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女明星中居然還有比娜紮下手更狠的防曬精,膚色更是乍眼!

我就問問你們防曬準備好了嗎

播放GIF

三爺今天為啥突然想到要寫「戶外防曬」了呢,主要是因為一大早在朋友圈看到代購發了這個...

突然想起最近在後天詢問旅遊高強度防曬的童靴越積越多,為了避免出現三爺推薦完結果泥萌快遞根本到不了的情況...三爺覺得還剩5天就放假的今時今日就是個來更新「戶外防曬」的好時機了!(下次我會再早點的,絕不拖稿!頂鍋蓋逃)

說到明星裡的防曬狂人,估計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娜扎,花少裡據說帶了十幾隻防曬,還被很多網友diss說有點過於誇張了吧。

但三爺後來發現這麼用功的明星還有,比如同樣白到發光的宋軼,放幾張三爺覺得比較能體現真實膚色的圖吧。

而是真實的白到腳面的那種,這張是2016年的圖了,那會還沒有這麼流行「大幅增白」的濾鏡。

宋軼自曝說感覺自己每年都有黑一點(三爺完全沒看出來),曾經旅行幾天就黑了好幾度,所以現在對防曬格外重視,重視到...

夏天要用掉20-30瓶防曬噴霧。

拍外景的話,更是可以兩天乾掉一瓶防曬霜(計算防曬霜用量更實在,畢竟防曬噴霧裡面很大一部分容量是氣體助推劑)。

這嚴防死守的程度,就算三爺是個防曬達人,也得說是望塵莫及了。

播放GIF

之前其實我們寫過很多次防曬推薦了,但是往期在種草時,因為使用場景一般都建立在日常通勤或者短期戶外的情況,所以通常推薦時防曬的使用感都佔了很大的比重。

而戶外防曬和日常通勤防曬的選擇標準上其實是有很大的差異性的。

大多數人假期出去玩都是戶外長時間遊玩居多,就說現在吧,四、五月份了,雖然還沒有到三伏天每日暴曬那樣,但對於大多數地區,紫外線強度也已經是爬升階段的中期了。

現在旅遊出去裸曬,或者用日常通勤防曬防護的話,大概率回來都得哭著找美白產品了,所以今天不如就來簡單說說戶外防曬的事兒,順便來一波種草吧!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通勤防曬和戶外防曬的區別的話,通勤防曬的重心在於使用感;

而戶外防曬三爺可以這麼說,防護力是絕對指標,使用感比重就是完全弱化,碰到極端情況的戶外,使用感可以到忽略不計的程度。

關於「防護力」

防護力方面,大家買防曬都沒有精密的檢測儀器,肯定也沒辦法詳細知道數據,但光看商家po出的信息,我們還是可以有個大致判斷的。

看標識

最最基礎的肯定就是看標識啦,SPF是反應急性曬傷的指標,計算看得也是曬傷表現出的紅斑,所以和主要導致曬傷的UVB關係更大。

三爺之前講過UVB是幾乎可以完全被窗戶過濾掉的,坐辦公室的人對於SPF的數值可以要求不那麼高,但是戶外就不同了,暴曬的話,SPF數值還是挑選能高就高的吧,SPF50起步。

PA值是反應防曬對UVA的防護力的,非常在意的曬老問題就跟PA值關係更大了,UVA防護給力才能說是一個平均線以上的防曬,戶外起步也得是PA++++吧,但三爺更推薦直接標識「廣譜防曬」的。

歐系認準UVA+〇,

美系認準「broadspectrum」。

看防曬劑組成

沒有一種防曬劑是全能的(至少目前還沒發現),對於可達皮膚且造成傷害的290nm—400nm紫外線,每一種防曬劑都是只能防護某一段的波長。

如下圖,縱坐標值越大代表吸收率越好,這裡面有20+個防曬劑,幾乎覆蓋了我們全部可用的防曬劑,可以看見其中沒有哪一個防曬能做到一直都是高吸收率吧。

所以防曬要想做到全面防護,必備條件之一是需要幾種對紫外線防護覆蓋波段不同的防曬劑組合作用。

每種防曬劑都有自己的吸收峰,在那個峰值附近的一定範圍是這種防曬劑的「有效波段」。

比如第一行的ZnO,防護波段在290nm—370nm左右(覆蓋很廣了,但是結合上面那圖一起看,在哪一段防護力都不高);第六行的阿伏苯宗,防護波段在320nm—400nm,非常強悍的UVA防曬劑。

由於戶外暴曬可以說是在紫外線下全面炙烤,所以對於全面防護的要求更是必須。

前面也說了,歐系和美系都有明確的廣譜防曬標識,但是國內和日本卻沒有相關的規定,判斷只能自己粗略估計,所以三爺建議看防曬劑組成的時候,自己畫個下圖這樣類似的甘特圖,看看有沒有較全面的覆蓋。

p.s.簡單粗暴一點就是選歐系、美系有標識的多省事!

看濃度

濃度也是防護力的重要影響因素,再強悍的防曬劑,就加0.1%還能有啥用?!所以添加濃度也必須夠。

有些品牌在外包裝上會把添加濃度直接亮出來,非常明了(作為一個護膚博,為這種包裝起立鼓掌)。

不懂怎麼叫添加夠量的話,三爺說個不那麼科學但是比較好操作的粗暴方式:

我國有一個防曬劑限用濃度表格大噶可以找一下,把最大允許使用濃度和產品添加濃度對比一下,夠量添加最起碼超過限用濃度的一半吧。

但還有非常多的產品是沒有標出添加濃度的,更沒法判斷了,資深的配方師也只能按成分表、配方和常用濃度去推測。

我們就想簡單給自己挑個靠譜防曬而已,沒必要那麼費勁,大家就翻出成分表看看各種防曬劑的排名好了,一個合格靠譜的防曬,防曬劑雖然有高有低,但大體都會在配方排名的前部,1-20名內吧。

p.s.還可以參考一下膚感,化學防曬劑多油溶,物理防曬劑多粉體多泛白,要是一個防曬產品膚感賊輕薄賊水,那大概率防曬力度都不怎樣。

簡單粗暴選擇法

以上都不想聽!也不想算的!

按這三個標準選:

①優選歐系防曬,其次美系防曬;暴曬、並且僅用一個防曬產品的話,不太建議用日系的,但是可用來疊擦。

不建議用是以為日本測防曬的標準比較水,有虛高的問題;可疊擦是因為膚感好,在歐系糊了2-3層後臉上已經完全是漿糊了,日系的好膚感這時候更容易堅持下去。

②選擇歐系、美系這種標識清晰的,直接挑個有廣譜防曬標識的、高指數的,什麼防曬劑組成、添加濃度通通不用看。

③挑熟悉的、口碑好的品牌和產品,比如認準理膚泉、露得清、依泉這些主打高防護的,安耐曬口碑也很好,應付一般的戶外運動沒問題,但如果是極端的海邊、雪地等環境,還是稍弱於歐系理膚泉這樣的防護力「頂級線」。

既然說到了安耐曬,再多說兩句,三爺看安耐曬的最大優勢在於黑科技的遇水則強技術,在防水方面比歐系那幾個更強,所以下水或出汗情況下又很有吸引力。

所以三爺會給真的極端環境的人建議,理膚泉大哥大疊擦安耐曬/艷陽夏,防護力和防水力都有了,再加上及時的補塗,絕對是白著去白著回來。

最後的最後,再說幾個三爺自用的戶外防曬和補塗產品吧。

第一步,面部和脖子防曬三爺會用理膚泉大哥大打底,廣譜防曬,高倍數,防曬力換算相當於PA++++++這麼多吧,還有不錯的防水力。如果是一般的戶外環境,僅大哥大已經足夠。

第二步,面部和脖子疊擦資生堂藍胖子,追求高防水抗汗能力。藍胖子質感算高倍數裡好接受的,揮發快、成膜快、沒有太明顯的油膜感。後續補塗頻率,3小時補一次藍胖子。

第三步,身體防曬用貝德瑪皙妍倍護防曬乳,高倍數,乳液質地,算是比較好推開且乾爽得較快的,有一定的防水力,而且平價大碗糊身上不心疼,規格還有100ml、200ml、400ml多種。

(官方設定是噴霧,別信,就是把乳液用按壓瓶擠出來的那種程度,必須用手塗抹開)

第四步,薇姿優護清透防曬噴霧用來補塗,一般2-3小時補塗一次。比較難得的無酒精型防曬噴霧,三爺不太喜歡那種涼颼颼的,所以更中意薇姿這款,防護力ok,也有一定防水力。

三爺常用的大概就是這幾款了,最後再回答一個很多人都想問的,這麼左一層右一層的會不會容易長痘?

肯定會的,但是和曬傷曬老相比,爆幾顆痘痘算是損失比較小的啦~要是擔心自己會大爆痘的,硬防曬省錢又省事。

大人還有什麼?

想知道你的抗衰產品能不能跟上你臉的衰老速度?

想知道你有沒有色沉隱患,需要美白猛葯加持?

馬上關注

回復「皮膚測試」,給自己的皮膚定個位,一邊補腦一邊省錢啊~

01成分分析

VC到底能不能白天用?

煙醯胺用了會不會長毛?

生長因子修復?致癌?到底能不能用?

視黃醇真是最牛的抗老成分?

安瓶和精華到底是什麼關係?

凍乾粉有那麼神奇嗎?

你想知道的十萬個為什麼大人都知道,完美避雷拯救你的荷包。

02醫美系列

皮秒這麼貴真的值得嗎?有人打完可能更黑?

淚溝、法令紋、眼周紋路醫美該選什麼項目?

美白針真的打了就能白嗎?有沒有副作用?

抽脂減肥能一勞永逸嗎?

超聲刀真的像烤肉嗎?

我是不會告訴你:大人可能是全網對醫美最了解的護膚達人。

03內服系列

吃點煙醯胺可以美白去痘印?

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白藜蘆醇」外用內服大不同?

美白丸真的能美白嗎?副作用你知道嗎?

抗糖化飲改善暗沉到底有沒有用?

為啥不推薦吃膠原蛋白?

時時follow娛樂資訊,看大人擺事實講道理,你就是朋友圈最有談資的it GIRL.

04護膚乾貨

美白產品用一圈,膚色卻依然暗沉沒救?因為你完全搞錯了重點,錢花再多也沒啥用的...

像秦嵐一樣擠掉100顆痘痘卻不留痕跡有多難?

吹噓做一次抵100張面膜、3次水光、5次排毒的灌膚,有多智商稅...

市場軟廣最多最火爆的新品哪些是有真本事的?

女明星吹出花的護膚品裡有幾個是真·好東西?推薦廉價護膚品的女明星私下偷偷都在用哪些東西?還猶豫什麼快來關注大人吧~

05揭黑系列

悄悄告訴你有個品牌手握專利卻抄襲成性!

想不想知道為什麼馬油只要幾十塊就可以祛斑保濕還抗衰,大牌卻從來不用?

風光無限的白月光秦嵐因為用這個護膚被diss太摳門還智商墊底?

有哪些被國家明令禁止的植物成分還被用在護膚品裡?

種草下單前先來大人搜一搜,買不了吃虧!

掃描底部二維碼

回復你感興趣的關鍵詞吧

痘印丨抗氧化丨美白針

微針丨法令紋丨美白種草

超聲刀丨脫髮丨睫毛

視黃醇丨清潔面膜丨染髮

治痘丨膚色不均丨長痘

脂肪粒丨眼部丨國貨

抗糖化丨防曬丨保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