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白茶的前世到今生,從茶樹到茶桌,高山白茶到底經歷了什麼?

null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許多人在「跨界」喝白茶前,都曾發出過類似的感慨——白茶,不是曬曬就可以喝麽,哪有什麼技術難度。

還曾有人大放厥詞:「呵,白茶啊,隨便采幾片葉子,放在竹籃裡曬曬,不就成了?」

生曬者為上,但你們都有誤解。

工藝繁複,未必能有優越感。真正的大道至簡,才最考驗技術。

而今,在白茶火熱的狀態下,曾經覺得「白茶曬曬就能喝」的人,也跨行賣起了白茶,等到深入了解白茶之後,閉口不言「白茶曬了就能喝」。

null

大道至簡,知易行難。

如同國宴上有一道菜,名為開水白菜。

它彷彿是國宴最沒有存在感的一道菜,但它卻代表了中國菜的最高境界。

凡事不能看表面,雖然它的外觀平淡無奇,但卻有大學問,在低調的外表下卻有奢華的內涵。重點在於高湯吊得好,食材選得精,烹飪火候到位,如此,才成就了開水白菜的美名。

認真看食材,不過是大白菜,而非翅參鮑肚。難就難在,如何用最平淡無奇的食材,做出絕世美味。

白茶的加工也是如此,看似最簡單的工序,實則包羅萬千學問。

真正了解過白茶的加工過程,從白茶的前世到今生,你就會發現隨便曬曬和白茶傳統工藝之間,還隔著名為「認真」的門檻。

從茶樹到茶桌,高山白茶到底經歷了什麼?

null

《2》

高山,成就好茶青!

每年的暮秋時節到初春,這是白茶的休養期。

經過春季和秋季的採摘,白茶樹耗費了較多的心力,如同已經加班加點了48小時的人,此時該讓他好好休息,若是再強行工作,只會頻頻出錯。

此時,睡眠是最好的能量補寄。

對於白茶而言,它們也需要「睡眠」。而太姥山這樣的高山茶園,是它們最好的「臥室」。

而無車馬喧,遠離塵世喧囂,在高山茶園中,有著最頂配的休息條件。

null

其一,高山環境好!

在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下,人才能獲得更好的休息,茶樹也是如此。

在它的休息期裡,最好不要被打擾。要呼吸著最新鮮的空氣,這樣它才能形成空靈的香氣特點,茶湯才能清澈,口感才會清爽。否則,白茶樹每天呼吸著汽車尾氣,它還能有高品質嗎?

當然不能。

其二,高山雲霧滋潤!

在太姥山,霧天是常見狀態,尤其是在陰雨氣象,就會出現大霧瀰漫的氣象。

這種霧天,對於茶樹而言,是最好的補水措施,能夠彌補連日晴天后,身體的乾燥。

這些水分,被葉片充分吸收後,鎖在細胞內,讓細胞變得水水的,這樣才能形成甘醇、瑩潤、飽滿、豐潤的口感。

null

其三,高山光線適中,不刺激!

高山的雲霧,還是一層重要的保護罩,它能夠過濾對茶樹無用的光線,留下度白茶品質有裨益的光波。在這些光波的照耀下,白茶中的含氮物質(茶氨酸)會大量累積,從而形成口感鮮爽、清甜的特色。

以上種種,都是白茶在休養期不可或缺的條件。

休息的好,才能積累豐富的營養物質,這樣的茶青,才是高品質。

null

《3》

採摘,需循規蹈矩,不可逾越!

當太姥山的風,開始帶著溫暖的氣息,溫和的拂過茶樹。隱忍了一個冬天的芽頭,終於衝破禁錮,放肆萌芽。

似小胖墩一般的芽頭,開始三三倆倆,成群結隊的出現在枝丫中,原本墨綠的葉片裡,添了新綠,褐色的枝乾上,也點綴著翠綠。

採茶的老嫗們,也穿戴好衣帽,戴好手套,三五成群出現在茶園裡,高山春白茶,正式進入採摘期。

白茶的採摘,最講究等級分明。

而這些決定權,由採茶者決定。白毫銀針是一旗一槍,白牡丹一芽一二葉,春壽眉一芽三四葉。

為何這些採茶人,能夠如此嚴格地執行採摘標準呢?

只因為不同等級的白茶,茶青價格不同!

白毫銀針與白牡丹之間,價位差了不止一截。

null

為了自己的茶青能賣個好價錢,採茶人並不會應付了事,必定嚴格按照採摘標準操作。這是自己的飯碗,誰會輕而易舉砸了。

故而,白茶的採摘,秩序井然。

同時,白茶的採摘要將就效率,在春茶季,那是和時間賽跑,與溫度賽跑的緊張時刻,並且這個賽點,不能錯失。

春天裡的溫度,就像是嬰兒的心情,十分善變。

今天,最高溫可能只有15℃,而到了明天,氣溫很有可能突破25℃。而茶樹,作為天地間有靈性的草木,最能捕捉到細微的變化,不過一個晚上的時間,就從白毫銀針等級,直接變成了牡丹王(國標裡叫做特級白牡丹)。

是以,在春茶季裡的採摘,絲毫不可鬆懈,茶農們恨不得能在茶園裡紮根,就為能採摘下更多,能賣好價錢的白茶。

null

《4》

萎凋,白茶品質形成的關鍵所在!

這些等級嚴明的白茶被採下後,要第一時間被送往茶廠,進行下一步的工序——萎凋。

在萎凋前,首先要讓這些放在竹筐裡的茶青,涼快涼快。這時候就要進行第一個步驟——攤晾。

攤晾,是臂力和速度的雙重考驗。

抓一把茶青,要將它均勻地抖落在水篩上,薄薄的,一層一層抖上去,放均勻,不能太厚,要適當留出縫隙。這樣才能讓茶青自由呼吸,開始萎凋。

抖青完畢,將這些水篩放在架子上,開始萎凋。

村姑陳抖青,純屬客串,真吃不了這碗飯。

沒抖幾下,手臂就酸了。

沒抬幾篩,手指就破了,還是作罷。

null

攤晾在水篩裡的茶青,經過一個晚上的脫水,原本質地堅挺開始變得柔軟,失去了水分的支撐,白茶開始耷拉著腦袋,一副精疲力盡的模樣。

到了第二天,氣象大好,這些水篩裡的茶青,要放到日光下,繼續萎凋。

日光萎凋,最考驗製茶師的耐心,以及對氣象的把控。

日頭稍微變大,就要趕緊張羅著,把這些水篩收進陰涼的室內,防止過於強烈的光線,將白茶曬傷、曬紅,從而影響內質物質轉化。

待陽光不再猛烈時,再重新置於日光下,繼續萎凋。

沒有耐心,沒有經驗,沒有一份赤子之心,無法做到如此細緻做茶。

null

有的人,索性就將白茶放在光陽下暴曬,直到傍晚太陽下山後,再收回來。

這種曬棉被似的做茶法,是許多人都誤解,認為日曬麽,不就是太陽光猛曬,彷彿要曬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爛。

可惜,這種粗暴的曬茶法,是錯的,它只會損害白茶品質。

藉助日光、自然風力的作用,白茶的脫水速度加快,葉片開始緊縮,體積變得更小。原本翠綠的顏色,也開始變得深綠,白茶的雛形,逐漸形成。

萎凋完畢,可以開始分選、撿剔等工作,這些精修流程走完後,著手白茶的烘乾。

null

《5》

乾燥,白茶長期保存的基本!

乾燥,是白茶的精製步驟,經過烘乾後,白茶才算的上是正宗白茶,是符合國標去要求的白茶。同時,烘乾這道工序的存在,是保障白茶可以長期保存的根本!

烘乾的主要目的,就是讓茶葉中的水分進一步蒸發,確保控制在8.5%以內。

像S師傅這位「茶瘋子」,甚至把含水量做到了7%以內,為的就是茶葉能更長久保存。

同時,白茶的烘乾,講究低溫,不能操之過急。

文火、低溫,這些是乾燥環節的必備因素。

只有精工細作,認真對待,才能將水分從裡到外,徹底烘乾。

改用大火烘乾,未必能將茶烘透,甚至還存在茶被烤焦的風險,從而帶有焦糊味,影響品質。

至於那些沒有烘乾的白茶,建議茶友們不要動購買的念頭,這些沒烘乾的白茶,買回來之後,也只會白白浪費空間,它們並不能長期保存。

null

《6》

一款白茶,從茶樹到茶桌,需要經歷生長、採摘、萎凋、乾燥等考驗。

每一個環節,都是白茶形成的關鍵。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白茶的生長環境,奠定白茶的品質基礎。

採摘,決定白茶的等級,影響白茶的風味。

萎凋,是白茶形成的關鍵,茶香、茶味是優是劣,萎凋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乾燥,是白茶安身立命,久存於世的根本,唯有歷經乾燥,含水量達標,才叫做真正的根本。

高山白茶,走過萎凋,經歷乾燥,在一段時間的團隊陳化後,才會走向我們。

每一個看似簡單的步驟,其實都不能馬虎對待。

高山茶要有好品質,不是曬曬就能有。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