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阿里巴巴不甘心放棄的社交夢

騰訊和阿里巴巴雖然不能說已經達到一手遮天的程度,但是只要他們手一伸,大眾頭上肯定得有一朵雲,就是這麽有影響力。

阿里在電商行業已碾壓其他企業,這種說法是毫不為過的,阿里在電商行業所建造的護城河可謂是固若金湯;當然,騰訊也不遜色,在移動社交平台上,由微信建造的城牆同樣牢不可破。可是這兩個大佬都不甘心在某一領域被對方壓製,騰訊想動一動阿里的護城河,阿里想偷襲一下騰訊的城牆,於是,阿里就開啟了一段不畏失敗不畏風雨的社交征途。

回首那些年阿里走過的社交路

騰訊會告訴你,從社交走到支付有多容易,而阿里則會告訴你,從支付轉向社交有多需要跋山涉水,而最終還不一定能到達目的地。

2010年,米聊初露頭角,馬雲就公開說:淘寶即社交,隨後便正式開始了社交路上的征途。最開始推出了類似開心網一樣的淘寶客,讓買家之間互相交流購物心得,後來淘寶客效果不明顯,阿里便出手投資了微博,在社交性產品上佔據了一席之地,在這之後,阿里還投資了陌陌。

後來,微信大軍打到了阿里家門口,為了切斷用戶對微信的依賴,淘寶主動屏蔽了微信的訪問,結果無意間為微商和微店的興起推波助瀾。阿里為了與之抗衡,自上而下地推出了來往,而來往最後也以失敗告終……

經過一系列的嘗試,社交的重擔最終落在了支付寶身上,然後支付寶就開始了變身之路。2015年的8.5 版本,開始嘗試社交化,錢包的二級界面出現“我的朋友”欄目;2016年初的五福;2016年11月推出的“圈子”、“校園日記”等。然而,支付寶不僅沒有取得預料的效果,反而還引發諸多不良後果,其推出的紅包功能甚至還有點為對手做嫁衣的感覺。

支付寶走社交,為何如此艱難?

支付寶的定位從一開始就是信用支付,擔保交易,從而維護消費者支付管道的安全。而微信一開始就是社交性產品,兩個產品從最初的定位就注定了在社交上誰更略勝一籌。

社交轉向支付,是建立在朋友的基礎上,微信可以說是手到擒來,可是支付轉向社交,還是強製性轉向,這就感覺是在讓支付寶“變性”了,反而會激起用戶的防範心理,使得用戶反感。畢竟支付寶在大眾眼裡是一種支付工具甚至是理財工具,試想一下,別人要把你存錢的APP當做聊天工具,你會持什麽態度吧。

在大眾對網購缺乏足夠信任的時代,支付寶擔當資金中介,在支付領域獨佔鼇頭。可是隨著互聯網發展的越來越健康,微商的出現,加上微信擁有的支付功能,在微信平台上買家也不用擔心交易風險,畢竟有朋友關係背書和微信平台的擔保。這樣一來,支付寶在支付市場的份額也一定會受到影響。

支付寶為何要在社交路上磕到底?

阿里在入口上具有天生的不安全感,他在電商領域可以說是一家獨大,但是一個電商品牌和網站想要成為一個入口,是很難的。而社交具有高頻性,相對於支付這樣的偶然事件,通信可以說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必然事件,所以社交這個入口是一定要爭的。

倘若微信在社交上獨攬天下,並且具有極強的用戶黏度,暫且不提微信的其他屬性,在用戶數上微信就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隨之而來的就是微信會佔領社交入口,進而網羅大多數生活場景,佔領更多的支付場景。按照這個情形可以想象,就算騰訊用腳趾頭做一款遊戲,都可以和阿里進行抗衡。

其實,如果支付寶加強線下合作,搭建更多的支付場景,進行商務拓展,不依賴社交功能,走創造溝通場景的理財工具這一條路或許會更好。但是阿里一旦放棄社交,微信完全掌握該市場後,用戶會越來越信任它,隨後便可以順其自然地深入拓展商務路線。

目前,微信已經把自己從IM通信軟體變成了瀏覽器,此外,它還可以涉獵遊戲及金融理財等領域。從社交轉向這些領域是很容易的,畢竟已經獲得了用戶的信任。這樣一來,阿里自己也不敢保證十年後支付寶會是什麽光景,畢竟就算是金牌產品,一旦有其他產品和它相差無幾,那它基本就算輸了。

所以社交之爭,阿里不僅僅是要打破微信在社交上的壟斷地位,還要提供更多的交易場景,從而穩固自身支付的“金牌”地位。目前,戰火已蔓延到營帳外,這場惡仗不得不打。畢竟,大佬也怕被大佬支配。

這場社交之爭,勝敗難以預料,畢竟現在支付寶中具有社交屬性的螞蟻森林以及螞蟻莊園也已對用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其實,兩家良性競爭對於用戶來說是最好的情況,畢竟這樣可以最大限度上避免一家獨大壟斷後可能出現的高昂服務費等,競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兩家的產品研發速度和提升服務品質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