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忙有收有種,人生不落空

芒種芒種,連收帶種

芒種,一個收獲的季節,

麥子等有芒作物皆已成熟,

人們收獲著自己的勞作果實;

芒種,一個播種的季節,

人們忙著播種稻穀,

努力種下心中的期望。

芒種,注定是一個忙碌的節氣,

忙著種下希望,忙著收獲幸福,

勞動如此,人生亦然。

生命的豐厚來自於勞作,

勞作的過程必定繁忙,

芒種不種,過後落空,

在收獲的同時,別忘了播種,

如此才能在未來的某一天,

再次收獲幸福!

2019年6月6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

芒種一詞,始於《周禮》:“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東漢鄭玄釋義曰:”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芒種,稻麥也。“

芒種表示著熱情似火的仲夏時節(夏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歷五月)的正式來臨。芒種時節,正是收麥種稻之時,麥子到此時始熟,田野裡開始彌漫新麥的清香,水稻過此時則不可種,稻田裡也已是一片怡人的新綠。

芒種芒種,連收帶種。芒種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一樣,今天,我們為自己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明天,它能夠帶著我們的希望長高長大,長成生命中的常青藤。胸懷一絲不滅的希望,足以刺破炎炎夏日裡的困頓。

芒種有三候

芒種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蟬響螳螂急,魚深翡翠閑”,這都是夏天的美好景象。螳螂於深秋生子於林間,一殼百子,芒種節氣時小螳螂破殼而出。

芒種時節的第二個五日,伯勞鳥開始鳴叫,其聲鵙鵙然。鵙即伯勞,“伯勞以五月鳴,其聲鵙鵙然”,以聲命名。《詩經》中有“七月鳴鵙”,周代的七月即為夏五月。

芒種最後五日,反舌鳥停止鳴叫。“反舌”即百舌鳥,“螳螂、鵙皆陰類,感微陰生或鳴,而反舌則感陽而發,遇微陰無聲也。”芒種時節,反舌鳥因感受到陰氣而停止鳴叫。

芒種時節,收獲幸福,種下希望

諺語說:“芒種芒種,有收有種。”芒種的“芒”,指麥子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該收割了;芒種的“種”,指谷黍類作物到了播種的時候。芒種的字面意思就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穀可種”。

諺語又說:“芒種,忙忙種。”芒種的一個涵義是這個時節最適宜播種有芒的谷類作物。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所以要“忙種”。

關於農忙之景,白居易的《觀刈麥》一詩則最形象不過: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曾經,在工業化還沒普及的年代,一家老少在空曠的麥地裡揮汗如雨,那時沒有機器轟鳴聲的干擾,他們弓著腰,在麥地裡歡快大聲地聊天說話,及至晌午時節,暫停手中的農活,與家人在田間地頭共食一頓簡單的飯食,這種樸素淳樸的美好,不言而喻。

芒種節氣讓我們懂得,人生是有收有種的忙碌過程:人生大事,不過是種和收;有種,才有收;種好,才能收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芒種,一頭辭舊,一頭迎新;一頭連著收,一頭連著種;一頭收獲幸福,一頭播種希望。

芒種時節不僅農田裡很忙,即將參加高考的學子們也在緊張備戰,準備最後一搏。為學子加油!

芒種,“忙種”,忙著種下希望,在收獲幸福的同時,別忘了種下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再次與幸福相見!

芒種時節,餞送花神,來年再會

古時芒種當日,素有餞花神的習俗。芒種近農歷五月間,人們認為此時百花開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的儀式,餞送花神歸位,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紅樓夢》第二十七回對此有所提及:“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這日,都要擺設各種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謝,花神退位,須要錢行。然閨中更興這件風俗,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績錦紗羅疊成乾旄旌幢的,都用彩線系了。每一顆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滿園裡繡帶飄飄,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

除了送花神,我國有些地方還會舉行安苗祭。每到芒種,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家家戶戶會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各種形狀,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平平安安。

如今,時移事異,古代芒種的許多習俗儀式雖已不存,但為追求美好生活而忙碌的幸福卻古今一致,從未改變。

鮮啖荔枝品楊梅,閑煮黃梅論平生

芒種,百花雖開始凋零,但水果極鮮。荔枝如“玉女賽冰雪”,楊梅似“星郎駕火雲”;雨後仲夏之夜,七八個星在天外,池塘邊上蛙鳴四起,閑煮黃梅,回味無窮。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芒種之後,荔枝大盛,肌理細膩,骨肉均勻,剝下它龍鱗般的盔甲,內裡冰肌玉骨,露華濃濃,清甜的汁水湧滿嘴巴,所有的煩惱都被甜蜜驅散。怪不得楊貴妃為其傾倒,蘇東坡為其垂涎。荔枝宜鮮吃,又不宜多吃,容易濕熱上火。荔枝亦可炒菜,挖去內核,塞以肉糜或蝦仁,輔以生抽,或直接清炒絲瓜,也有一股鮮甜。

“五月楊梅已滿林,初疑一顆值千金。”芒種時節,楊梅便從淡紅變成深紅,最後幾乎變黑。它的果肉是密密的小肉刺,放一顆進嘴裡,舌尖觸到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細膩而柔軟。果肉鮮嫩,嘴唇和舌頭會同時染滿鮮紅的汁水。楊梅雖不比荔枝上火,但吃得太多,會酸倒牙齒,連豆腐都咬不動。因為太甜,吃起來不覺得酸,但它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內裡的那股子酸。為解酸勁,可鹽漬蜜漬,或浸燒酒醬油,回味悠長。楊梅有小蟲,吃之前應先以淡鹽水浸之。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芒種,梅子成熟,由青漸黃,江南地區也迎來了多雨的黃梅時節。黃梅營養豐富,可降脂淨血、消除疲勞,但新鮮梅子大多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要煮梅。芒種時節有煮梅酒的習俗,此種習俗由來已久,早在夏朝便有了,三國時期也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在這多雨的季節,不妨倚著窗口,或與好友同坐,聽池塘蛙鳴,閑煮黃梅,品嚐這消夏佳品。

芒種已到,

祝願每一個人:

“芒種前後,種瓜點豆”,

把握當下,熱情如花,種下希望,

相信世間的美好與幸福,

終會如約而至!

本文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