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菊樂股份二度衝刺IPO “區域性”乳企競速誰拔頭籌?

日前,2018年初主動撤回IPO材料的四川老牌乳企——四川菊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菊樂股份”)在證監會官網更新了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菊樂”品牌誕生於1984年,是中國西部地區較早引進利樂生產線從事超高溫滅菌乳生產的企業之一,於1997年推出菊樂純牛奶、1997年推出“酸樂奶”含乳飲料,至今已有超過20年的含乳飲料和乳製品生產經驗。

事實上,“菊樂奶” 是四川成都當地家喻戶曉的牌子,就像上海人熟知的 “光明”,杭州人熟知的“AD鈣奶”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菊樂股份為二度衝刺IPO,其曾於2017年12月遞交招股書,擬登陸深交所中小板,但隨後在2018年3月30日撤回材料,終止IPO審查。

菊樂股份這次“二進宮”,上調募集資金至5.59億元(2017年12月招股書擬募資4.85億元),不過其募投項目未發生變化,仍計劃投向“年產12萬噸乳品生產基地”、“溫江乳品生產基地技術改造”、“行銷服務中心升級建設”、“研發中心升級建設”等4個項目。

四川乳業龍頭二度IPO

更新後的招股書披露,2016年-2019年1-3月,菊樂股份分別實現營收6.89億元、6.96億元、7.85億元和2.04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分別為3276.16萬元、2228.56萬元、7202.63萬元和2619.18萬元。

在“大本營”四川,菊樂稱得上是老大哥。

2016年至2019年1-3月,菊樂股份在四川省實現主營收入分別為6.75億元、6.84億元、7.7億元和1.99億元,分別佔總營收比重高達98.43%、98.62%、98.47%和98.14%。

“從數據來看,菊樂市場比較單一,總體局限在四川”,8月19日,一位關注乳製品行業的私募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其中,“酸樂奶”是菊樂的明星產品,其對標的競爭對手有伊利“優酸乳”、蒙牛“真果粒”、娃哈哈“營養快線”、娃哈哈“AD鈣奶”等。

根據尼爾森的市場零售研究數據,“酸樂奶”在成都市場長期穩居“酸味奶”品類第一,在四川地區市場佔有率從2016年的第四位上升至2018年的第二位。

可供支撐的一組數據是,“酸樂奶”銷售額從2016年的4.59億元上升至2018年的5.5億元,其在菊樂股份的業績貢獻佔比也從2016年的66.62%上升至2018年的70.06%。

不過,換個角度,菊樂股份在“大本營”之外的優勢,就不那麽明顯。

對此,菊樂股份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在鞏固四川區域市場地位的同時,積極開發四川、重慶等省外市場。

此外,對於過分依賴核心產品“酸樂奶”、產品結構過於單一的問題,菊樂股份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正發力低溫產品,推出“燒優酪乳”、“蜜哢滋”、“嚼優酪乳”等。

招股書顯示,菊樂股份在2016-2017年分別新增1條PET瓶灌裝生產線,用於生產“燒優酪乳”等低溫產品,2018年,新增1條玻璃生產線,用於生產以玻璃瓶包裝的有機鮮牛奶、益生菌鮮牛奶等低溫產品。

此外,為發力低溫產品,2018年5月,菊樂股份以200萬購買自然人盛慧持有的菊樂乳業剩餘40%股權,從而持有菊樂乳業100%股權。

不過,目前來看,其低溫產品帶來的業績提升仍需時間檢驗。

2018年,菊樂低溫產品銷量佔比僅為6.58%,毛利率為7.58%,相比之下,其常溫產品仍為業績貢獻主導,銷量佔比在93%以上,常溫含乳飲料毛利率高達86.27%。

2018年淨利潤暴增另有隱情?

可以看到,菊樂股份2017年淨利潤為2228.56萬元,到了2018年暴增至7202.63萬元,表面看,似乎在2018年實現了盈利的飛躍式增長,但真實情況卻似乎並非如此。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詢招股書發現,事實上,2017年菊樂股份支付了一筆高達4664.26萬元的股份支付款。

2016年10月24日,當時的菊樂有限公司通過股東大會審議,同意以增資方式實施員工股權激勵,新增注冊資本為571.04萬元,其中董事長童恩文現金認繳541.04萬元,員工持股平台成都誠創現金認繳30萬元。

2017年12月披露的招股書透露,公司僅在2016年確認了股權支付費用307.5萬元,但未對實控人童恩文確認股份支付費用。根據證監會《首發業務若乾問題解答》要求,菊樂股份對童恩文的出資補充確認了股份支付費用。2017年計入的4664.26萬元是2016年員工激勵的加速行權部分的股份支付金額,納入當期的非經常性損益。

正因為有該筆非經常性損益的存在,才使得菊樂股份2017年淨利潤扣非後僅2228.56萬元,造成了外界對其2018年業績爆發認知的假象。

區域化明顯、產品結構單一,成為了菊樂股份最為明顯的短板,雖然短期內,業績的持續性尚不足以為憂,但難以實現的外延式增長也讓其增長空間缺乏想象。

地方乳企IPO“賽跑”

8月中旬,上海一位投行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隨著原奶價格的上漲,行業越來越集中,大型乳企的市場份額也越來越集中,作為區域乳企,競爭也非常激烈,除了菊樂股份,湖北均瑤大健康、浙江李子園也在排隊IPO”。

2019年5月24日,均瑤集團旗下的“湖北均瑤大健康飲品股份有限公司”也在證監會官網披露了招股書,擬向“乳酸菌飲料第一股”發起衝刺。均瑤大健康IPO擬募資12億元,用於宜昌產業基地、衢州產業基地各年產10萬噸常溫發酵乳飲料項目。

2016年-2018年,均瑤大健康分別實現營收為11.01億元、11.46億元、12.87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75億元、2.31億元、2.81億元,其中,乳酸菌系列飲料收入佔比高達97%以上,“味動力”塑瓶系列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也接近97%。

不過,事與願違的是,7月26日證監會官網顯示,均瑤大健康IPO狀態變為中止,其IPO中止是受卷入康得新財務造假案的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牽連。

此外,另一家華東乳企,成立於1994年的浙江李子園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也在6月21日披露了招股書,李子園於2018年10月提交輔導備案申請報告,接受輔導持續到2019年5月。

以甜牛奶乳飲料為人熟知的“童年味道”李子園,2016-2018年實現營收分別為4.53億元、6.02億元、7.87億元,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為1.02億元、9017萬元和1.24億元。

此次IPO,李子園擬募資6.91億元,計劃用於鶴壁李子園年產10.4萬噸含乳飲料生產項目、雲南李子園年產7萬噸乳飲料生產項目、李子園技術創新中心項目三個項目。

“產品結構比較單一,過於依賴某款明星產品,這是很多地方乳企需要突破的地方”,8月19日,北京一位乳品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指出,也正是由於地方乳企的種種弊端,近年來,其IPO之路往往也並不順暢。

2019年初,來自於溫州蒼南的熊貓乳品宣布終止上市申請並撤回IPO申請文件,而這距離公司提交IPO申請僅過去兩個月。雖然這家乳品企業在國內煉乳市場的銷售規模僅次於雀巢,其客戶包括香飄飄、蒙牛乳業、達能乳業、江中食療等,但依然在資本市場铩羽而歸。

對於熊貓乳品的此次IPO的失利,市場有分析認為其產品的單一與區域化市場難以突破,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