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白鱀豚野外滅絕至今無法證實

今年7月14日是白鱀豚淇淇死去16年的日子。16年來,無數人期待再次見到白鱀豚暢遊長江。然而,2007年,白豚被宣布“功能性滅絕”,即這一物種因生存環境被破壞,數量稀少,自然狀態下基本喪失維持繁殖的能力。此後,在各類考察中,人們再也沒能確認一頭活的白鱀豚存在。

白鱀豚

今年6月2日,中央電視台《朗讀者》節目中,人們用朗讀的方式懷念白鱀豚。節目結束之時,一個讓人揪心的問題被提及:到底還有沒有白鱀豚?一旦確認沒有,白鱀豚將是世界上第一種因人類活動而滅絕的鯨豚類動物。

今年4月,在斯洛文尼亞,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鯨類保護生物學科組組長王丁研究員,向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鯨類專家組主席蘭迪·裡夫斯展示了一張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企業攝影家自然基金提供的照片。照片中,一頭青白色動物躍出水面,露出細長的吻部和額隆——這是白鱀豚標誌性的形態學特徵。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白鱀豚被列為“極危”。因多次科考未見白鱀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曾幾番動議,希望將其列為“野外滅絕”,但都被王丁否定。

王丁直言,認定一個物種在自然界中消失,需要嚴謹的證明;證實一個物種在自然界中依然存在,也需要證據。在證據缺乏的情況下認定物種野外滅絕,有些草率。

照片中,白鱀豚另一特徵——背鰭並未得到清晰呈現。因此,照片中的動物僅被認定為高度疑似白豚。儘管如此,這足以證明白豚可能依然存在。同樣,沒有確鑿的證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下次提出白鱀豚“野外滅絕”的時間,誰都無法說清。

即便尋找白鱀豚如大海撈針,考察仍會繼續。尋找白鱀豚僅是考察的一部分,考察更重要的目的是調研和保護長江生物多樣性。

值得欣喜的是,從2017年考察結果來看,同樣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的長江江豚的數量減少趨勢得到遏製。王丁相信,長江生態環境會逐漸變好,但前提是人們不懈予以保護。(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