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奧斯汀展現了時代,或時代照亮了奧斯汀

《簡·奧斯汀的英格蘭》,(英)羅伊·阿德金斯等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19年4月版,58.00元。

林頤

簡·奧斯汀(1775-1817)的經典小說《傲慢與偏見》創作於1796年,那時奧斯汀只有21歲。這部小說後經大幅修改,於1813年出版。當時正是英法矛盾尖銳化的時期,拿破侖兵戈所向,整個歐洲都在呻吟,但奧斯汀的小說仿佛另外一個世界,戰爭、政治、暴力、瘋狂、資本主義,奧斯汀似乎看不見這些,她的主角只需要操心怎樣娶位太太,或者嫁個好老公。批評家詬病奧斯汀總是不關心時事,不關心她那個時代正在發生的歷史。事實果真如此嗎?

《簡·奧斯汀的英格蘭》一書,由英國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羅伊·阿德金斯與萊斯利·阿德金斯夫婦合著,這本書從奧斯汀的文學創作入手,結合奧斯汀的信件日記等,梳理小說隱藏的線索,展現喬治王攝政時代的英國社會風貌。

婚戀是奧斯汀小說的核心主題。奧斯汀的女主人公在考慮結婚對象之時總要經歷理性的審視,這是有原因的。獲得自由的前提是必須嫁對人,因此她們必須謹慎。正如本書作者所指出的,“財富是婚姻中的重要因素,而幸福感則次之。”現在讀《勸導》,我們可能會對安妮放棄婚約感到訝異。一位老婦人的勸說竟然這麽重要嗎?可是,我們要知道,在當時,結婚對象的財富、前途和社會地位是考慮的首要要素,這是女人未來可以擁有或失去的一切,唯一的機會。

奧斯汀是一位“婚戀專家”,可她終身不嫁,有人認為這代表了奧斯汀思想超前。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奧斯汀並非不想結婚,在她27歲那年她曾經答應了一位小他6歲的男人的求婚卻隨即反 悔 。為 什 麽 悔婚?可能他不是奧斯汀心目中的理想對象,更可能出於奧斯汀對婚育的恐懼感。女人的主要職責就是養育下一代,這是當時的主流價值觀。那時候不提倡避孕也沒有好的節育措施,這意味著已婚女人的一生都在不斷地生孩子。本書呈現了許多讓人悚然惶恐的生育場景。接生技術極其粗暴,帶給產婦巨大痛苦,無數嬰兒夭折,孩子很難養活,據1770年的一項統計,兒童死亡率高達六成。班廷太太生下了第32個孩子,奧斯汀的嫂子伊麗莎白生了11個孩子,最終死於難產,終年35歲。奧斯汀寫下了她的感受。

奧斯汀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她很喜歡孩子。從奧斯汀的家信中可以看出,對於孩子們的言行舉止和缺點毛病,她不僅觀察入微,而且深感有趣,她以他們為榮,偶爾她也談及適當的管束和懲戒,侄兒侄女都喜歡這位說話風趣的姑媽。奧斯汀經常描寫手足之情,還有一些被慣壞的、不守規矩的小搗蛋,孩子的任性行為推動小說情節的發展,但奧斯汀並不強調教育問題。因為“兒童”在歐洲是一項晚近的發現。在從前,人們都認為兒童是“小大人”。本書作者也告訴我們,上層階級的孩子從小就接受類似成人的教養,下層階級的孩子則從小就要和大人一樣擔負起養家的職責。

在奧斯汀的時代,人們認為只有男人才能關心政治,女性如果高談闊論時事話題,會被認為粗魯、沒有教養。奧斯汀的小說沒有放置於歷史大背景,並不等於就說明她沒有受到社會政治的影響。比如,《勸導》的情節,男主角溫特沃斯作為拿破侖戰爭獲勝一方的英雄衣錦還鄉,一舉一動都透出紳士風度,完全不複往昔的窮酸樣,這種個人命運地位變遷的前後懸殊對比,難道不正是當時社會狀況、階層變動的真實寫照嗎?

奧斯汀的素材從哪裡來?比如,她與姐姐卡桑德拉,就是《傲慢與偏見》裡伊麗莎白與簡的深厚友誼的靈感來源。奧斯汀小說經常出現一個主題———房產所有權和缺乏保障的經濟,這也是奧斯汀的親身經歷。法律規定,一旦丈夫去世,妻子和沒有繼承權的孩子就得馬上搬離。不能忽視奧斯汀小說隱藏的生活細節,她的作品屬於寬泛意義的“風尚喜劇”。奧斯汀描寫了很多舞會場景、節慶聖誕或教堂禮拜,而本書作者在這些簡短描寫基礎上的史料鋪陳,盡顯19世紀初期風味盎然的英國世俗生活,並不盡然優雅,不乏落後與髒亂。男男女女塗脂抹粉、追逐時髦,卻很少洗澡,香水是為了掩飾體臭,脂粉是為了遮蓋天花疤痕。衛生狀況實在糟糕,街上汙水橫流,行人要時刻小心當頭淋下的“黃金雨”(屎尿)。醫療水準也很糟,外科手術極少有成功的,大多數人笑起來會露出一口爛牙。

“讓別的文人墨客去描寫罪惡與不幸吧。”奧斯汀在《曼斯菲爾德莊園》裡說道。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講,這正是她的明智之舉。與其講述沒有深入的、並不十分了解的生活,還不如把眼光聚焦在自己的身周,奧斯汀寫了六部長篇小說,每一部都用細致的觀察、幽默的手法、非凡的敘述技巧,描繪目力所及的社會生活的圖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