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手陽明大腸經,敲敲更健康

手陽明大腸經,敲敲更健康

文:惟一堂

手陽明大腸經,是十二經脈第二經。它的基本走向是「從手走頭」,在體內聯繫大腸、肺、口齒、鼻等臟腑和器官,在體外分布於上肢外側前緣、肩部、頭面。

作為十二經脈之一,手三陽經之一,手陽明大腸經與手太陰肺經相表裡,上接手太陰肺經於食指,下接足陽明胃經於鼻旁。經脈分布於食指、上肢外側前、肩前、頸、頰、鼻旁。其絡脈、經別分別與之內外相連,經筋分布於外部。左右各20穴,其中15穴分布於上肢背面的橈側,5穴在頸、面部。

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包括:商陽穴、二間穴、三間穴、合谷穴、陽溪穴、偏歷穴、溫溜穴、下廉穴、上廉穴、手三裡穴、曲池穴、肘髎穴、手五裡穴、臂臑穴、肩髃穴、巨骨穴、天鼎穴、扶突穴、口禾髎穴和迎香穴。

《脈經·大腸手陽明經病證》一書中明確指出:「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則泄,當臍而痛,不能久立。」「大腸有寒,鶩溏。有熱,便腸垢。大腸有宿食,寒慄、發熱有時,如瘧狀。大腸脹者,腸鳴而痛,寒則泄食不化。」簡而言之,中醫認為,手陽明大腸經主治胃、腸、神經、精神方面病症,個別熱性病,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經脈所過部位之病症。一旦大腸經出現了問題,就會導致食指、手背、上肢、後肩等經絡沿線部位的疼痛和酸、脹、麻等不舒服的病症。

大腸經屬陽明經是氣血很旺的經絡,可以幫助人體增強陽氣或把多餘的火氣去掉。大腸經可以有效地防治皮膚病,中醫講肺主皮毛,肺與大腸相表裡,肺的濁氣不能及時排出會直接通過大腸排泄,肺功能弱了,體內毒素便會在大腸經淤積,所以臉上起痘身上起濕疹這些問題,大腸經可以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

其實,大腸經很好找。只需把一手自然下垂,一手過來敲對側的手臂,所敲的地方,就是大腸經。中醫認為,經常敲打大腸經,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在敲打大腸經時,會有酸脹麻疼的感覺,敲到曲池穴時,可以適當多敲一會兒。一般情況下,早晨5點到7點敲大腸經最好。如果沒有早起的習慣,時間可以往後推移兩個小時,在足陽明胃經旺盛時,也就是早晨七點至九點來敲,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審稿:高建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