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茶的姑媽》讓人笑得很“吃力”

沒有沈騰挑大梁,開心麻花這個金字招牌還能保住嗎?

開心麻花團隊的大銀幕首秀是《夏洛特煩惱》,算上今年的《李茶的姑媽》,至今已5部電影問世。

《李茶的姑媽》尚在熱映中,票房未知,前四部電影的累計票房已高達63億。

《夏洛特煩惱》在2015年國慶檔狂攬14億,成為當之無愧的黑馬。

後來一部《驢得水》,讓觀眾看到了開心麻花在打造爆笑喜劇領域之外的能力。

2017年,開心麻花攜《羞羞的鐵拳》重回國慶檔,雖然沈騰不是男主,但是馬麗和艾倫的表現沒讓觀眾失望,最終收入22億票房,穩坐國慶檔票房冠軍之位。

2018年國慶檔,開心麻花再次回歸。

這次沈騰依舊是綠葉,馬麗並未加盟,艾倫也是配角,話劇版《李茶的姑媽》的男主黃才倫首度挑起大梁。

衝著開心麻花的金字招牌,《李茶的姑媽》首日開畫票房輕鬆過億,評分卻僅為5.8。

問題出在哪了?

【脫胎於話劇,笑點依舊,電影感不足】

電影版《李茶的姑媽》改編自開心麻花的同名話劇。

優質話劇改編電影,已經成了開心麻花獨有的優質“流水線”。

《夏洛特煩惱》《驢得水》《羞羞的鐵拳》的成功,都是如此炮製而來的。

這個“流水線”最大的優勢,就是劇本扎實。

觀眾看話劇,是一種及時的享受和消費,這對表演者的要求極高,對劇本的要求也很高。

常規的話劇舞台在音樂、舞美上都是會受限的,所以主要是靠對白和演員的表現力來抓住觀眾的眼球。

《李茶的姑媽》已經在話劇舞台上通過了一輪又一輪巡演的考驗,劇本自然是有保證的。

至於弊端,就是改編成電影后,還是會留下比較明顯的舞台痕跡。

話劇和電影終究是兩種藝術表現形式,相比之下,前者需要更誇張,後者需要更日常。

想要完成前者到後者的轉化,需要從術置景、演員表現、台詞對白方方面面來弱化舞台感,增強電影感。

這也是開心麻花的老問題。

《李茶的姑媽》是一部非常“開心麻花”的電影。

貼近生活的故事背景(比如婚禮),不完美的主角人設(比如中年失意的夏洛、比如年輕迷茫的艾迪生和馬小,比如職場上不得志的黃滄海),破天荒的邏輯衝突(比如時空穿越、男女換身、男扮女裝等等),逆襲之後又返璞歸真的劇情發展,加之其間穿插各種精準的笑料,就是開心麻花出品的高配。

如果前面幾項別人家還可以偷學,最後一項還真是學不來,因為開心麻花作品的喜劇節奏,在江湖上向來有著無人能敵的地位。

簡單來說,同樣的包袱,開心麻花一演你就會笑,別人演你還就笑不了。

舉個例子。

沈騰出現的片段,是《李茶的姑媽》的高潮片段。

他飾演神父,主持了一場三個男人的婚禮,一個男人穿著婚紗站在地上,兩個男人站在高台上分分鐘要跳樓。

儘管這場婚禮已經足夠荒誕了,沈騰一開口還是吸引了所有觀眾的目光。

有對比才有突出,看完《李茶的姑媽》你就會明白,為什麽沈騰是開心麻花的台柱子。

【荒誕中有思考,但眼界仍舊受限】

正如本橘在上文所說,麻花的電影作品,大多少不了返璞歸真的劇情走向。

比如《夏洛特麻煩》裡的平淡是真、真愛至上;

比如《羞羞的鐵拳》裡的夢想終不能被名利消解。

《李茶的姑媽》則是通過假姑媽勾連出一系列荒誕的故事,告誡人們財富在夢想和情義面前一文不值。

賈樟柯導演曾經在專訪中告訴本橘:“我覺得最近這幾十年,中國人的中心生活就是兩個目標,求財、求感情。我覺得它是一個貫穿始終,不管是什麽年齡段的人,都會不約而同渴望的兩種東西。但是在這個渴望和追逐的過程之中,很多人就會迷失,可能錯過了生活裡邊更重要的東西。更重要的東西是什麽?當然是情義。”

賈導在《江湖兒女》揭示了這個核心問題,《李茶的姑媽》亦如是。

在《李茶的姑媽 》裡,把握較多財富的兩位總裁,他們的幾位富二代子女,普通的公司職員男主角黃滄海,都對真姑媽表現除了極大的興趣。

感情則淪為他們換取金錢的籌碼。

參考寓教於樂,開心麻花的作品也要把價值觀裹挾在笑點裡。

但是單說《李茶的姑媽》,笑點的俗,多多少少衝淡了電影的現實意義。

你看著假姑媽在故作姿態地發言,你覺得他在出醜,顯得滑稽可笑,注意力都在他做作的肢體語言和聲線上,卻沒在意他口中那個關於20美元的故事。

可《李茶的姑媽》想告訴你的,實際是那20美元的故事。

所以《李茶的姑媽》暴露了一種“吃力感”。

他們想講一個足夠正能量又足夠好笑的故事,但是越是嘗試兼顧,越是會暴露他們能力的短板。

換個角度想想,如果他們一開始只是想拍一個好笑的故事,可能會比現在更好看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