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奇妙的合方:四真湯,配八味地黃丸!

不少人知道,某方面功能低下可用八味地黃丸補腎陽,但中醫治病,並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還要治病尋因,才能治病斷根。

腎主水,具有藏精和調節水液的功能。為先天之本;脾主運化,一是運化水谷精微,二是運化水液,為後天之本。

後天調養不好,先天必定不得充養。就如人的教育,就算生在豪富之家,有著極好的DNA,但如果後天教育跟不上,成材的可能也會大減,浪費拚爹好背景。

所以脾土製約腎水,脾土之水液正常,腎接收到的水液也便正常;如果脾土水液泛濫,以至化熱,形成濕熱,腎接收到的水液大概率也是濕熱的,會引起氣化不利,腎陽虛衰,導致陽痿、痛風性關節炎、四肢痿軟等病症的產生。

清代醫書《嵩崖尊生》所載四真湯,針對的癥狀,正是濕土(脾胃)製腎,引起那方面功能低下。

四真湯組成:

升麻、柴胡、羌活各一錢,灸草、澤瀉各一錢半,膽草(炒),黃柏(各二錢)

製法服法:煎藥熱服,服後吃點食物壓在上面。

既然針對的病因是濕土製腎,由於脾主升舉清陽,胃主通降濁陰。脾胃均屬土而畏濕。本方用藥便繞開了大用補陽之葯的思路,首先從燥脾健胃入手。

一、燥脾健胃:柴胡和升麻

脾胃濕熱,與外感風邪和內蘊的濕氣結合相關。柴胡與升麻皆味辛而微寒,都是發散風熱葯,升提之力強,升麻能令清氣從右而上達,柴胡能令清氣從左而上達。由於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頭痛身重等。所以清氣一升,則濁氣隨降,解表退熱,平衡中焦濕盛。

兩者常相輔而用,如《脾胃論》中的補中益氣湯方中即有此二葯。

濕熱在腎臟中,以祛濕和清熱為主要法則,可用芳香化濕、清熱燥濕,清熱利濕等法。

二、芳香化濕:羌活與灸草

芳香化濕葯,以化濕運脾為擔當。氣味芳香,性偏溫燥,有利水滲濕、利尿通淋等功效。臨床上主要用於內濕症,如脾為濕困,運化失調所致的病症。羌活、灸草正適於此症。

羌活味辛、苦,性溫。歸膀胱、腎經。辛香溫燥之性較烈,可解表散寒、祛寒濕,用於外感風寒、寒濕痹、上肢風濕疼痛等。

灸草即是艾草,純陽之性、通十二經,是其亮點。

其以全草入葯,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經。有溫經、理氣血、去寒濕等功效。

三、清熱利濕:澤瀉

清熱利濕,是治療下焦濕熱的方法。

澤瀉性味甘,寒。入腎、膀胱經,甘能補陰,寒能清熱,故澤瀉可利水滲濕,泄下焦濕熱與腎中濁氣。主治腎炎水腫、腎盂腎炎、腸炎泄瀉、小便不利等症。

四、清熱燥濕:膽草和黃柏

苦能燥濕,寒能清熱,故清熱燥濕是指以苦寒而燥的藥物組方,祛除濕熱病邪的治法。

膽草,我認為這到底是指地膽草,還是龍膽草,值得商榷。

地膽草性味苦辛寒,歸肺、肝、腎經。具清熱涼血,解毒,利濕之功效,可治療胃病,肝炎、腎炎等,看起來與此症適宜。但龍膽草苦寒沉降,氣味厚重而沉下,善清下焦濕熱,看起來也是適宜的。

同時,龍膽草專歸肝膽經,而肝的疏泄功能,會影響到消化系統的清升濁降。因此,龍膽草與黃柏一道,可解脾胃濕熱下注,引起的下焦熱結。

黃柏同樣苦寒沉降,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的功效。是一味瀉實補虛的良藥,專長入腎而瀉根源在命門的相火(相火之症,多表現為心包絡、三焦之熱證),尤其對膀胱濕熱滯留有益。

上七味葯的運用,看起來正是四個步驟,和四真之名貼近(具體古醫為啥這樣取名,除了猜還是猜)。同時,全方用藥,性味偏寒,陰中求陽,正合腎為水火之宅,寓真陰(命門之水),而含真陽(命門之火)之義。

這七味葯就像開路先鋒,為治病掃清道路。在此基礎上,《嵩崖尊生》提到需間隔服用八味地黃丸。這既調合其用藥寒性,又補腎陽,最終獲得治病功效。

八味地黃丸,我認為這是指張仲景所創金匱腎氣丸,由熟地八兩、山藥四兩、山萸肉四兩、茯苓三兩、丹皮三兩、澤瀉三兩、附子(炮)一兩、桂枝一兩,共八味葯組成。

方中同樣有澤瀉,其和茯苓一道,利水消腫,泄熱降濁,瀉腎中濁氣,丹皮有清熱活血,退虛熱的功效,三者相伍,是著名的「三大名瀉」,活血利水,共同調節水液的疏泄。

主葯熟地黃,是一味養陰血、填腎精的主葯,相當於「水」,可以補津液,配合山茱萸、山藥,補肝脾,益精血,是著名的「三大名補」,地黃補腎、山茱萸補肝、山藥補脾。

三泄三補之後,方以少量溫腎助陽的附子,及少量溫陽通脈,煥起陽火的桂枝,負責補充水中能量,讓腎水活動起來。

所以,金匱腎氣丸的真正作用是給身體溫補津液、補活水、補有能量的水,與四真湯一樣,均是張仲景「孤陰不生、孤陽不長」理論的活用。

腎陰腎陽為人體陰液與陽氣的根本,且陽為陰之根。兩方的運用,使陰陽水火保持相對平衡,生命力也便必然旺盛,如此,何愁性功能低下之症不改善呢?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