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開心麻花是如何煉成的?

從2015年《夏洛特煩惱》以黑馬之姿斬獲14億票房以來,每年的國慶檔,觀眾都會有一種期待叫做——開心麻花喜劇

今年國慶檔,開心麻花重磅推出的是《李茶的姑媽》

作為開心麻花最新力作,本片依然延續了麻花喜劇所追求的老梗玩出新花樣。

《夏洛特煩惱》玩穿越,《羞羞的鐵拳》玩性別互換,《西虹市首富》玩一夜暴富,連非典型喜劇《驢得水》也有人冒充驢的荒誕。

核心的賣點其實就一個——小人物通過短暫的虛假身份扮演,體驗上層階級的生活

《李茶的姑媽》也是如此,小公司職員黃滄海(黃才倫 飾)男扮女裝,假扮女富豪莫妮卡(盧靖姍 飾)。

從前鞍前馬後卻被老闆當作透明人的他,終於享受到了被眾星捧月的滋味。

在彌漫著焦慮的日常生活中,還有什麽比“樂呵呵地做個白日夢”更好賣的精神產品?

故事起因在於,富婆姑媽成為了解決所有人危機的源頭。

李茶(宋陽 飾)需要她鎮場才能娶到女神露露;梁傑瑞(艾倫 飾)的爸爸需要追求她解決破產困境;梁傑瑞的嶽父需要得到她挽救公司......

沒人見過真身的姑媽,成為了赤裸裸的金錢符號

於是,被人誤認作姑媽的黃滄海,在梁傑瑞升職加薪的誘惑下,接下了假扮姑媽的任務。

其中最大的戲劇衝突在於,黃滄海為了事情不敗露,需要在真假兩種身份中不停切換。

黃才倫也因此貢獻了開心麻花喜劇中最為賣力的演出。

來回不停地迅速換裝、穿著高跟鞋婚紗飛速狂奔。

隨著男人們的貪欲越來越難掩蓋,影片節奏也隨著假姑媽的換裝、奔逃速度越來越快。

對體力要求極高。

影片中嫻熟的化妝、換裝、高跟鞋跑酷技能是在700場的話劇巡演中練出來的。

在話劇舞台上,黃才倫需要半小時內樓上樓下來回換裝6次,以致他加的台詞“演這個戲太累了”,成為了真情實感的官方吐槽。

在笑點的把控上,也一如既往地嫻熟。

女裝大佬那些可以預見的笑點一個不會少。

比如直男式化妝:

比如容易掉的假胸:

比如不小心就會露餡的嗓音神態:

但那段浴缸藏人的橋段,則屬於更有驚喜、更有表現力的笑點。

一個在於剪輯節奏加快帶來的緊張感,此外還推動了大女兒因不堪忍受而跳海的情節。

如果說黃才倫漫畫式的表演風格,適合用肢體語言傳達笑點。

那麽沈騰這種輕鬆派更擅長用獨特腔調抖語言包袱。

從反饋來看,似乎沈騰這種不動聲色的搞笑更容易獲得觀眾青睞。

經過前三部作品(《夏洛特煩惱》、《驢得水》、《羞羞的鐵拳》)的口碑積累,開心麻花喜劇已經成為了超越大片的影院首選。

而建立起這般賣座實力,從首次試水電影至今,開心麻花隻用了短短3年。

不靠大牌明星、不靠視覺特效、不靠燒腦故事,隻憑兩個字——好笑

但為了做到“好笑”倆字,電影內外,開心麻花其實花了15年。

2003非典肆虐這一年,話劇導演田有良和遇凱、張晨三人想拍電視劇的計劃遭遇擱淺,於是三人還是將目光投回話劇市場。

此時的話劇市場,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嚴肅作品,有著濃重的精英範兒。

為了製作更加接地氣的話劇,三人一拍即合:“要做,就做喜劇。”

於是,開心麻花第一部話劇《想吃麻花現給你擰》由此誕生。

何炅and沈騰

可以說,這部初創話劇奠定了開心麻花日後作品的風格。

三個關鍵詞:爆笑、批判性、正能量

將全年發生的新聞現象編排在一個個段子中,在戲謔中進行社會批判,並於結尾進行主題升華。

更簡單一點說,就是先走腎、後走心。哈哈大笑中還要把價值觀給立起來。

實踐到影片中,如果《夏洛特煩惱》沒有夏洛放棄一切想跟大春換回馬冬梅,《羞羞的鐵拳》沒有艾迪生和馬小攜手在拳場贏回被金錢扭曲的真相,《李茶的姑媽》沒有黃滄海與真姑媽卸下偽裝後的傾心交談,就會讓所有的歡樂失去最終落腳點。

此次有人認為《李茶的姑媽》在批判一環較前作顯得比較生硬,我想原因在於摒棄了主角的成長弧光。

所謂的價值觀輸出,如果靠正氣凜然的主角來喊口號,效果反而不好。

而是要把主角拉到常人的水準,在人人都難以抵禦的誘惑面前,主角在逐漸失控的人生中完成自我認知和價值觀重塑,最終得出“金錢不是萬能的”結論,這樣才具備說服力。

當初開心麻花這種思考與梗齊飛的話劇吸引了不少年輕觀眾群體,“賀歲舞台劇”成為了當時北京的一種娛樂潮流。

舞台劇的閱聽人畢竟有限,開心麻花真正開始具備全民知名度,是從春晚開始。

2012年,開心麻花作為80後小品演員的新鮮血液登上春晚舞台,一出《今天的幸福》讓春晚導演組耳目一新。

那一年,觀眾尚不認識沈騰,只知道賤兮兮的“郝建”。

麻花喜劇電影中一以貫之的虛假身份遊戲從他們的第一部春晚小品就已經有跡可循:

為了讓孕中的老婆相信自己未來事業有成,鄧小亮讓好哥兒們郝建假扮從30年後穿越而來的兒子。

越假越扯,上帝視角的觀眾就看得越開心,最後虛假中往往能撕扯出生活的真相來。

在2012-2015年的所有春晚小品中,沈騰都以“郝建”這個十分貼近個人氣質的名字面對觀眾。

致使這個形象深入人心。

直到2015年登上了綜藝《歡樂喜劇人》的舞台,話劇演員沈騰才逐漸面目清晰起來。

當別的喜劇班子還習慣拿身材、地域、誇張肢體來做文章的時候,開心麻花卻顯示出了不俗的品味。

相比其他團隊的小品式演繹,他們的作品更加接近一個戲劇故事,依靠情節設計來推動、製造笑點。

從《熱帶驚雷》《賞金獵人》《感染者》《小偷在哪兒》等多部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明顯的電影創意痕跡。

《賞金獵人》,戲仿美國西部片

尤其《小偷在哪兒》收獲了不少觀眾的敬意。

用犧牲語言包袱的默劇向喜劇大師卓別林致敬,讓人看見了開心麻花的更高追求。

取悅觀眾不是全部,笑聲背後的社會批判和人性映射才是更高級的喜劇境界。

最終沈騰代表開心麻花團隊獲得了第一季冠軍,沈騰、馬麗、艾倫成為了開心麻花最具辨識度的鐵三角。

隨之,圍繞三人展開的電影跨界嘗試,也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開心麻花越來越豐富的喜劇領域垂直開發,培養出了旗下越來越多的喜劇明星。

最終用打造喜劇明星的方式,讓演員名氣帶動品牌知名度。

經過千百場錘煉的舞台劇,繼續供給電影改編,不僅大大縮短創作周期,還為電影保證了包袱的命中率。

2015年,開心麻花幾乎彈無虛發的笑點讓觀眾開始對純粹喜劇欲罷不能。

《夏洛特煩惱》的一鳴驚人,《驢得水》的深刻細膩,《羞羞的鐵拳》實力不減。

三擊連中,市面上開始流行一句話:開心麻花出品,必屬精品

開心麻花這個品牌逐漸站在了演員前面,即使沒有鐵三角作為主演,也能對觀眾產生足夠的可信度和號召力。

而這背後是開心麻花15年來,從話劇到春晚、從綜藝到電影網劇的精心布局;

是話劇鍛煉出來的明星效應、表演能力、創作能力對電影的良好促進作用;

也是作品緊緊抓住了小人物的現實生活,對觀眾進行了精準的刺激、釋放和按摩。

緊貼內地生活的底層視角,開始打敗了香港無厘頭和中產階級焦慮。

同樣,《李茶的姑媽》中最動人的片段,不當是奢靡的酒店享樂,而是黃滄海獨立於上流社會的“滄海閣”,以及影片中騙他媽是海景房的房地產廣告牌。

隨著開心麻花的壯大,觀眾對其期待日益提高。

《李茶的姑媽》這次主攻嗨燃笑點,結果卻有不少觀眾表示感到失望。

缺點是必然存在的,但是喜劇創作也是不易的。

後周星馳時代,開心麻花是繼寧浩、徐崢之後少數能夠配得上“國民度”三字的喜劇團隊。

作為首個不靠明星、不靠流量,而是依靠劇本打磨的“笨辦法”殺出一條血路的喜劇品牌來說,它的成功代表著良性的市場發展方向。

所以小十君也認為,大家大可不必過於放大對《李茶的姑媽》的失望情緒,繼而質疑開心麻花這個團隊的創作態度。

認真搞笑的喜劇人不多,開心麻花值得珍惜。

同時也真誠希望開心麻花放慢腳步,成為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初心的國民喜劇廠牌。

↑上下滑動查看如何投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