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通過不同的途徑注射乾細胞治療腦中風

近二十年來,缺血性卒中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然而,在全球範圍內,卒中仍然是致殘的最主要因素。儘管卒中急性期的溶栓治療能夠改善預後,提高生存率,但是由於卒中發生後,溶栓時間窗的限制,僅使一小部分患者能夠獲益。

卒中發生後最主要是對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這些損害在卒中發生的急性期最明顯,隨後的 4~6 周部分功能有所改善,但是患者依然殘留一些功能缺損,從而導致了慢性殘疾。

近十年,關於間充質乾細胞(MSCs) 移植治療卒中的臨床試驗逐步發展,這些試驗經不同的移植途徑將不同來源的 MSCs 移植入患者體內,在隨訪期間對患者的轉歸、預後及移植相關併發症進行監測。筆者主要對 MSCs 移植治療急、慢性卒中患者的臨床試驗進行綜述。

傳統的卒中治療方法注重於預防腦損傷進展,而乾細胞治療的方法則具有修復已損傷的腦組織的潛力。

1、乾細胞治療的方法能夠起到多種神經保護作用,不僅能夠減少細胞凋亡、減輕炎性反應和脫髓鞘反應。

2、乾細胞能提高星形膠質細胞的生存率、提高缺血性卒中腦組織的組織重塑性和軸突運輸功能。

3、乾細胞治療還能改善腦血流和血-腦屏障的通透性,並通過釋放細胞營養因子激活內源性的神經保護和修復通路。

4、乾細胞的這種有利於神經發生、血管發生和突觸形成的綜合作用可以明顯地改善神經功能缺損。

經靜脈移植

早在2005年,Bang等就進行了一項採用MSCs移植治療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近1~2個月發生的卒中)的隨機Ⅰ、Ⅱ期臨床試驗。該試驗共納入30例患者,其中5例被隨機分入 MSCs治療組,其餘均為對照組。自體的MSCs經體外培養擴增後分2次經靜脈移植入患者體內,每次細胞量達5×107,移植的時間分別是癥狀出現後的4~5周和7~9周。在隨後進行的1年隨訪中,移植後安全性觀察未發現任何與血清學、影像學等相關的不良作用和併發症;巴氏指數( Barthel index,BI)和改良的Rankin量表評分(mRs)結果均提示,MSCs治療組患者的神經功能有明顯和持續的改善。

經動脈移植

Jiang等對3例大腦中動脈區缺血性卒中患者和1例出血性卒中患者進行經大腦中動脈M1段移植MSCs的治療,MSCs來源於中國江蘇省乾細胞庫的臍帶血。在MSCs移植後20 min,血管成像檢查顯示,無任何形式的新發動脈栓塞,頭部MRI也顯示無新發的梗死灶。為了將微栓子形成的風險降至最低,該研究將移植的細胞量降至2×107,並從2 ml稀釋至20 ml。在該試驗中,儘管採用的是異體細胞移植,但是沒有出現死亡或者二次卒中患者,也沒有發生與移植相關的發熱或皮疹。在移植治療後的90d和180d,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mRS評分改善,肌力也得到提高。

該研究結果提示,動脈途徑移植 MSCs 治療卒中的方法可能是安全和有效的,同時也提示移植異體乾細胞可能是安全可行的。


經腦實質移植

Suárez-Monteagudo等通過立體定向的方法對5例非急性卒中(1~10年內發生的卒中)患者經腦實質進行MSCs移植,MSCs來源於患者自體骨髓。在該臨床試驗中沒有發生如感染、出血和動脈痙攣等一些嚴重的不良反應,患者的神經功能狀況得以改善。但由於樣本量很少,無法得出具有結論性和驗證性的結果。

Suárez-Monteagudo等的試驗中,1例患者接受了為期5年的隨訪,由 Bringas等於2011 年以病例報告的形式發表了隨訪結果,該患者表現在口頭表達能力和執行功能方面有所改善,前額葉血流量也有所增加,這可能與認知改善相關。這是目前能檢索到的文獻中,第一個也是唯一的與乾細胞移植後認知功能改善相關的報導。

由於MSCs在體外容易培養,移植後體內成活率較高,是臨床試驗中應用最廣的移植細胞。經靜脈移植是臨床試驗中最常用的移植方法,可能多是由於這種移植方法簡便可行,創傷小以及風險低,同時還可以避免直接注射對正常腦組織的損傷,而以上的臨床試驗結果均證實了其安全性。

圖文資料來源於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微信xibaozl進行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