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介紹4個治療「汗出過多」的特效驗方!(以供參考)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汗證乃指不正常汗出之謂,是津液發泄過甚,致使全身或局部汗出過多之證。

臨證時有「自汗」、「盜汗」之分,有「內傷」、「外感」之別。當細察詳審。

汗為心之液。陰主血,為心所主,外營腠理,陽主氣,在腠理之間,職司開闔。

陰虛陽必湊,陽蒸陰分則血熱,故發熱汗出,陽虛陰必乘,陰津不守化汗而外泄。

汗之啟閉在於陽中的衛氣,汗的根本在於陰中的營血,此乃汗發於陰而出於陽之理也。亦有衛外不固,表氣微弱,易感外邪,肺失所衛,心失所養,津液妄泄,而致汗出,此即外感致汗之由。

其治之法:陽虛者益氣補陽,陰虛者養陰清熱,表虛而受外邪者驅邪固表,余可類推。

今擇臨證常見數例錄於後。

01

馮某,男,1歲零10月,2016年1月21日初診。

患兒夜間汗出一月余近日加重伴夜啼。

據家屬所言:一月前因外感高熱數日不退,後經某醫院治療,外感高熱緩解,但逐漸出現夜間煩躁不安,陣陣啼哭,遍身汗出,以頭頸背心為甚,伴見口乾欲飲,大便秘結,小便短少黃臭,舌乾尖紅少苔,指紋淡紫。

實驗室檢查:血象及X線攝片正常,此陰虛心熱熾盛之證。

治宜:養陰生津,清熱止汗。

方用:參麥桑牡湯加味(自擬方)。

處方:沙參15g,麥冬10g,知母10g,天花粉10g,石斛15g,竹葉9g,連翹9g,川木通9g,桑葉10g,牡蠣30g,炒麥芽15g,炒谷芽15g

服上方三劑汗止,諸證悉除。

按:此方為陰虛盜汗效方。

方中沙參、麥冬善養陰液為君,配知母、花粉、石斛滋陰生津為臣,佐以清熱泄熱之桑葉、竹葉、連翹、川木通,使陰血得以化生,心熱得以清降;

再合育陰潛陽,善治陰虛陽亢之證的牡蠣,養陰止汗之功更強,谷芽、麥芽炒之合用有消食健脾開胃之能,與上藥合用更具防止陰柔清泄之品損傷脾胃陽氣之妙,此「先安未受邪之地」法也。

02

唐某,女,5歲,2015年7月20日初診。

患兒近年時有濈然汗出,反覆感冒,近兩月加劇。

稍加活動或進食後汗出更甚,四肢汗尤多,膚涼汗冷,伴食少,倦怠懶言,大便時溏,面色萎黃,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此氣虛脾失健運之自汗證,治以益氣健脾,固表斂汗。

方用:參芪桑牡湯加減(自擬方)。

處方:參須15g,黃芪15g,防風10g,蒼朮6g,草果10g,雲苓10g,陳皮3g,白蔻6g,炒麥芽15g,炒谷芽15g,牡蠣30g,桑葉10g

服上方六劑後,汗止便實。近半月沒有感冒,仍納差,於上方中加砂仁5g,雞內金10g,再服六劑,經追訪觀察諸證消除後未複發。

按:此方為氣虛自汗效方。

方中參、芪益氣固表為君,佐防風以益氣而禦風,蒼朮、草果、陳皮、白蔻,芳香醒脾,配參芪使脾氣得以升發健運,牡蠣育陰潛陽合桑葉滋燥柔潤,既可防上諸葯之辛燥,又可固表斂汗,炒谷芽、炒麥芽合用開胃健牌。

用治自汗之證甚為合拍。

03

肖某,女,5歲,2014年9月7日初診。

患兒近一周臥則冷汗出,衣被均濕,摸之黏稠。面色萎黃,精神不佳,好坐臥而不好動,納差,口渴不欲飲,午後發熱,溲黃,舌白膩微黃,舌質紅,脈數。此濕熱汗證,治宜除濕、清熱、止汗。

方用:茵陳桑牡湯加減(自擬方)。

處方:茵陳15g,桑葉10g,牡蠣30g,川黃連6g,川木通9g,連翹9g,白蔻6g,蒼朮6g,炒麥芽15g,炒谷芽15g

上方服二劑汗即止,仍納差,故於前方中加藿香6g,再服兩劑諸證消除。

按:此方為治濕熱汗效方。

方中用茵陳為君,該藥味苦微寒,為清熱利濕要葯,配清熱葯川黃連、連翹熱邪得清解;白蔻、蒼朮,芳香醒脾化濕,川木通利水滲濕,合用之濕邪得以排除,桑葉、牡蠣滋陰斂汗,炒谷芽、炒麥芽消食開胃健脾共用組方,用治夏秋之季多見濕熱汗證效如桴鼓。

04

治汗妙方,通治各種久治不愈之汗證。

桑葉250g(鮮乾均可),米湯(大米汁)2500g,飴糖30g,蜂糖30g,白糖30g,熬後去渣,其汁作茶飲,飲後以溲淡黃米湯尿為度。

桑葉在《本草綱目》有「止盜汗」之載,《本草從新》有「得金氣而柔潤不燥」之說,用以治汗實為妙哉。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述此方僅供參考,如需使用請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我是劉醫生,個人微信:housheng68 有問必答!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