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文讀懂貓眼IPO:無邊界擴張跑贏娛樂賽道

春節越來越近,眾多影片已準備好衝擊春節檔。原因無他,作為全年最大檔期的春節檔一向是電影業各路諸侯的首選必爭之地,年年競爭非常激烈。

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1月24日下午,大年初一當天預售票房已超2億元,其中《瘋狂外星人》《飛馳人生》和《新喜劇之王》位列前三。

預計春節檔票房將又創歷史新高,為2019全年票房超越2018年的609億元打下良好基礎。

圖片來源:貓眼專業版

春節檔大片自然不可錯過,但另有一樣事情其實亦值得關注,就是為春節檔大片提供票務、宣發服務的國民級應用貓眼也預計將在除夕上市。

1月23日,香港聯交所網站已經公布了貓眼的全球發售公告和注冊招股書,開始正式招股。據公告披露,貓眼娛樂計劃全球發售1.32億股,其中有1.19億股在國際公開發售,1323.7萬股在香港發售,定價最小區間為每股14.8港元,最高發行價為20.40港元,公司代碼為1896.HK。據悉,貓眼娛樂擬於2月4日正式掛牌。

從招股書來看,貓眼自身的“票房”也相當不錯,市場份額已超 60%,為中國最大的在線電影票務平台;月度活躍用戶更是超過 1.34 億,是中國最大的在線娛樂社區;提供娛樂內容服務的電影佔中國總票房的90%,為中國最大的內容服務平台。

這次登陸市場,貓眼未來又會為我們帶來什麽樣的精彩故事呢?

一、駭客入侵的在線票務巨頭

2010年,隨著智能手機和在線支付的興起,在線票務市場開始萌芽,如蜘蛛電影、時光網、QQ電影票、萬達電影等玩家陸續進入這個市場,一度多達40多家。

貓眼前身是美團電影,於2012年在美團孵化而出,2013年更名為貓眼電影,是中國首批引入在線選座服務的互聯網平台。

憑借選座購票服務為用戶提供的靈活性及便利性,貓眼快速發展,很快就超越了當時的格瓦拉,在2014年6月成為在線電影票務市場的頭號玩家。

電影票務這項業務擁有電影消費入口的關口屬性,美團依托貓眼在這個領域的快速拓展,也引起了各路諸侯的注意,引來更多玩家。

2014年之後BAT紛紛入局,百度旗下的糯米電影、淘票票的前身淘寶電影、騰訊支持的微影時代相繼成立,投入巨額資本掀起票補大戰與貓眼爭搶市場份額,在線票務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

同年,中國的電影市場總票房同比增長36.1%至296.4億元,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其中,在線電影票務交易佔總票房的45.8%。

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2015年之後市場格局迅速變化,格瓦拉被微影時代並購,缺乏資本支持的小玩家陸續出局。

2016年,貓眼也從美團分拆出來獨立運作,並引入光線傳媒成為其戰略股東;市場格局由百花繚亂變為貓眼、微影時代、淘票票和百度糯米電影四強割據。

在線票務市場鏖戰2年之後,2017年迎來轉捩點,貓眼與微影時代合並;百度糯米電影被百度戰略放棄,後被並入愛奇藝。行業從此逐步發展成為目前貓眼與阿里影業淘票票對峙的時代。

駭客入侵的貓眼佔據了在線電影票務市場61.3% 的市場份額,是第二名淘票票市場份額的2倍,成為毫無爭議的在線票務巨頭。

二、“互聯網+娛樂”戰略突破增長天花板

從率先殺入在線票務市場、再從票務大戰一路走來,貓眼奪得在票務市場一哥位置之後,仍然要不時面對人們的質疑——

整個電影市場票房不過才5、6百億,一家公司僅僅賣電影票,是不是會陷入增長瓶頸、遭遇明顯的天花板?

但實際上,貓眼早已經通過產業思維縱橫破局,化解了這一疑慮。

2016年貓眼獨立運作之後,提出了“一縱一橫”的“互聯網+娛樂”平台戰略,橫向建設平台交易、行銷、宣發服務能力,縱向深入展開全產業鏈布局。

其實,早在2014年國慶檔其間,貓眼便與《心花怒放》合作通過電影票在線預售開辟了互聯網發行的新玩法,展開布局產業鏈的嘗試。

互聯網宣發實際上是在線票務平台一項內生型的業務,貓眼利用平台的數據采集優勢,可以很方便地為電影片方、發行方提供宣發建議,同時通過為電影院提供數據支持,優化排片管理,最終實現電影發行中最關鍵的指標:首日排片和首日票房。

圖片來源:網絡

最終,該片以11.7億元票房成為當年國產電影的票房冠軍,其中預售票房達到1億,貓眼開創的互聯網宣發,引起業界矚目,紛紛效仿,成為後來電影宣發的標配。

2015年更推出了“貓眼專業版”, 為娛樂從業者提供專業市場數據服務,方便大家隨時查詢實時票房數據,從而助力他們在內容創作、投資和宣發業務時的決策。

貓眼的動作還不止於此,2016年開始擔任電影主控發行方,借助大股東光線於行業多年內積累的資源切入電影出品發行領域,《驢得水》便是其第一部主控發行並票房過億的電影,成為當年電影市場上的一匹黑馬,被評為年度口碑最佳國產片。

從2016年至2018年前三季度間,公司通過聯合出品、協助推廣等方式發行了共15部電影,其中突破10億票房有5部電影,包括《我不是藥神》、《後來的我們》、《捉妖記2》、《前任3》、《羞羞的鐵拳》。

按中國綜合票房計,貓眼已成為中國排名第一的國產電影主控發行商,提供娛樂內容服務的電影佔中國總票房的90%。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書

2018年7月,貓眼繼續向上遊深入拓展,擬以約9.5億港元收購歡喜傳媒15%股份,並獲得其項目的投資和獨家宣發權。歡喜傳媒旗下擁有王家衛、徐崢、張藝謀等知名導演,這無疑有助貓眼獲得優質穩定的作品。

貓眼還在招股書中披露,目前還正在就可能收購一家主要從事在線影片業務的公司進行商議。

除了電影發行,貓眼亦同時在電視劇、綜藝等各方面進行拓展。截至2018 年前三季度,貓眼已經參與了如《長安十二時辰》等12 部電視劇的聯合出品。

根據公開消息,上年熱播的《歸去來》、《獵毒人》、《延禧攻略》等熱門劇集,以及話題綜藝《創造101》,貓眼也提供了數據及行銷支持服務,而近期更開始參與現場娛樂內容的製作和宣發。

圖片來源:網絡

貓眼以票務平台作為一個切入點,用大數據和專業化服務的作支撐,走向影視劇、綜藝、演出的內容製作和行銷服務,實現產業鏈上遊縱深布局。

除此之外,貓眼亦利用大數據與平台電商能力,幫助下遊電影院開辟更多營收管道,包括提供影院會員與賣品服務等,目前合作的電影院數量超過7,000家,而貓眼將按賣品價值收取7%至10%的傭金費用。截止2018年前三季度,貓眼的賣品交易總額同比增長46%,達到6.8億元。

圖片來源:公司招股書

通過其平台技術和數據優勢,貓眼為娛樂產業上下遊注入互聯網力量,帶來娛樂產業的互聯網變革,也突破了自身原來單一業務的市場規模局限,抬高了增長的天花板。

如今,貓眼在電影票務市場獨佔鼇頭,並且利用其入口與流量的優勢向影視娛樂產業鏈上下遊不斷拓展,一邊介入電影、電視劇、綜藝的製作、宣傳和發行等內容服務,一邊發展廣告、娛樂電商等新的業務,瞄準的是一個更大的娛樂市場。

三、多元布局搶跑娛樂產業賽道

娛樂產業是一個高速增長的賽道。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娛樂市場1.28兆元,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預計2022年將會增至3.2億元,複合年均增長超過20%。

這個賽道上,貓眼已經有了一個優勢明顯的起跑點。就像騰訊在社交領域、美團在餐飲領域、阿里京東在電商領域成為產業巨頭一樣,貓眼在娛樂產業也有類似機會和可能。

貓眼從電影票務切入,但是著眼的卻不僅僅是電影票,而是整個泛娛樂市場版圖。

從貓眼目前的收入結構來看,貓眼也早已經不是一家電影票務公司,而是以票務為基礎,逐漸衍生出內容服務、娛樂電商、廣告等多元化新興業務,在商業模式迭代中整體收入和各業務單元都實現高速增長且增幅驚人。

從貓眼最新招股書中財務數據來看,在線票務雖然仍是主要收入來源,佔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約59.8%,但亦只是諸多業務板塊的其中之一。

數據來源:公司招股書

一方面,2018年前三季度在線電影票業務的滲透率雖然已達到85%,但只要行業本身仍在發展軌道上,貓眼作為龍頭就能保持增長。

根據2018年數據,中國全年共生產故事影片902部,全國票房首破600億元,達到60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06%,實現票房新高,並保持多年來的增長態勢。國產影片票房378.97億元,市場佔比62.15%。

數據來源:國家電影局

艾瑞數據更顯示2022年的中國電影市場規模更有望翻倍。事實上,人口紅利可能在逐步消退,但不代表整個電影市場的增長會因此而停止。

另一方面,貓眼正在進軍在線娛樂票務市場。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規模761億元,現場娛樂(演唱會、現場演出、展覽及體育賽事等)市場規模846億元,而且現場娛樂網上售票的滲透率還很低,只有8.4%,天花板還遠遠沒有到頭。目前大麥網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貓眼排名第二,永樂、聚橙網等緊隨其後。

貓眼能在電影票務市場脫穎而出並不是偶然,當貓眼擁有了1.346億月活用戶和足夠強的平台粘性之後,依托用戶高度關聯的消費習慣,很方便地就可以通過高頻的電影售票帶動低頻的演出售票,成功搶佔市場份額。

從貓眼2018年前三季度財務數據來看,在線電影票務市場收入17.8億元,同比增長81.5%;在線現場娛樂票務收入5,000萬元,同比增長近11倍,增長潛力不容忽視。

圖片來源:公司招股書

隨著業務走向多元化,在線票務收入的佔比從2015年作為幾乎全部,變為2018年前三季度的約58.5%,收入結構在逐步優化,解決主營業務過於單一的問題。

數據來源:公司招股書

同時,貓眼各個業務之間能產生協同,並帶來高速增長。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總收入達到30.6億元,同比增長100%。

其中,貓眼在娛樂內容服務上花了很大功夫。2018年前三季度,貓眼的娛樂內容服務收入相比2017年同期增長逾120%,達到9.1億元,佔總收入比例高達30%。

除卻票務及內容服務外,電商和廣告業務亦得益於貓眼平台的高流量而實現高增長,收入佔比更在逐步提升,進一步豐富了貓眼的收入來源。

數據來源:公司招股書

貓眼與近年來上市的其他新經濟股算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實現高增長的同時,亦證明了扭虧為盈的能力。隨著營收的大幅度增長,貓眼的虧損亦在大幅度收窄,2017年更實現扭虧為盈。

數據來源:公司招股書

招股書資料顯示,貓眼2017年淨虧損2610萬元,相比較於2016年的5.08億元,大幅度收窄;2018年1-9月虧損1.44億元,相比較於2017年同期的1.52億元,收窄趨勢非常明顯。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貓眼2018年前6個月淨利潤虧損2.31億元,而2018年前9個月虧損1.44億元,這說明2018年Q3季度實現盈利8700萬元。

此外,招股書中公布的未經審計的2018年前11個月的數據中,經營利潤為虧損1.18億元,相比於2018年9月末的虧損1.41億元,虧損幅度進一步收窄,說明9月之後近2個月貓眼已經實現經營盈利2300萬元。

不難發現,貓眼虧損收窄主要原因之一是電影行業內票補收縮。在行業壓力及一些新監管政策影響下,票補資金投入的節奏和力度都大幅放緩,這對貓眼主要業務在線電影票務業務扭虧止損起到積極影響。

在2018單季度盈利的基礎上,隨著主營業務高速增長,貓眼2018年全年盈利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高速擴張的賽道上,貓眼通過多元化業務拓展,締造了高速增長的奇跡。

四、結語:下一個爆發式增長點是未來價值的關鍵

自2012年成立至今,貓眼已完成了全產業鏈、多元化業務布局,由一個單純的電影票務平台蛻變更新為一個綜合性的互聯網娛樂服務平台。

對貓眼來說,其無全產業鏈無邊界擴張,無疑抬高了增長的天花板,捕獲更多市場機遇,但亦面對更多挑戰。

幸運的是,貓眼擁有來自騰訊、美團、光線等股東三巨頭的支持,能夠以大流量入口和優質內容作為支撐,不斷提高產業協同效率,獲得更強的競爭實力。

據招股書披露,貓眼IPO前騰訊持股16.27%;美團點評持股8.56%。兩大巨頭股東的流量規模,以及社交媒體平台和吃喝玩樂多元化生活消費服務場景的疊加,使得貓眼擁有著得天獨厚的流量資源優勢。

除了流量外,大股東光線的支持之外,以及與歡喜傳媒、開心麻花等上遊內容出品機構的合作,也獲得明顯的內容資源優勢。

圖片來源:網絡

正因如此,貓眼在在此次IPO發行中被機構投資者看好,獲積極認購。包括IMAX Hong Kong、微光創投、小米(1810.HK)旗下Green Better、華揚聯眾(603825.SH)附屬公司Hylink Investment以及Prestige of The Sun在內的五家機構已經確認將作為基石投資者持股。貓眼主要股東騰訊也表達了積極的認購意願。

上市對於貓眼來說只是一個過程而非終點,貓眼在娛樂票務、內容服務業務上獲得的巨大成功,只是其發展過程中的序章,更精彩的故事還在後面。

目前港股氣氛明顯在逐步回暖,貓眼在春節前夕登陸資本市場,成為2019年港股市場新經濟第一股,後續表現值得繼續關注。

上市後,如何利用集資所得加速上下遊發展的步伐,並在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的大趨勢中捕獲到下一個爆發式增長點,將是貓眼在資本市場獲得更高價值的關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