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江江豚“升格”為獨立物種 瀕危程度比大熊貓嚴重

新京報訊 (記者李玉坤)日前,中美科學家共同發表論文稱,長江江豚與海江豚之間存在著顯著而穩定的遺傳分化,提示它們之間缺乏基因交流而出現了生殖隔離,長江江豚因此被認定為獨立物種。該論文發表於國際著名生物學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自然通訊》)。

長江江豚和海江豚此前都屬於“窄脊江豚”亞種。被認定為獨立物種後,長江江豚成為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特有的鯨豚類動物,鯨豚類物種也由原來的89種增加為90種。

項目負責人、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楊光表示,形態學上,長江江豚和海江豚差異還不明顯,說明長江江豚是一個比較年輕的物種。

為適應淡水出現適應性進化

南師大、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華大基因的科研人員將長江和中國沿海不同水域的49頭江豚的基因組數據進行了比較分析。

“長江江豚和海江豚最明顯的差別是一個生活在淡水,一個生活在鹹水。所以我們首先想到,它們適應鹹水和淡水的基因會出現明顯的適應性差別。我們研究發現,它們確實出現了對不同水環境的適應性差別。”楊光介紹。

楊光的團隊研究發現,一些與水鹽代謝和滲透調節相關的基因在長江江豚中出現了顯著的正選擇,提示它們為了適應與海洋高鹽環境完全不同的淡水低滲環境,已經出現了適應性進化,從而更好地在淡水環境下維持體內的水鹽平衡。而這種顯著的遺傳分化與適應性進化,提示它們之間缺乏基因交流而出現了生殖隔離。

長江江豚拉丁學名已作相應修改

江豚雖然名“江”豚,但其實大量分布在海裡。楊光介紹,海裡的江豚分布在整個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從東部的日本海,到中國沿海、東南亞,一直到印度洋的波斯灣沿岸都有分布,是一種小型豚類。

長時間以來,長江和海裡江豚的分類關係一直不是特別清楚,曾被認為是同一個物種(三個亞種),後被認定為兩個物種:以台灣海峽為界,以南海域是印太江豚;以北海域包括長江流域為窄脊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兩種江豚形態上區分的顯著特點是其脊背寬窄和疣粒數量多少。

長江江豚被認定為新的獨立物種後,其拉丁學名也由“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修改為“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不再需加亞種名。

對話

項目負責人、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楊光

被認定為獨立物種,有利於長江江豚保護

楊光教授昨日就物種認定、長江江豚生存現狀及保護等問題接受了新京報採訪。楊光表示,物種認定是科學問題,被認定為新的物種後,長江江豚顯得更加獨特,有利於江豚保護,對長江生態系統恢復有重要意義。

談研究

通過基因數據反推是否存在生殖隔離

新京報:以前將長江江豚認定為窄脊江豚一種,是否存在爭議?

楊光:以前認為長江江豚是窄脊江豚的亞種,但長江江豚和海江豚是否存在生殖隔離,一直沒有很充分的證據。也就是說,長江江豚是否會遊到海裡,海江豚是否會遊到江裡,是沒有定論的。沒有人通過野外的監測看到長江江豚和海江豚存在混合。二者在形態上也沒有明顯差別,所以,二者是否存在生殖隔離,一直不確定。

新京報:物種認定標準是生殖隔離,我們如何通過基因組大數據的方式確定新物種?

楊光:物種與物種之間劃分的基本標準是生殖隔離。但是在自然界,兩個種群間是否能夠交配,交配能否繁殖,繁殖後代是否具有生殖能力,我們不一定都能夠實際操作。但可以通過判斷形態差異是否顯著、生理差異是否顯著、遺傳分化是否顯著,反推它們是否存在生殖隔離。

這種間接的證據越強,推測的結果就越可信。我們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長江江豚和海江豚在進化上顯著的不同。特別是基因上體現對水環境的適應性差異,表明了長江江豚和其他江豚之間,已經不可能出現基因交流,不可能出現種群間混合的現象。

談認定

物種認定是科學問題 不需管理部門確定

新京報:物種認定需要相關機構或部門確認嗎?

楊光:物種認定是一個科學問題,不需要管理部門或者組織認定。我們基於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數據,所下的科學結論。科學家之間可以對這個有一些爭議或不同觀點,但只是科學層面的談論,與管理部門沒有關係。

新京報:如何保證論文是正確的,是被同行認可的?

楊光:期刊會找國際上知名同行進行同行評審。越是高水準期刊,同行評審越嚴格,評價越嚴格。經過嚴格同行評審的論文,更具有科學性,這就是為什麽發表在高水準期刊上,會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談現狀

僅剩千余頭 瀕危程度比大熊貓嚴重

新京報:長江江豚的生存現狀如何?

楊光:長江江豚現在僅剩1000頭左右。大熊貓通過這麽多年的保護,已經達到2000多頭,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中從瀕危調整到易危。而考慮到種群的破碎化,有效群體更少,長江江豚的瀕危程度比大熊貓更嚴重。

新京報:現在長江江豚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什麽?

楊光:長江流經區域人口密集,經濟高度發達。密集的人口,對長江江豚生活的環境產生了嚴重的不利影響。比如,長期漁業過度捕撈,對長江生物多樣性產生了毀滅性打擊,漁業資源嚴重枯竭,已經不足以支撐一個龐大的江豚種群。這是長江江豚數量近幾十年來持續下降的重要原因。

長江作為航道,大量船舶穿行其中,大型船舶產生的噪音,對靠聲呐系統捕食、交流的江豚會產生不利影響。此外,港口、碼頭、岸基的建設,破壞了棲息環境。還有各種汙染,工業、農業汙水排放,都是導致長江生態多樣性破壞的原因,長江江豚也不能“獨善其身”。

談意義

通過保護長江江豚推動生態系統恢復

新京報:從亞種提升為物種,對保護長江江豚有什麽意義?

楊光:長江江豚現在獨立成一個物種,無形中變成長江中下遊特有物種,或者中國水域特有物種,對它的保護就顯得更有必要、更有價值、更迫切。

新京報:會有助於整個長江生態系統的保護嗎?

楊光:作為長江中食物鏈頂端的物種,它在長江生態系統中的地位越高,在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中更能發揮旗艦物種的地位。通過對長江江豚這個旗艦物種的保護,更好地推動長江生態系統的恢復。

新京報:長江江豚的數量恢復到多少頭是比較健康的狀態?

楊光:這個很難回答。長江江豚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但已按照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標準加強保護管理。目前,我們還是通過保護延緩種群衰退,再慢慢進行種群回升。現在談種群達到健康狀態還為時尚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