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可能導致死亡的「感冒」,竟是因為……

案例回顧

急診病歷記載:患者家屬口述,患者男性,32歲,十多天前從緬甸打工回國,一周前飲酒後出現發熱、寒戰、頭痛等癥狀去某市級醫院就診,被診斷為感冒。其間患者進行血液常規檢驗三次,胸部照X光一次。經點滴(用藥不詳)治療一周無效後,病情加重,轉入我院急診科就診。此時患者意識障礙,並出現抽搐,抽搐時雙眼上翻,凝視,口吐白沫,唇周發紺,雙手握拳,四肢抽動,呼之不應。

入院查體

T 39oC,P 106次/分,R 25次/分,BP 15/8 Kpa,昏迷狀,檢查不合作,雙瞳等大約0.6 cm,光反射遲鈍,頸阻明顯,雙肺、心、腹、淋巴結、皮膚均無異常,膝跟腱反射亢進,右側巴氏征陽性。

入院後檢查

腰穿檢查腦脊液,穿刺成功測壓力225 mmH2O,見清亮腦脊液流出,收集6 ml,分別裝入3隻無菌試管,每管2 ml,立即送檢。腦脊液外觀清亮透明,紅細胞10×10^6/L,白細胞10×10^6/L,蛋白質0.49g/L,葡萄糖3.8 mmol/L,氯化物121.5 mmol/L,腦脊液沉澱物塗片,分別用墨汁、革蘭氏和抗酸染色均未發現異常。

初步診斷

病毒性腦炎入院。

實驗室檢查結果

血液常規檢查:RBC 3.37×10^12/L,HGB 107g/L,WBC 6.99×10^9/L,PLT 19×10^9/L,中性分葉79% ,中性帶狀核5% ,淋巴細胞14% ,單核細胞1%,嗜酸性粒細胞1%。

血塗片:查見大量瘧原蟲環狀體(見圖A、B),可見少量配子體(見圖B)。

生化檢測:總膽紅素 83.3umol/L,直接膽紅素30.3 umol/L,間接膽紅素53.0 umol/L,ALT 45IU/L,AST 128IU/L,總蛋白54.9g/L,白蛋白34.7g/L球蛋白20.2g/L,尿素11.10mmol/L,肌酐157.8 umol/L。

DIC檢查:凝血酶原時間 17.70秒,INR值 1.57,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78.50秒,凝血酶時間28.8秒,纖維蛋白原1.89g/L,D二聚體(+)。

治療和轉歸

明確病因後醫生立即採取抗瘧疾治療,但患者仍在入院後第二天死亡。

分析體會

寄生於人體的瘧原蟲共有四種,包括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三日瘧原蟲(Plasmodium malariae)、卵形瘧原蟲(Plasmodium ovale)及間日瘧原蟲(Plasmodium vivax)。在我國以間日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感染為主,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發冷、發熱。

瘧原蟲檢查主要採用血液塗片染色檢查,分薄片或厚片法。薄片法可鑒別瘧原蟲種類,厚片法增加檢出率。

瘧疾因癥狀與感冒相似,被誤診為感冒造成嚴重後果的病例時有發生,一定要重視對來自疫區患者的血塗片人工鏡檢。在查閱該患者病歷時,發現在患者被誤診為感冒期間,經歷三次血液常規檢驗,均未進行人工復片,這是造成瘧原蟲漏檢導致誤診誤治,最終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如果患者來自瘧原蟲疫區,出現發熱、寒戰等臨床癥狀,醫生應該為患者申請瘧原蟲檢查;臨床檢驗工作者在制定復片規則時,應該增加對有發熱、寒戰等癥狀患者的血液常規檢查進行人工復片,以免造成瘧原蟲漏檢,導致誤診和漏診,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