 擁有天然的 Android 手機預裝優勢,卻因全球統一設計的理念,在如此“惡劣”的網絡環境下顯得水土不服。一個網頁還沒等到加載完畢,就有可能從 4G 網絡掉到 2G 網絡。

另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印度的 4G 網速為全球最慢。經實測 4G 網下載速度在 10Mb/s 左右,而 3G 網下載速度僅為 1Mb/s 左右。對比中國的 4G “火箭”,印度的 4G “火車”讓 Chrome 在瀏覽器行列失去了優勢,反而是經歷了中國 2G 到 3G 時代的 UC 瀏覽器,用經驗解決了入門時的種種問題。

當地網速實測

自 2011 年進入印度市場,UC 瀏覽器利用安裝包體積小、加載速度快、省流量、預加載的特性,迅速積累了大量用戶。彼時的印度用戶所用手機記憶體太空有限,處理器低端,運行速度緩慢,且流量資費高昂,UC 瀏覽器狠狠戳中了用戶的痛點,打響了漂亮的第一槍。

近年來,印度逐漸凸顯”藍海市場“的特質。

印度的互聯網相比國內的發展是斷層的,他們幾乎沒有 PC 時代,而是直接躍進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根據 IAMAI 發布的數據,截至 2017 年 12 月,印度移動互聯網的用戶數量為 4.56 億,比 2016 年 12 月同比增長了 17%。

此外,全球第一的 GDP 增長,大量科技人才的湧現與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共存,大量中國企業被此吸引。抖音、快手、榮耀、小米、一加、OPPO 和 vivo 等企業競相入場,到印度拓荒掘金成了熱門。

在熱鬧的出海潮推動下,印度的環境悄然發生著改變。企業到此掘金的目的,也從獲取用戶佔領市場,轉變到戰略上的考量。

工具到內容的轉型

UC 瀏覽器將中國市場早期的打法複製到印度市場,在 7 年裡先後超過了 Opera 和 Chrome 老牌瀏覽器,佔據了印度近一半市場份額,目前用戶月活達到了 1.3 億。

據第三方市場數據監測公司 AppAnnie 的數據顯示,2018 年齋月期間 UC 瀏覽器用戶日均使用時長為 40 分鐘,打開率為 58%,均比 Opera 和 Chrome 要高。

即使到現在,印度的網絡環境仍然十分考驗瀏覽器網頁加載的速度。UC 瀏覽器早期工具性的優勢,建立了一定的用戶粘性與競爭門檻。同時進入印度市場時間較早,已有了一定的沉澱。但在印度這片土地上,經驗並不是全部。

UC 瀏覽器,於 2016 年開始轉型,推出資訊流產品 UC News,逐步轉為內容平台。

後來的事情證明 UC 的策略是極具前瞻性的。網絡基建與移動設備的快速發展,將 UC 瀏覽器早期的優勢消磨掉了。2017年幾乎免費的 Jio Phone 橫空出世,伴隨而來的還有巨量 4G 流量、通話簡訊免費的套餐。一時間大量的用戶被這家運營商從 2G 時代硬拉到了 4G 時代。印度用戶對早期功能的依賴不那麽大了。

小孩手中是 Jio Phone

“通過瀏覽器去做資訊流這件事是很自然的。”阿里巴巴大 UC 事業群總裁朱順炎說道。UC 瀏覽器轉型內容平台,早在 2014 年就有了苗頭。彼時國內自媒體的發展已經駛入高速路,加上印度用戶搜索習慣在內容偏好上有明顯的傾向,與其讓用戶找內容,何不如讓內容找用戶呢。UC News 便順理成章誕生了。

轉型的原因還有另外一個。目前印度本地的內容生產模式,仍然以民營的機構媒體為主體,內容生產模式相對固化、內容偏傳統。同國內欣欣向榮的自媒體生態差別很大,印度用戶無法自由地獲取更豐富資訊。

其中一個難度,集中體現付費訂閱內容。於是 UC 瀏覽器在短時間之內和頭部媒體全部談好了版權,放在了自己的 APP 資訊流上,免費開放給用戶閱讀。

同時,UC 瀏覽器還注意到在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創作者。他們有能力,且願意寫東西,不過僅僅把寫作當成副業,下了班之後寫一點文章放在 Google 或者是 Facebook 上獲取廣告收入。

在國內我們能把這類人群稱作”自媒體“或者 KOL,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可以實現經濟獨立的職業。然而印度還沒有這種”職業“,因為靠網站上的分成模式,收入微薄且可持續性不強。

面對此情景,UC 瀏覽器通過資訊流產品構建了自媒體生態,為這一類有能力、有想法的自媒體人提供平台,通過廣告等變現方式,幫助他們賺取相對體面的收入。

在變現這方面,UC 有專門的廣告平台 UC Ads,與內容平台 UC News、應用和遊戲分發平台 9Apps 組成三大業務模塊,構成了一個內容生態。”UC 一開始,就是按生態理念去發展的。“朱順炎補充道。

構建自媒體生態

印度重視高等教育,忽視低等教育,導致了人才層級的畸形發展,國民文盲率偏高。因此有意願且有能力從事內容創作的人,目前大多數都仍然供職於機構媒體。

也正因為如此,印度當地能夠從事”自媒體“這一行業的人,大多都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扎實的基本功。他們由於個中原因,無法繼續之前的工作,繼而選擇到 UC News 平台上創作內容。

Vibha Sachdeva 就是這樣一名”自媒體人“,不過他們通常會自稱”bloger“。Vibha 目前在 UC News 上有近四萬粉絲,她擁有超過 15 年的電視行業經驗,因此去過世界上很多地方。而且深知數字媒體流量的要領——注重標題。

Vibha 的主頁

UC 自媒體平台上像 Vibha 這樣的 bloger 已經有了 6.5 萬人。

Vibha 的人生轉捩點發生在 2016 年,那年她迎來女兒的出生,隨後她辭職成為了全職太太。工作與生活上環境與角色的雙重轉變,讓她幾近抑鬱。幸運的是,她後來通過丈夫接觸到了 UC 自媒體平台,前媒體人對內容的敏感,讓她立即選擇在這裡開通账號。

Vibha 表示,UC 自媒體平台給予她最大的幫助,是讓她覺得自己的價值重新得到了認可。

在 UC 自媒體平台上,bloger 能通過 UC 的廣告分成以及激勵計劃獲取一定的收入。這樣的收入會根據實際的文章 PV 來計算,從部門時間內來說,跟傳統媒體的收入還是相當的。對於長期在家操持家務的女性來說,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獲得額外的收入,”是非常舒服的。“Vibha表示。

除了在 UC News 上能獲得一份不錯的收入,Vibha 還認為在 UC 上能快速發出一篇文章,所帶來的體驗非常重要。因為時間意味著一手爆料,一手便意味著流量和收入。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

印度是一個內容多元化的國家,本地常用的語言、方言有 33 種,南北部語言環境都不同,每一個邦都有自己的語言。但內容供給上,有近 80% 都是機構媒體,輸出的內容較為統一,只有小部分是自媒體。

UC 的自媒體平台價值便在這裡體現出來了,自媒體的創作氛圍相對自由,可以根據自己內容的需求來以各種方式輸出。”推出自媒體創作計劃後,大量的自媒體人,通過平台能逐漸把寫作當初自己謀生的一種手段。“UC 國際業務部印度、印尼辦公室總經理席宇展示了一點 UC 做到的小成績。

回歸到事情的本質,UC 同阿里一樣是搭建一個平台。印度當地原本貧瘠的自媒體環境上,先吸引一部分自媒體人來創作,並通過商業反哺的形式激勵他們持續創作,吸引更多有能力的自媒體人加入平台。同時借助其他業務模塊,例如 UC Ads,形成良好的商業環境。

Motivator 是印度十大媒介代理公司之一,佔據印度 50% 的市場份額。與 UC 瀏覽器合作近兩年,並與 UC News 達成合作關係。

“我們通過 UC 向自媒體平台的自媒體人進行約稿。”Motivator 的首席發展官 Rajiv Khurana 明確說到了廣告業務與自媒體人的聯繫。有一個成功的案例,Rajiv 曾與 UC 自媒體平台合作,與 7 位自媒體人進行約稿,觸達了 50 萬用戶。

至於為什麽會選擇在 UC 平台上進行廣告投放, Rajiv 回答道:“UC 在印度是一個很下沉的產品,我們能通過 UC 去觸達二三線城市、小城鎮的一些用戶。”Motivator 的一些品牌客戶需要這樣的下沉管道。

扎根印度,本地化

印度多元化的環境,使得企業在當地需要“導遊”。UC 也不例外,印度辦公室裡有 80% 都是本地員工,只有對本地文化環境足夠了解,才能在內容上拿捏好取捨的尺度,選出適合當地用戶的資訊。

在 PingWest品玩使用的 UC 瀏覽器上,每天都會有固定的推送。通常是印度文,當然也會有英語的出現。負責 UC 瀏覽器國際資訊流印度娛樂分類的 Kavita Himthani 表示,印度當地最火的兩類內容是板球和電影,後者主要指向寶萊塢的花邊新聞。

印度 UC 瀏覽器的推送

板球是印度國球,為全球第二大球類運動。“相當於中國的乒乓球一樣,板球比賽、相關的一些花邊都是非常受歡迎的內容。”板球內容對於平台的流量增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據中新網報導,在 2018 印度 IPL 板球超級聯賽期間,UC 平台上相關內容消費總量達到 213 億,日人均消費時長20分鐘,超越同期Twitter的數據。且在此期間,有 7000 多家印地語內容發布方和 2400 多家英語內容發布方為 UC 瀏覽器用戶提供了內容,產生了許多 10萬+。

如這一類內容都是需要員工對本地文化足夠了解的前提下,才能指導相關的創作者進行內容輸出。

在本地員工的管理上,朱順炎坦言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但他仍然有自己的解決辦法。“我覺得我現在呢,是打算做點苦工,從最細節的開始做起。比如有文化衝突,我們把它列出來,一項項解決。”

而招聘方面,UC 本身相比其它跨國公司已具有一定競爭力。Kavita 有一個弟弟入職了 Google,當時她還沒有工作,對比之下壓力巨大。三個月之後她成功入職 UC,媽媽非常高興,覺得她進了一家大公司工作,自己可以退休安枕無憂了。

Kavita 對公司的選擇標準是具有全球策略化,同時又有本地員工團隊的公司,UC 就是這麽一家公司。在此之前她就知道中國的餓了麽,並表示五六年之後,自己也可能創業做外賣 APP。印度本地外賣服務市場基本處於空白,就算是達美樂披薩的外賣,也送得非常慢。

“我的 APP 就放在 UC 發行的 9Apps 上,所有 UC 員工可以在 APP 上下單,還能享受六折的優惠。”Kavita 在 UC 的工作是開心的,相比在媒體工作的 12 年,她覺得在這裡的個人成長是很迅速的。

雖然中國和印度有著 2.5 小時的時差,中國員工與印方員工在工作上的協作,並沒有因此拖遝。Kavita 表示,即使印度晚上時間 10 點,中國時間已經是晚上12點半了,但她發資訊給自己的中國同事,總是在 5 分鐘之內就能收到回復。這種積極的工作態度,總能讓她感受到工作的和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