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些地方,看看風景就餓了

Sayings:

我曾經和朋友討論,出去旅遊到底是為了什麽,看風景?長見識?放鬆心情?

思考過後,我決定把前邊這些統統劃掉,在我們吃貨的眼中,出去玩當然為了吃啊!所以在我的心願單裡列了許多以吃聞名的城市,什麽四川啊,重慶啊,廣東啊,上海啊等等,不過這麽多地方,這麽多好吃的,我一時還真是去不過來,畢竟囊中羞澀,家裡也沒有礦。

不過身體上不能去,心靈上還是可以去逛逛滴,所以我經常看一些旅遊的書、旅遊的攻略,雲旅遊過過癮。

於是就在那個晚上,一扇神奇的大門打開了,我從來沒有想過旅遊中吃和玩能那麽完美的結合,畢竟,那些景色,看起來就很好吃哇!

棉花堡:冰涼的“冰淇淋”

炎炎夏日,首先當然要來點清涼的啦!

美國黃石公園猛獁溫泉和土耳其帕穆克卡萊(也叫棉花堡)都生產“石質冰淇淋”。

猛獁溫泉位於美國的黃石公園,是世界上已探明的面積最大的碳酸鹽沉積溫泉。該地地下有厚厚的碳酸鈣石灰岩,當高溫的酸性泉水流經石灰岩岩層時,大量碳酸鈣被溶解到水裡。泉水一旦流出遇到空氣,隨著氣壓和溫度的變化,碳酸鈣析出,最終形成“一串串”的階地。析出的碳酸鈣儘管是堅硬的“石頭”,但是不像其他山石那樣棱角分明、粗糙灰暗,而是質地細膩、圓潤飽滿,就像堆積在蛋筒上的冰淇淋。

冰淇淋

棉花堡

棉花堡則是另一種口味的冰淇淋。這裡原是古代溫泉遺跡,地下石灰質溫泉豐沛,溫泉水從地底深處湧出,沿著山勢緩緩流淌。由於溫度和氣壓變化,水中的碳酸鈣析出,天長日久,積聚在表面呈棉花狀的岩石上,形成泉華,潔白晶瑩,細膩光滑,就像是一團團牛奶冰淇淋被一杓杓扣澆在山坡上。那些下垂的石筍,就像是剛剛融化的冰淇淋慢慢滴下。帕穆克卡萊是土耳其語中棉花堡的意思,就是因為遠遠望去,山坡像被一團團雪白的棉花覆蓋了。

斑點湖:酥軟的“蛋撻

加拿大的奧索尤斯地區,除了擁有本國唯一的沙漠景觀以外,沙漠邊緣神奇的斑點湖也引發了人大量的“口水”。每年夏季,這個不大的湖泊會經歷一次讓人不禁口水直流的變化。一開始,乳白色的湖底配上蛋黃色和淺褐色的圓環,就像是剛烤好的蛋撻,“蛋撻”的不同位置還因“受熱不均”呈現不同顏色的泡泡。接下來咖啡色的湖底上有淺黃色的圓環出現,如同幼嫩的布丁。再往後黑色的湖底上能看見乳白色的圓環,就像一杯杯巧克力牛奶。

蛋撻

斑點湖

斑點湖能形成這樣“美味的變化”,源於一個“最”:它是地球上已知水體中礦物質含量最高的,包括硫酸鎂、鈣、鈉及其他含銀和鈦的礦物。每年夏季,高溫使湖水蒸發,由於泥水混合的湖底地形複雜,含水量不一的湖底便呈現深淺各異的黃色、咖啡色、白色、藍綠色等斑斕的色彩和奇異的環形圖案,水淺處更是析出許多礦物質結晶,形成許多彩色的鑲邊界線。斑點湖不僅秀色可餐,湖中泥漿富含極高的礦物質,傳說對身體疼痛有著明顯的療效。

薄荷島:甜蜜的巧克力

到碧藍的太平洋西岸,在菲律賓的幾個島嶼中都能找到“好時巧克力”。在菲律賓的第十大島——薄荷島上,在雪白的海灘環繞中,無數巧克力山散落在熱帶叢林密布的島嶼中央。這是一些錐形的小山丘,每當旱季的時候,山上的草乾枯成黃褐色,而山下的平原仍然鬱鬱蔥蔥,特別像青色桌布上擺滿了好時巧克力,因而得名巧克力山。巧克力山是怎麽形成的?當地有許多傳說,有一種說法是兩個巨人互相扔石頭打架,巧克力山就是他們遺留下的石頭;還有一種說法是有一頭巨大的水牛,因為吃壞了東西隨地大便——這個傳說可和巧克力差得太遠了。

好時巧克力

據說在菲律賓的薄荷島上,這樣的石灰岩小山丘有1000多個,每當秋天的時候,山上野草枯萎,變成巧克力色,就像上帝打翻了他的巧克力盒

傳說歸傳說,科學家們有自己的解釋。最開始他們認為這是火山噴發造成的,因為菲律賓有很多火山,幾乎每個大島上都有。可是他們仔細查看了這些巧克力山,卻沒有發現一丁點兒火山岩,這些山都是由石灰岩構成的。

事實上,巧克力山和我國桂林的山一樣,都是石灰岩被溶蝕而形成的。它們本來是一片經過幾百萬年沉積形成的石灰岩被流水切削成了峰林,隻不過巧克力山比桂林的山溶蝕得更嚴重,只剩下一個個小鼓包。而山上的土層很薄,旱季的時候野草因缺水乾枯呈現巧克力色。巧克力山已經成為菲律賓有名的自然景觀之一,去菲律賓遊玩時,不妨去“嘗嘗”山那麽大的“巧克力”。

站在高處的觀景台,一個個小山丘如同紐扣,此時如果你有一把掃帚、一件披風,不放縱身一躍,留下哈利·波特般飛躍群山的照片。每年還真有無數“哈迷”自帶道具,登上高處,以這樣的方式向偶像致敬。

卡帕多西亞:滑膩的奶油

接下來等待我們享用的是一個巨大的“奶油蛋糕”,蛋糕上有豐富的“奶油裱花”。飛越小半個地球,來到土耳其中部乾旱高原上的卡帕多西亞。這裡草木稀疏,熾烈的陽光烘烤著裸露的白色大地。“奶油裱花”華麗地鋪滿了一條條山谷。卡帕多西亞之所以成為世界自然和文化的雙重遺產,就要歸功於這些“奶油”。

奶油

歡迎來到奶油的國度,這裡是土耳其的卡帕多西亞,漫步於此,你將時常有咬一口嘗嘗的衝動。流水在火山提供的“原料”上施展手藝,把這裡營造的無比溫馨,又充滿想象力。

這些精致的奶油裱花”可不小巧,仔細看,會發現除了錐形“奶油花”、金字塔形“奶油花”外,還有尖塔形的“奶油花”,它們高約10米,被人們稱為“精靈煙囪”。巨大的“奶油”岩壁上,還有人工鑿出的一個個洞穴,它們是一個個房間,有的至今還有人居住,它們正是卡帕多西亞地下世界的入口。幾千年裡,土耳其戰亂頻繁,當羅馬人、波斯人、蒙古人等入侵時,當地人就可以躲到迷宮一樣的地下城市裡,於是逐漸挖掘出越來越多迷宮一樣的洞穴。

為什麽人們可以在“奶油”一樣的岩石中輕鬆挖掘呢?上千萬年前,這裡發生了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噴出的上千億噸火山灰像松散的砂糖一樣堆積起來,漸漸成為白色的鬆軟岩石。接下來火山的數度噴發,流淌的熔岩像融化的巧克力一樣,覆蓋了這片大地,凝結成堅硬的深色玄武岩,保護著下面白色的火山灰岩不被風化殆盡。而大自然有著驚人的耐心,雨水和洪水洗刷著熔岩表面,於是在深谷和岩石裂隙上慢慢浮現朵朵“奶油”而斜坡處則被刻畫成形狀怪異的“精靈煙囪”。

在奶油一樣的石頭裡開鑿住所,真不愧為奇思妙想,石灰岩的居室冬暖夏涼,雖然在這裡住一晚價格不菲,不過住在“奶油”裡,這肯定是你此生最為溫馨和奇妙的體驗。

最近幾十年,人們發現了許多荒廢了千百年的地下城市和教堂。當然,最好的參觀方式還是坐上水果糖一樣的彩色熱氣球,從空中品味這個巨大的“奶油蛋糕”。

冰島“熱湖”:溫熱的牛奶

吃了這麽多甜食,是不是有些膩了呢?那就去北半球喝一點牛奶吧。越過冰島的火山和冰原,一碗碗熱騰騰的“牛奶”正等著我們。

牛奶

冰島從來不缺少“爐灶”,密集的火山活動讓這片土地從來都是熱氣騰騰的,宛如超大的廚房。阿斯恰火山於1875年“出品”的這碗“牛奶”,直徑足有150米,但那股濃濃的硫磺味卻令人無法接近。

冰島的阿斯恰火山口有兩個湖。大湖看起來比較正:常,事實上它是冰島第二深的湖,深可達220米;另一個小湖叫作維提湖,“牛奶”就裝在這個湖裡。維提湖只有田徑比賽場大小,由於地熱的原因,湖水是熱的,還泛著詭異的乳白色。阿斯恰火山可不老實,它是一座活火山,不知什麽時候會再次噴發。1875年就有過一次大爆發,當時火山灰籠罩了整個冰島,甚至飄到了挪威和瑞典。從那以後,山頂上就有了兩個湖。維提湖的水呈乳白色,因為它含有多種礦物,特別是硫。但是最好不要在裡面泡溫泉,因為湖裡可能聚集著火山噴出的二氧化碳氣體,會使人窒息。

半人工半自然的藍湖,湖水奶白色中泛著淺藍色,溫度適中,厚厚的白泥仿佛層層奶油,泡個奢華的“牛奶浴”,順帶做個養顏的“奶油面膜”,是冰島人最為自豪的“國家級享受”。

如果想要去泡“牛奶湯”,那就去冰島的首都雷克雅未克附近大名鼎鼎的藍湖,你可以舒舒服服地在水溫40℃的“薄荷牛奶”裡泡澡。人們把水注到地下,再將經地熱加溫後的70℃水抽上來依次發電、供暖,經過這些步驟後,水溫降到40℃,就能用來泡溫泉了。流經火山岩的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能美容健身。海水加熱又冷卻後,藍綠藻們經不起折騰,紛紛“犧牲”,和火山岩中帶出的懸浮物一起,造就了“奶藍”色的湖水;沉積下來的矽泥,還具有強大的清潔和滋養能力,是難得的美容聖品。這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鍋“牛奶湯”了。

好餓呀,所以晚上吃什麽?

留言區見~

本篇圖文出自

《博物少年百科第2輯:地球為什麽長這樣》

了解更多

— THE END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