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同仁堂名醫陳彤雲:中醫治療牛皮癬(神經性皮炎)案例

姓名:李某 性別:男 年齡:55歲

身癢多年

查:腰、背、肘部皮損增厚,皮紋加深,呈澱粉樣變。神疲、焦慮,工作緊張不得眠,口苦咽

乾。舌質紅,脈弦細。

中醫診斷:牛皮癬(神經性皮炎),肝鬱不舒,鬱久化火。

按語

此例神經性皮炎,亦經過兩個多月治療。本例為肝鬱化火,內擾心神。治則應用重鎮安神、平調心肝。在治療中其減輕工作,注意身體。除用上法外注意調理脾胃加茯苓、白朮、木香、神曲等。經過兩個多月的內治加外用黑豆餾油軟膏,皮膚苔蘚變化消失,皮紋亦不明顯,表現為光滑潤澤,未覺瘙癢,屬臨床痊癒。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常見的以陣發性劇烈瘙癢和皮膚苔蘚樣為特徵的慢性瘙癢性皮膚增厚的皮膚病。好發於頸、項、肘關節、骶尾、眼瞼等部位。其病因多由於情志不遂,鬱悶不舒,心情壓抑致心火上炎所致,一般多為實證。治療以舒肝解鬱,清瀉肝火,安心神為主。

陳老認為,神經性皮炎多因情志內傷,風邪侵擾以致營血失和,經脈失疏;或有脾濕不運,復感風邪而發病;或內衣領口摩擦;或機械性刺激,反覆搔抓所致。症見皮損色紅,伴心煩易怒、精神抑鬱、失眠多夢、口苦咽乾、舌質紅、脈弦等症,證屬情志內傷、肝鬱化火,治以疏肝解鬱、涼血疏風瀉火為法,葯以丹梔逍遙散合龍膽瀉肝東加減。症見皮損淡褐,肥厚粗糙,劇烈瘙癢,大便溏薄,舌苔白膩或薄白,脈濡緩,則辨為脾濕不運、外感風邪,治宜健脾利濕、養血疏風。皮損色淡或灰白,肥厚粗糙,素體虛弱,心悸怔忡,氣短健忘,或月經不調等,舌質淡,脈沉細,陳老辨為血虛風燥、肌膚失養,治以養血疏風、潤膚止癢。

本病患者常伴有疲勞、緊張、焦慮、情緒易激動等精神癥狀,內分泌紊亂、胃腸功能障礙、感染病灶、搔抓及摩擦、日曬、食辛辣食物、飲酒等也會促發及加重本病。醫生應作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解除患者的思想負擔和顧慮,告誡病人積極配合,疏導情志,生活規律,避免緊張焦慮的情緒,勞逸結合,保持大便通暢。避免搔抓、摩擦及用熱水洗燙,尤其禁用花椒水及鹽水燙洗。避免日曬。限制酒類、咖啡以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多食新鮮蔬菜及水果。

名醫簡介:

陳彤雲教授,1921年生於北京中醫世家。從事中醫皮膚科,自幼隨其父著名中醫陳樹人先生出診;後在繼承哈銳川老大夫治療經驗的同時,又得到著名中醫趙炳南老先生的指點。深得兩位名老中醫學術精髓,重視中醫的整體觀念,強調辨證施治,認為體表的病變必有內在的根源,皮科疾病應重視外治,但更不可忽視五臟六腑和氣血陰陽的盈虛盛衰,在這其中,尤為重視胃氣的調理。重點治療黃褐斑、痤瘡以及扁平疣等疾病,對治療顏面損容性皮膚病更有獨特的療效,還改進了古代治療痤瘡的名方枇杷清肺飲,取得了理想效果。

(本文節選自《北京同仁堂中醫大師珍籍》一書 如需電子版處方 可私信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