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不再中醫」委實擔憂過度

??最近微信群內轉發了西醫骨科醫生王明華的《中醫的問題在於不再中醫》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中醫藥國情調研組組長陳其廣的《「中醫不再中醫」並非「詆毀中醫」》兩篇文章,頗有感觸。作為不諳中醫的西醫同道及社會科學院的教授,對當前中醫藥現狀的洞察力,實在令人敬佩。其實僅這一點就能說明「中醫不再中醫」有點擔憂過度。

??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藥繼承發展最好的時代。歷經30餘年,《中醫藥法》終於頒布了,中醫藥人有了法律保障。特別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戰略,從而為中醫藥傳承發展工作的推進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動力。

??誠然中醫藥的發展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中醫思維弱化、中醫評價西化、中醫學術異化、中醫技術退化、中醫特色優勢淡化等,但中醫藥人要做的是借東風促改革、興利除弊。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經典與現代要兩手抓

??很多人認為,振興中醫必須要振興民間中醫。其實,中醫藥的振興必須解決中醫人才問題,大力加強、發展中醫教育;根據當前存在的問題,對中醫教育尤其是大專院校教育進行必要的改革。中醫藥高等教育應該側重於中醫經典,側重於醫古文,最大程度保留經典的原貌。

??當然,對現代醫學的學習也是必不可少的。現在中醫臨床中,一些患者因為現代醫學治療不理想,才把中醫藥作為最後的「希望」來嘗試。試想,若不懂西醫治療理念、方法、藥物的毒副作用,必定會遭遇重重困難。我們這一代中醫人,包括一些國醫大師,絕大多數都是通過院校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單靠祖傳或師承的一技之長是無法振興中醫藥的。

??夯實中醫藥師資力量

??中醫教育應有不同的側重,培養不同類型的人才,包括中醫臨床、中醫教育、中醫對外宣傳等專業。中醫臨床必須由多年從事臨床、經驗豐富的中醫師帶教,中醫教育必須由懂教育的老師帶教,中醫對外宣傳必須注重外語的教育。特別是對臨床帶教老師應嚴格篩選,既有辨證論治的功底,又有相應的理論素養,還要懂得帶教方法。按師資力量招收最好的學生,用最短的時間培養出最優秀的人才。

??讓高深理論真正落地

??消除「五化」靠療效,中醫人要有治癒常見病、多發病的能力,同時具備能治癒西醫不明病因、不能治癒疑難疾病的能力。有時候老師在診療病人時的一句「吃幾劑試試看」,會讓學生對中醫的信心頓時全無。所以,再高深的理論必須落地,療效才是硬道理。

??當前中醫藥雖然面臨著一些困難,但同樣也迎來了難得的機遇。擔憂是必要的,但不必過度。中醫人要有信心,不氣餒,深厚的中醫藥背景會孕育一代又一代中醫名家,進而傳承好、發展好中醫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