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口腔潰瘍,百般清熱不管用,怎麼辦?中醫老劉給你「支招」!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導讀: 一般認為,口腔潰瘍的發病多與火熱邪毒有關,因此臨床慣用清熱葯治療,甚至潰瘍患者也會自行服用清熱葯。但是,當越吃清熱葯潰瘍越厲害時,我們又該怎麼辦呢?其實,《內經》中早有提示,一起學習一下吧!

《素問·至真要大論》帝曰:論言治寒以熱、治熱以寒……有病熱者,寒之而熱……奈何治?岐伯曰: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

張介賓註:「諸寒之而熱者,謂以苦寒治熱而熱反增,非火之有餘,乃真陰之不足也。陰不足,則陽有餘而為熱,故當取之於陰,為不宜治火也,隻補陰以配其陽,則陰氣復而熱自退矣。

下舉一例:

李某,女,31歲。慢性口腔潰瘍反覆發作已8年之久。長期服抗生素、中成藥,曾連服中藥6年,六神丸十幾盒,未能控制,且愈發愈甚,痛苦不堪。

現診口腔黏膜可見多處潰瘍、糜爛,口乾欲飲,形寒肢冷,脈沉細,舌質胖淡。

此有邪熱傷陰,更因久服寒涼,陰陽兩虛,擬以補腎陰為主,加溫補命門,引火歸元為治。

處方:生熟地黃各20g,生首烏15g,玄參15g,射乾9g,山豆根6g,蟬蛻6g,肉桂末6g,飯後分服。

服藥1周,口腔潰瘍疼痛明顯減輕,糜爛多處見愈,仍宗前法去山豆根、蟬蛻,加牛膝、北沙參、麥冬。

兩周後,潰瘍已愈,改用一貫煎,連服3日,未見複發。

按語:

口腔潰瘍是常見病。早在《黃帝內經》已有關於「口瘡」、「口糜」之記載,認為其發病多與火熱邪毒有關。

隋代《諸病源候論》:「腑臟熱盛,熱乘心脾,氣沖於口與舌,故令口舌生瘡也。」歷代醫家多宗此說。

然臨床發現口瘡雖以火熱為多,而火熱有虛實之分。蓋「陽盛則熱」,「陰虛生內熱」。前者為實熱,後者為虛熱。

本例患者雖尚年輕,但久服寒涼之劑,至元陽受損,陽損及陰,陰虛火炎,上熱下寒,上熱是標,下寒是本,本虛而標實。

治療既要滋腎陰以降火,又要溫命門以引火歸元,隻做加法不做減法,寓攻於補,如此更有助於陰陽取得平衡。

腎陰腎陽為一身陰陽之根本,通過調整,使正氣恢復,虛火自降,虛熱乃戧,宿疾痊癒。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述此方僅供參考,如需使用請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